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是典型的“外战内行、内战外行”的人。在对外权力斗争中,他杀伐果断、毫不手软。但涉及到内部家庭亲情,他就变得优柔寡断、举棋不定。从史书上看,刘邦晚年确实想废太子,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失败了,并为戚夫人和儿子刘如意带来了杀身之祸。

有人认为刘邦是为了应付戚夫人而假意废如果真是这样,那只能说明刘邦太恶毒。因为一旦发动废行动,吕后与刘盈、戚夫人和刘如意,只有一方能活下来。如果仅仅为了应付戚夫人,以刘邦对戚夫人的宠爱程度,他是不会让戚夫人母子陷入这种境地的。所以,刘邦是真心想过废太子。

一、刘邦想废太子刘盈的原因

《史记 吕后本纪》记载:

“如意立为赵王後,几代太子者数矣”。

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被立为赵王之后,有好几次差点取代了太子刘盈的位置。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

1.从个人情感上看,这是刘邦宠爱戚夫人的表现。

戚夫人是刘邦最宠爱的嫔妃,没有之一。刘邦对戚夫人喜欢到什么程度呢?商山四皓曾说 “今戚夫人日夜侍御,赵王如意常抱居前”。戚夫人无论白天和晚上都陪着刘邦,两个人关系非常密切;且刘邦经常将刘如意抱在胸前。这俨然是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景象。

据说,御史大夫周昌有一次面见刘邦,恰逢刘邦正在吃饭。周昌进去后,看见刘邦一边吃饭一边拥抱着戚夫人。可以说,戚夫人深受刘邦宠爱。刘邦也说过,刘如意是自己的“爱子”,不能让他居于“不类我”的刘盈之下。这就导致戚夫人动了一些不好的念头。史书这么记载:

“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涕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刘邦宠幸戚夫人,在东征项羽时候,也经常是带着戚夫人。戚夫人白天晚上都哭哭啼啼,求刘邦立她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而刘邦呢?他是如此喜爱戚夫人,以至于爱屋及乌,经常抱着刘如意玩耍。可以肯定的是,刘邦听到戚夫人的请求,不会生气。但是否就马上热血冲动换太子呢?应该不会,因为刘邦不光是戚夫人的老公,还是大汉帝国的统治者,不能仅仅只考虑家庭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从国家大局上看,刘盈软弱,不像刘邦,似乎不是一个好的继承人。

《史记 吕后本纪》记载: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

刘邦认为刘盈为人软弱,不像刘邦,常有废刘盈而改立刘如意的想法。因为刘如意像刘邦。

人,尤其是父亲,都喜欢像自己的儿子,刘邦也不例外。刘邦不喜欢这个不像自己刘盈,喜欢像自己的刘如意。刘邦作为开国皇帝,他必须要考虑继承人的问题。所以,废太子这种国之大事,不光是涉及他们母亲喜欢与否,更重要的是要看他们之间谁更加适合当继承人。

从后续汉惠帝刘盈的表现来看,证明刘邦的看人水准还是很高的。刘盈没有什么政治才能。他继位后,果然没什么作为。尤其是,他看到戚夫人被残害为“人彘”以后,精神上受到了摧残以至于崩溃。最后,他选择沉湎酒色而逃避现实,继位不到七年就死了。他死后,吕后就更大大胆了,开启了诸吕之乱。

所以,刘盈这样的一个继承人,刘邦肯定不喜欢。当时,汉帝国初立,内忧外患不断,刘邦的继承人必须是一个像他那样的政治强人。显然,刘盈不合格。因此,对刘邦而言,于公于私,废太子刘盈都是合情合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刘邦废太子失败的原因

二、刘邦废太子失败的原因

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在得知商山四皓已经为吕后请来辅佐刘盈,便对戚夫人说:

“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

自此,以刘邦和戚夫人为主发动的易储之争结束。吕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大汉初年的这次易储失败的原因,主要归结于刘邦、戚夫人、吕后三人的性格和政治势力的差异:

1.刘邦:外战内行,内战外行的男人

刘邦能取得天下,必然有他过人之处。他在对外权力之争上,杀伐果断,毫不手软,因此取得天下,这叫“外战内行”。比如,鸿门宴后,刘邦回到军中第一件事就是“立杀曹无伤”,极其凌厉。再比如,垓下之战结束后,刘邦到齐国,立刻夺了韩信军权,极其果决。

所以,在外事上,刘邦的确很厉害。但涉及到家事的时候,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优柔寡断,举棋不定,往往就错失先机,这叫“内战外行”。

其实废太子这事,他的后代孝景帝刘启、孝武帝刘彻都干过。这两位皇帝都以极其凌厉的攻势杀了自己的太子。所以,只要刘邦能够铁下心肠,是完全可以废掉太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邦的优柔寡断不光体现在易储这件事情上。当年为解白登之围,刘邦答应将鲁元公主嫁给匈奴。结果,吕后不愿意,跟刘邦一哭二闹三上吊,刘邦就心软了。这事干不下去了,怎么办呢?于是就找了一个刘姓宗室的女儿,代替鲁元公主

可以说,戚夫人和刘如意之后被吕后残杀,大部分要归于刘邦的优柔寡断。刘邦不是不知道一旦发动易储,那就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但他依然犹犹豫豫,无法以雷霆手腕迅速结束易储。直到最后,吕后大势已成,易储被迫结束。最终的结果就是,将戚夫人和刘如意置于了必死之境地。

2.戚夫人:毫无政治势力,只有依靠刘邦

刘邦跟戚夫人是真爱,跟吕后是政治同盟。他跟戚夫人日夜待在一起唱歌跳舞;他为了保存自己的名声,又让吕后出面行诛杀功臣之事。

戚夫人争储位的逻辑很简单:那就是紧紧依靠刘邦。她原本以为搞定了刘邦,就搞定了一切,但刘邦让戚夫人失望了。

当刘邦把要易储的想法说出来时,遭到了部分大臣的反对,其中以太子太傅叔孙通、御史大夫周昌、留侯张良为主。这些人不是刘邦的功臣,就是吕后的政治势力。而戚夫人没有自己的政治势力,自然朝堂之上,就没有人为自己说话。

这种易储之争,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权力斗争,拼的是政治综合实力。戚夫人孤身一人,和刘邦集团所有大臣都没有联系。戚夫人无党无派,既没有妻党也没有自己势力,是孤身一人和吕后一派斗争。

那边刘邦犹犹豫豫不给力,这边戚夫人没有自己的政治势力,朝中无人替她说话。所以,她想易储就十分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吕后:政治势力雄厚

吕后在刘邦在集团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她是刘邦的结发夫妻,早年跟刘邦一起干过革命,还一起策划了“赤帝子斩白帝子”的传说,跟刘邦集团的各个功臣都说得上话。另外,吕后两个哥哥都是刘邦旗下被封侯的大功臣,她的妹夫更是刘邦得力干将樊哙。所以,吕后不仅自身在朝中有影响力,而且她身后还有一个政治势力庞大的家族。

吕后在得知刘邦想废太子之后,利用自己政治资源做了几件事。正是这几件事,最后使得刘邦无法易储。

第一、拉拢功臣派。吕后在听说御史大夫周昌为刘盈说话后,竟然当场向周昌下跪以表感谢。这种形式的拉拢,让周昌完全站到了吕后一边。同时,她还向留侯张良求计,请来商山四皓当太子的老师。张良的献计,也让吕后彻底获得了张良的支持。而张良在刘邦心中的分量可想而知。吕后善于利用功臣派,使得支持她的力量大增。

第二、请来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盈。之前,刘邦多次请商山四皓出山,但都被拒绝了。这四个老头十分清高,但又是读书人的代表,可以左右舆论风向。吕后通过张良计,请来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盈,这就在告诉刘邦,自己的儿子已经获得了舆论支持。刘邦也正是在看到这四个老头辅佐刘盈后,才说太子“羽翼已成,难动矣”。

第三、利用外戚势力出面做自己不方便做的事。吕后身份最贵但又敏感,很多事情她自己是没法亲自出面的。于是,她利用自己外戚的力量暗中做了很多事。比如,她向张良求计,一开始张良是不想参与易储之争的。但吕后派自己的哥哥吕泽出面,逼着张良站队。所以,吕后外戚的力量,在她整个布局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结语

结语

最终,这场由刘邦、戚夫人发动的易储行动,在吕后一顿操作之后,使得刘邦最终放弃了废太子。结果就是,让吕后和戚夫人彻底走到了对立面。在刘邦死后,戚夫人和刘如意被吕后残忍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