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宏杰(右一)正在进行流调。

黑龙江日报5月15日讯 每天连续工作十七、八个小时,四五天不回家是常事,即便回到家,只要电话一响,她还是第一时间奔向现场。她就是平房区疾控中心副主任赵宏杰,一名流行病学调查员。作为在防疫一线离病毒最近的“侦察兵”,年过五十的赵宏杰事事冲在前,急难险重敢担当,和同事们全力守卫着城市公共卫生安全防线。

“最近14天的行程有哪些?““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医院?”“在停车场是否接触过门卫?”“走的哪条路线到达分诊台?”“路上是否碰到什么人?”这不是影视剧中的情景,而是赵宏杰每天都要重复许多遍的询问。

“大家常说的‘轨迹’,就是我们流调员还原出来的。问题看似简单,但各个环节却不能有丝毫遗漏,行踪要能相互印证。”赵宏杰说,他们最担心病人因恐慌而遗漏掉重要的信息和线索,在了解病患信息后,常常需要反复与病患家人、朋友交流,有时还需要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支持配合,获取最全面可相互印证的信息,以专业技能为支撑、以细致入微的观察为手段,敏锐筛选疫区旅居史,甄别每一个可能存在的密切接触者,确定消毒范围,采取处置措施,研判医学观察、居家隔离的对象及时间,用最科学的方式阻断疫情的进一步传播扩散。

做流调工作,风险随时存在。在赵宏杰的记忆中,3月份的一次流调让她印象深刻。当天10时30分,流调队接到了需要给一位高度疑似患者进行现场流调的通知。面对未知的风险,原本不当班的赵宏杰毅然挺身而出,带头到现场开展流调工作。

“我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25年了,流调工作经验相对丰富,让年轻人去我不放心。”赵宏杰说,她到达现场后立即和患者开展了对话。因为问的太细,患者有些不耐烦,还出现了记忆不清的情况。但赵宏杰很有耐心,像家人一样安抚患者焦虑的情绪,积极想办法,教患者用手机消费记录想行动轨迹,引导他回忆。就这样一边记录信息、一边分析,赵宏杰用了近5个小时才完成这份流调报告。

赵宏杰说,虽有诸多高科技手段可应用,但面对复杂琐碎的线索、被流调人员刻意或无意的隐瞒、监控录像保存时间不足等问题,流调组成员的工作,仍普遍以最为传统的询问方式进行推演。询问免不了与人沟通,而这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就是被流调人员不配合。“打电话不接、敲门不开、挨骂是常有的事,有时还要守上好几个小时。”赵宏杰说。

虽然,哈尔滨市平房区至今零病例,但赵宏杰和战友们紧绷的神经从未放松过,排查工作一丝不苟。他们最忙的时候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近几个月赵宏杰的腰间盘突出犯了三次,队员们心疼她,希望她能休息一下,但赵宏杰却说,只要疫情不结束,决不离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