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止到目前为止,有关买房的言论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一个是王石,另一个是高晓松。

王石认为:年轻人买得起房,也不要着急,否则房子会限制住你。

而高晓松则是认为:如果我的钱只够旅行或是买房子,那我就去旅行。

两个人的选择不能说对错,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

但是这只是其中的一个角度仅供参考而已,因为这世上99%的人都没有二者谈论这个话题时所具备的前置条件:只要想买,任何地方,随时可买。

有幸生活在这个时代,接触了房地产这个行业并参与其中,看了N多的盘,跑了郑州和郑州大大小小不少的项目。

然后又开始买房,所以有很多想要聊的话题,关于哪里买房子?如何买房子?作为年轻人在买房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所有的这一切,只是希望大家能够避免一些自己和身边人走过的弯路,以及足够多的教训。

1

思考:为什么是大城市

无论是美欧还是日韩发展到最后,走到最后都是大城市和大城市群的概念,小城市人口只会越来越少越来越萧条。我们也不会例外,从最早的城镇化到现在的城市群发展模式也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找到了最适合的模式。

自然而然之后政策上再推一把,除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外,以武汉/郑州/天津/重庆成都/合肥/西安等新一线城市及省会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初具规模,吸附能力在不断增加。

年轻人去哪里未来就在哪里,因为机会多经济好需求和供给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而教育和医疗等等资源,未来肯定呈现集中优势,因为最优秀的人才都在这里。

而正是在这里,未来下一代孩子的起点相对应的就会比老家好很多。现在你放弃,未来你的下一代很有可能会再来一遍。

年轻人城市落户慢慢的已经不那么难了,只要咬咬牙努力一把找到个好的工作,福利保障还是要比小的地方好很多,退休金就是最好的例子。

至于老家小县城或者农村,作为一个从小县城走出来的农村孩子,感觉城市化已经推不动了,阶级固化的很严重,下一代的竞争很有可能连公平都保障不了。

去大城市,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有下一代的教育,以及公平和起点需要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思考:买房要趁早

很多人买不起房子的主要原因并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可能是思路出了问题。大城市的工资有差别不好判断,但是房价并不算特别高。

因为这些重点城市的竞争者不仅仅来自于你身边的同事,还有核心城市来的投资者和二三线地市的土豪,而房子的价格,最终恰好是由这群买得起房子的人决定的。

目前的趋势很明显,资产性收入逐步代替了劳动性收入,工资增长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靠工资在一线买房基本不可能。打开思维,调配一切资源,先解决资产准入问题。

这就像你想依靠自行车追上高速前行的火车,只会越来越远,善于借力,不妨先买一张火车票。

买房子享受的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红利,看好这个城市就尽早上车。刚毕业就看到高晓松和王石等人的云淡风轻,很容易误入歧途,因为他们有随时随地全球置业的资本。

毒鸡汤,尽量少喝或者不喝,逻辑上再认同,也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做判断和取舍。

3

思考:掏空三个红包买房,不丢人

曾经身边有不少的朋友,毕业进入社会就不想再花家里的钱,感觉自己独立了,买房一定要用自己挣的钱。

事实上,花家里的钱并不丢人,尤其是买房置业创造更大价值的时候,放着家里的钱存在银行贬值,坐等优质的投资机会错失才是丢人。

掏空三个红包买房是压力也是动力,获得更高的收益才能享受更舒适的生活,才能给父母创造更大的保障。

不要羞于借钱,更不要羞于花父母的钱。只要使用方向正确不是鬼混浪费,在适度的范畴下创造更大价值照顾好父母的晚年生活也是一种孝顺的表现。

4

思考:不要过于抗拒负债

钱是越来越不值钱的,20年前的万元户放到现在为什么不稀罕了?钱还是那个钱,但是它的购买力缩水了。

所以,买房子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信贷机会尽可能放大,每个人都有机会的首套房房贷利率放到30年这个期限内,很难找的,所以不要一看30年利息竟然翻倍了就抗拒然后全款买房。

1.适度的杠杆,可以放大收益

只要控制好现金流,合理的利用杠杆是很好的财富放大手段。

同样的300万现金,全款只是一套房;担心未来收益的可以首付两套留100万预防,如果市场行情足够好的前提下,可以买3套,如果一套房上涨20%的话,收益率就是几倍的差距。

2.长期来看,贷款利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首先,30年的还款周期多数人的压力在前5年,可以提前还贷的;其次就是大额长期利率,比买房还低的基本没有。

3.负债,是抵抗通货膨胀的利器

美国2万亿美元,直接进入市场;我们的新基建初步规划的是34万亿人民币,通货膨胀一直在路上,作为普通大众的你还有多少选择?

5

思考:买住宅,避开商住

不是不能买,而是对于绝大多数的年轻人来说,商住类投资产品的坑太多水太深,风险太高了。

因为没有试错的资本,所以不能犯错。

商铺先不说,被互联网冲击的一塌糊涂,出租转让的不胜其数;至于公寓更是隐蔽,转手的税费以及极差的流动性导致其金融属性极差,增幅远低于住宅。

这个时候作为刚需购房者如果第一套房子出了问题,后续脱身的时间太久导致成本大增很难翻身,也就意味着年轻人由于抗风险能力比较低,不要冒太大的险。

6

思考:房子的金融属性

一切不以自住为前提的投资买房都是耍流氓。

你自己都不愿意住的房子最终很难有人接盘。更不要说是自己居住的不考虑投资属性,因为旧换新小换大这是市场规律。

在这个基础上要考虑投资的金融属性,也就是流动性。比如作为投资品别墅和顶豪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而是刚需和改善阶段的住宅。

比如80-120平的刚需盘和120-160平的改善盘,市场认可度比较高,成交周期短增值比较快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好出手好变现啊。

最后就是金融上的杠杆应用,房子类型来说,住宅可以贷7成而公寓等等多数5成;所以,除了核心大城市的核心片区有优质的交通和教育资源加持的房产外,尽量考虑次新房。

否则,不动产一旦真的成为了“不动”产,就真的要废了,金融的本质就是流动性,流动才能变现。

7

思考:认准核心区位

可住可租可售永远是最好的保障。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返租和包租的算法,你先看看你购买的物业以宣传的价格租给你你能不能接受?

下跌行情中,市区抗跌,郊区跌幅更大;

上涨行情中,市区先涨,郊区涨幅更大;

能不等就不等,因为未来的新区跟现在的成熟区域区别不会无限大,如果投入过大帐肯定算不过来,所以尽可能的做到三者具备,再不济占两项。

8

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去直面市场

新房的价格,以购房者买得到为准;

二手房价格,以卖出去的价格为准。

新房特价你却买不到,有什么意义?二手房价格随便你标,卖不出去又有什么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

思考:尽量选择品牌开发商和物业

很多品牌开发商也会出现问题,但是至少出现问题以后他们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想办法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这个逻辑,越是市场波动大的时候越是成立。

简单来说,品牌开发商的上限虽然不一定都高,但是下限通常会高一些,很多人都是碰到问题了才感悟到这个真谛。

10

思考:不要把时间都花在研究房价涨跌上

这个问题属于玄学范畴,跟股票一个性质。如果花点时间就能搞清楚那么多的所谓专家和学者早就发财了。

房价问题的影响因素太多了,从人口到政策再到经济形势掺杂其中,再加上外力因素的各种推波助澜就成了如今的局面。

房价涨跌不是全国性问题,甚至不是一个城市一个片区的问题。挨着的小区有涨有跌,更极端的是同一个小区的不同楼栋和户型价格都能相去甚远,怎么选择或者给出判断?

所以,那些上来就说涨跌,不问需求就说能买不能买的人不是傻就是坏,说的话千万不要相信。有这些时间,不如勤学多思房地产投资知识,学会深度思考,形成自己的投资决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