1673年春,康熙帝撤藩,吴三桂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由云、贵起兵,据湖南,占四川。很快便跨过长江,差点饮马黄河南岸。

但八年之后,清军进入云南昆明,吴三桂之孙自杀,"三藩之乱"被平定。满清坐稳了江山。

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原本形势大好的吴三桂,输得这么彻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反清时机拿捏不到位

吴三桂造反时,已经61岁,此时的吴三桂应该退休在家,没事儿带带孙子,去儿子吴应熊那里串串门,和陈圆圆听听曲。

和吴三桂一起老的,还有另外两位藩王,以及众多部将。心腹之人逐渐年迈,战斗力肯定不比从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三桂与陈圆圆画像

而且,此时的清军入关已经三十年,有辫子的剪了,不服气的砍了,天下基本稳定。朝堂之上,鳌拜被KO后戴罪养老,少年康熙亲政,正是年轻气盛,意气风发之时。

这个时候是造反最差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鳌拜画像

二、没有重视满清的态度

满清对他不放心,吴三桂是肯定知道的,但是也肯定没重视。

当年,多尔衮让将建宁公主嫁给吴三桂的嫡长子吴应熊,看似是无上荣耀,其实是让其留在京城作为人质。

吴三桂在反清之前,好处拿到天下第一,让清廷感觉,和吴三桂谈感情实在太费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藩平定维新庶政大沛宽和诏谕

据《清史稿》记载,顺治十七年,仅云南一省,俸饷之初就达九百余万两,几乎占到了当年财政总收入的40%。

清朝反而变成了给吴三桂打工的了。

到了年轻的康熙朝,吴三桂没太放在心上,毕竟是和康熙爷爷辈和爸爸辈打交道的人,一个毛小子,能干啥。但就是这个毛小子,让他家破人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画像

三、双方估计有误

吴三桂起兵,主要目的是保住云南及其周边原有待遇,能打下半壁江山就是大赚,问鼎天下基本没想过。

清廷认为吴三桂起兵,主要目的是问鼎天下,保底也要打下半壁江山,只给他原来的待遇,吴三桂远远不满足。

这就差池太大了!

所以,吴三桂前期很猛,跨长江,近黄河,但却按兵不动。满清后期全面反攻,背水一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圆圆(影视剧形象)

四、战略布局有失误

吴三桂既没有"疾行渡江,全师北向",速战速决,将满清踢回山海关;

也没有"下金陵,扼长江,绝南北通道",掌控天下最富庶之地,再度招兵买马;

也没有"出巴蜀,据汉中,塞崤函自固",以建立巩固的后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藩之乱战局图

而是分兵湖南、江西、湖北等地,争夺了很多战略价值不高的地方。而且,为了守住这些城镇,又不得不分兵把守,削弱自己的实力。

导致最后,既没有占领天下的兵力,也没有直捣中枢的时机,给了清廷从容布置反击的机会。

如果当初吴三桂直取荆州、襄阳,顺江而下阻断漕运,抄略江南财赋重地,招募兵丁,另建海军,开辟沿海战场。可能是另外一种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旗

五、吴三桂后继无人,儿子被杀,孙子不行

吴三桂起兵实在过于仓促,自己最器重的嫡长子吴应熊在北京做人质。尽管吴三桂也想把大儿子弄回来,但后来听从吴应熊的建议,让他当挡箭牌,混淆康熙视听,以为吴三桂没反。

结果反清的消息一传到北京,吴应熊就被控制起来了。然后纳兰容若他爹纳兰明珠,就建议把吴应熊咔嚓了。很快吴应熊与其子吴世琳被处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三桂有"铸币权"

反都反了,用大儿子能拖多久。吴三桂前线一动手,清军军报立马回报紫禁城,数道八百里加急,很快就放到了康熙案头。

康熙杀吴应熊是首选,因为要震慑其他藩王的反动势力,不想被灭门,就都老实点。

吴三桂病死时,继位的是他孙子,吴应熊的儿子吴世璠,才12岁。后来兵败自刎的时候也才15岁。这个年龄,在今天刚参加完中考,造反不在考纲之内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尔衮画像

六、出师借口荒唐可笑

出师有名,才能无往不利。但吴三桂的出战檄文有点可笑,说来说去,就是我工资降了,职位没了,崇祯帝死得有点冤,我要报仇,我要反清复明。

满清江山恨不得有三分之一是你帮着打下来的;

与清朝蜜月期时,你差点认祖宗;

南明的永历帝,亲手被你勒死在十字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历帝殉国处

这样的行为,顶着个辫子,喊着"反清复明",实在有违和感,无法引起共鸣,统一更大战线。

而且崇祯帝的仇,没法直接算到满清头上,是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觉得愧对列祖列宗,才在煤山上吊死了。

要想写好檄文,还是要学学骆宾王痛骂武则天,把武则天的血压和荷尔蒙都骂上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代皇帝的"知道了"

综上,在"三藩之乱"中,原本吴三桂略处劣势,如果抓住机会,很可能如果朱棣一样,成功发动靖难之役,将"三藩之乱"变成"三藩之役"。但没抓住机会,就是家破藩彻的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