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五一广场的北广场开始设置施工围挡,随后南广场也将封闭。当天,五一广场游园管理处也向社会发布公告:为做好五一广场改造前期准备工作,同时结合地铁施工建设需要,将对南北广场实施封闭式围挡

五一广场从1951年建成后,历经1959年、1964年、1979年、1984年、1995年多次改造,从修建广场观礼台到假山、喷泉、雕塑广场,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完工的一大一小南北遥相呼应的现代化五一广场。这次, 五一广场将迎来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改造

因为五一广场位于地铁1号线和5号线的交聚点,所以这次将实施地上地下的整体改造。按照此前公布的规划,五一广场改造后有三大景观亮点:首义门、国旗、雕塑

地面北边的主广场,主要是修复首义门。首义门在整个革命历史的发展延续中有着浓重的一笔,它的形象对于太原市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非常重要的代表性。南面广场的整合,要建一个国旗广场,同时以国旗广场为核心设一组抗日战争历史群雕,整合起来的形象与首义门呼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一广场改造设计方案效果图

此次改造中,广场雕塑和树木都将予以保护,或留在原地,或移到新家,继续见证太原城市的发展。其中,“晋泉之声”“莲花捧珠”“生命的畅想”三个雕塑将实施保护性搬迁。

一组老照片 揭示太原五一广场的前世今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丨首义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丨首义门在五一广场位置图

五一广场前身是明太原府城八座城门和关城之一的“承恩门”故址。辛亥革命时,山西新军两营官兵在管带姚以价的率领下,由此门攻入太原城,为纪念太原辛亥义举,遂改此门为“首义门”。

太原解放战役中,守城阎军作困兽斗,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强攻首义门,使这座雄壮的古城楼重创于炮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丨50年代初期的五一广场

195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人民政府将难以修复的旧城垣并首义门、城楼及关城拆除,辟建了宽阔的广场,取名为“五一广场”,寓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之意。

不过,那时的五一广场及其四周,还没有高大的建筑群和宽阔的交通网络,仅是一个开阔平坦的广场,里面新植了一些树木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0年代后期,五一广场临迎泽大街建起了坐北朝南的检阅台和观礼台。观礼台后是街心公园,公园南部有假山,中心区域是个莲花形的鱼池,中央有石雕的跃起来的鲤鱼,鱼嘴里能喷水。从此,这里成了省城人民举行盛大的集会和活动休息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4年在原先检阅台和观礼台的位置上新建起了大型喷泉雕塑《探索》。 该组雕塑由两男两女主雕和4个提罐美女组成,表现了一种开天辟地的精神,以及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精神风貌。

应该说,《探索》这组雕塑在当时是比较前卫的,许多外地游客来到太原都要在雕塑前留影纪念。但是,也有不少群众反映,雕塑太“露”,几个男女几乎赤身裸体,这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上有些接受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7年,雕塑《探索》被拆除后移到迎泽公园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晋泉之声》雕塑,主题展示了山西的田园风光,突出汾河作为母亲河的意韵。

这组雕塑是用了一对男女背靠背坐在汾河岸边,男子手持长箫、神采飞扬,女子手扶陶罐,仰望长空,寓意着生活在晋阳大地上的人民充满了喜悦和幸福。1995年,五一广场再次进行了改造。

五一广场见证了太原的沧桑巨变

这次,我们一起

期待五一广场改造后全新的样子!

综合来源:太原晚报、住在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