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8月13日,掌门教育特约的“牛娃面对面” 直播间迎来了来自广东实验中学的吴雨晨,她不仅是省实民乐团中的实力团员,今年高考她还考取了679分的好成绩。在直播中,她分享了在音乐和学习两个大板块间求取平衡的秘诀。吴雨晨涉猎的乐器多,但成绩一直很稳定,她说,首先在心理上不要把音乐当成负担,因为学习和音乐是互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霍比特人》开始看外文原著

吴雨晨在语文和英语两科的表现比较突出。她的英语功底十分好,初二时读到《霍比特人》的原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她认为学英语尤其要注重读和听,课外多读英文小说,多听CRI或者BBC的新闻,积累灵活的表达方法,不要只刷题不积累。

语文也构建在多读的基础上,不过做题技巧也很重要。吴雨晨说,论述题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一定要认真看,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确定后最好不要再改。作文方面要多研究范文的框架,自己尝试模仿,但比文采横溢更重要的是结构和观点清晰明确,紧扣材料,记得点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西洋乐转入民乐

吴雨晨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学过弹钢琴,一年后便放弃了,竹笛是她接触的第二门乐器。“我当时在音乐方面没什么觉悟,对钢琴不感冒,第一眼见到竹笛觉得它很特别,所以坚持了下来。”从西洋乐转入民乐是一个大跨步,为什么最后决定扎根在民乐呢?吴雨晨说,民乐的乐器大部分是由竹或者木制成的,取材于自然,比起金属制成的西洋乐器更有自然的味道,有更多灵活性和可能性,所以她更欣赏民乐。

高中进入民乐团,吴雨晨发现自己“被大佬碾压了”,于是更加要求自己学好竹笛。后来她戴上了牙套,这对吹奏乐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经历了一段水平低下艰难期,拆掉牙套后感觉自己重回巅峰。”

最令吴雨晨印象深刻的是民乐团每次表演和比赛前在候场室里,和同学们一起吃盒饭、家长们忙里忙外帮同学化妆的场景。她还特别提到演奏前后,同学老师通力合作搬运乐器的场景,“在这种时刻,感觉民乐团就是一个紧密联系又充满人情味的地方。”

从成绩和音乐里求双赢

吴雨晨在高一前已经考完十级,觉得竹笛有些学腻了,又多学了萧、葫芦丝、埙,“但我后来发现,如果想要往表演级的方向发展,就需要一个乐句一个乐句打磨,这是我接下来的日子里努力的方向。”

吴雨晨平时的排名都在年级五十名左右,谈到有些同学会带作业进民乐团,在排练时做卷子,她说自己高一时就这么做过,“去乐团的路上还有排练休息的期间都是做作业的好时光。”上高三之后,吴雨晨没有再参加民乐团排练,但也没有放弃音乐,星期六和星期天都有四十分钟练乐器的时间。她考前一般不会加大刷题量,因为平时抓得紧,所以考前也做不到更紧了。

至于音乐和学习的天平如何平衡,吴雨晨说,首先心理上不能把音乐当作包袱,音乐和学习都是提升个人素养的方式。其次在时间安排上要把握一个舒适的“度”,也就是练多长时间乐器能够即提高学习效率又提升技能。最后是要有清晰的定位,如果是特长生,那么提升演奏技能是首要任务,其次要了解理想大学对学科成绩的要求;如果是普通高考生,那么要分清主次,学习为主,音乐为辅。

策划:李湘莹 尹来

统筹:卫志凌 叶斯茗

采写:南都记者 叶斯茗 实习生 邓安晴

摄影:南都记者 谭庆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