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每天上下班,乘坐公交、轨道交通或自驾车跨越长江、嘉陵江时,还能记起曾经重庆人过江是靠轮渡和索道吗?37岁的谢心虔还记得,自己童年时,从江北外婆家到解放碑就是坐轮渡索道。如今,他的家里,还收藏着曾经的一些轮渡、索道票,见证着重庆城市发展。

曾经

过江靠索道和索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心虔家住两江新区某小区,是一名收藏爱好者。在他收藏的一些票证当中,就有一些轮渡票、索道票等,虽然这些不是他自己乘坐的票,却是家里人一直保存下来的,“每当看到这些轮渡票和索道票,都会想起小时候的时光。”

资料显示,重庆的第一座公路桥(嘉陵江大桥)在1966年才得以飞架嘉陵江;1980年,石板坡长江大桥建成通车,重庆主城跨越两江才都有了桥。

谢心虔在上小学以前,都住在江北外婆家(现珠江太阳城附近),他回忆,那时候重庆过江的桥并不多,从江北到解放碑只有一座嘉陵江大桥,“我们那时候到解放碑称为‘进城’,如果要做公交车就要到观音桥去转车,绕很大一圈,于是我们都坐轮渡或索道。”

“当时我还小,坐轮渡和索道都由家人带着,不自己买票,就不记得坐一趟多少钱,但是从家里保存着轮渡票来看,只有几分钱,而嘉陵江索道最初是1角钱。”谢心虔说。

同样是37岁的赵女士小时候住在南岸区弹子石,她告诉记者,那时南岸区到渝中区虽然有重庆长江大桥(又称“石板坡长江大桥”),但需要绕很久,于是也只有选择坐轮渡,到了上小学时就可以坐长江索道,“那时轮渡虽然也有固定的班次时间,但现场排队的人却很多,往往要等一个班次的时间。”

如今

汽车轨道过江很便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心虔告诉记者,上小学后,他就搬到了渝中区南纪门附近居住,上中学时又搬家到大坪肖家湾,“生活和读书都在渝中区,过江的时间便不多了,但在上中学之后,重庆的桥梁建设就慢慢多了起来。”

据“重庆发布”消息,截至2018年12月11日,重庆主城已建成、在建的大跨度桥梁有40余座,整个重庆共计建成的大小桥梁有1.3万余座,取得不少中国第一、亚洲第一,乃至世界记录。

“随着主城区的桥越建越多,汽车逐渐替代了轮渡和索道出行,而到了2005年,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试运营,又一次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谢心虔说,如今,不但汽车过桥,随着轨道交通线路的增多,乘坐轨道交通过江穿越各区也非常的便利,乘车支付也越来越智能,一个手机就能搞定。而过去的渡船和索道也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渡江工具,它更是一种思念情怀和游览重庆城的旅游配套设施。

征集: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等你来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经济建设的飞跃,科技力量的崛起,生态环境的改善,文化事业的繁荣……这一切,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小康”,这是一个亿万人民耳熟能详的时代词语,早已融入了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润物无声地改变着的我们生活,它是一个个家庭梦想成真、笑颜绽放的鲜活故事。

都市热报开展“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晒光阴”图片征集活动,聚焦个人、家庭、企业、校园、社区、乡村、县域等微观层面,聚焦老百姓身边生活的变化,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从普通家庭的新旧图片变迁反映大时代。

无论是通过新旧图片来反映你家餐桌上菜品种类由简单到丰富的变化,还是你和家庭成员在二三十年间从穿着、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办公场所等方面的新旧图片,亦或是用镜头讴歌美丽家乡日新月异的新风貌,都能够通过“晒光阴”这种形式展现小康带给大家的真切变化,形象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实惠。

如果你有反映小康带给我们变化的新旧照片想要和百万轨道族一起分享,可扫描文中的二维码上传图片。

都市热报-厢遇记者 张春莲 实习生 张韵 受访者供图

编辑:田刚

校审:周圆

总值班:严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