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手术一台接一台。看术间的手术安排,麻醉科负责这个术间的李医生心里一顿抱怨:哪儿来的这么多手术?

看到多于平时两倍的手术量,李医生不由加快了各个步骤的衔接。

接送患者,他恨不得自己亲自去病房接送,以此来优化一些他认为最浪费时间的步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麻醉衔接上,他也尽量做到各种药品、物品齐备,以避免缺什么而浪费时间。

前几台手术,患者的体格情况都很好。在李医生精准控制下,几乎能把麻醉插管控制在5分钟以内,苏醒更是控制在1~2分钟。

太忙总归不好,在麻醉一个脂肪瘤手术患者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小插曲。说是小插曲,还是让李医生惊出了一身冷汗。

患者躺在手术台上之后,李医生立即为她连接了监护仪各种导线。

当确定生命体征没有异常后,扣上面罩就开始推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示一下,这一步就埋下了隐患。假设这个患者心肺不好,不预先吸氧,一旦有问题将会非常被动。

另外,注射镇静药也有它的起效时限。以力月西为例,静脉注射达峰值效果的最低时限为2分钟。因此,这个世间是不能压缩的。

然而,由于患者太多,李医生把这个时间压缩了。

绝大多数患者都不会出问题,但这个患者很敏感。当倾泻式给入各种药物之后,肌松剂的效果并未跟上队伍。

两声呛咳之后,患者牙关紧闭。

多年麻醉经验的他,瞬间感觉到气道内出现了强大的阻力。这种阻力,几乎就是气道完全闭塞的感觉。

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他托下颌并扣着面罩的左手向上提了提患者的下颌。

然而,似乎没有任何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监护仪,血氧开始直线地往下掉。

此时,他非常后悔没有给患者提前吸一些氧气。如果提前吸氧,即便气道出了问题,体内储备的氧也能抗一阵子。

喉痉挛?舌后坠?返流误吸?……,他在大脑里一个一个排查原因。

看着屏幕上尚有80%的血氧饱和度,他抄起喉镜,强行掰开了患者紧闭的牙关。

虽然牙关还是紧闭的,但注射到患者体内的肌松药似乎也有了一点效果,肌肉没那么紧了。如果真那么紧,这是很难掰开的。

幸好他平时的插管技术过硬,虽然只是看到了一个会厌尖,但还是从拿着导管的手上传来了清晰的解剖路径。

气管插进去之后,患者又顽强地呛了一下。

此时,李医生的内心非常自责。如果自己不那么着急……。好在患者已经在镇静剂的作用下睡着了,如果是清醒的,一定很痛苦。

之后便没有事发生,但整台手术让李医生的心里都不那么舒服。

是啊,每一台手术麻醉都是麻醉医生的作品。一个优秀的创作者,是绝不允许自己的作品有 任何瑕疵的。

之后的手术,虽然大家都很着急,但李医生坚持控制着中间所有的环节。

一时的侥幸,不代表永远不会有事。而麻醉关乎生命,更不允许有半点侥幸!
【温馨提示】点个关注,这里有大量专业的医学科普,为您揭秘手术麻醉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