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教育质量、学生素质为由,借名校招牌创办的教育集团并没有起到正向作用,反而成为广大学生家长被迫付出巨大的中学教育成本。

早在今年湖南省中考开考之前,《陈勇评论》就收到了一份投诉材料,反映长沙长郡中学、雅礼中学、湖南师大附中、长沙一中所谓“四大名校”提前自主招生与全省范围内数百名经过“层层考核选拔”的考生“签订录取协议”后却没有履约。

原因是湖南省教育厅6月29日出台了2020(151)号文件《关于批准部分公办普通高中面向全省招生的通知》,通知对长沙四大名校的自主招生进行了限制。由此,提前被长沙四大名校自主招生的学生家长们感到了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南省教育厅6月29日出台的2020(151)号通知《关于批准部分公办普通高中面向全省招生的通知》显示,湖南省教育厅批准湖南师大附中、长沙一中继续面向全省招生100名,长沙长郡中学、雅礼中学自2020年起面向全省招生100名。长沙四大名校2020年开始总共面向全省招收400名学生。而录取方式为:学生自愿报名,根据从高到低分原则等额排序,经市州教育部门审核后报省教育厅批准。如此一来,长沙四大名校的自主招生权就被省教育厅收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00名湖南省中考高分学生从全省各地汇集到省会长沙就读四大名校,类似于把各地的拔尖运动员集中到省队集训,然后参加全国运动会甚至奥运会拿金牌一样,这是教育领域的“掐尖”。只不过学生们三年集训后参加的不是运动员,而是高考。他们的目标是985、211大学。这也就是为什么湖南师大附中、长沙一中历年高考成绩拔尖的原因。

就拿近15年,高考成绩进步很大,成绩很猛,学科奥赛成绩也突飞猛进的长郡中学来说,在上世纪90年代,长郡中学整体成绩都很普通,都不如绝大部分各地州市、县的省重点中学。因有长郡教育集团支撑,每年能招大量优质生源,高考成绩想不出色都很难。

显然,这一实施多年的湖南教育的“掐尖”工程今年又得到了扩大。400名全省各地“掐尖”学生进入长沙四大名校,挤占长沙考生本来就已经非常紧张的学位自然不消再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除长沙之外的全省各地普通高中的竞争力,客观上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进一步加剧。

根据一位资深教育领域专家许先生的观察,他认为湖南省中学教育领域的痼疾肇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省教育厅一声令下,以初中教育属国家义务教育为由,勒令当时的各省重点中学(通常都公办有初中和高中)的初中部强行与所在的原省重点中学脱钩,而停办初中部的原省重点中学仅换个招牌改称“省示范高中”。

广大公立重点初中脱钩也就罢了,居然摇身一变,换个办学场地(刚开始几年有些初中连办学场地都没变),就名正言顺的成为私立初中了,并可借省重点中学招牌高收费,肆意扩大办学规模,猛增招生人数。老师还是那些老师,优质生源也基本没流失,招生范围主要还是仅限本县市境内,教学设备设施也没少。

问题就显而易见了:1、公立初中变私立初中,这算不算国有资产流失?2、最直接恶果:大量各乡镇初中相继快速倒闭、停办,广大学子被迫舍近求远,不得不掏高价学杂费进城读私立初中。3、城区普通中学被迫压缩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优质生源骤降,学校优秀教师严重流失,要么倒闭,要么最后不得不委身所谓名校教育集团来求生存。

强者通吃。加速全省中学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广大家长和学生在中学教育阶段,被迫付出高昂代价(金钱、时间、亲情等成本)。

而改革之后,绝大部分都是原省重点中学时任校长兼私立初中(原初中部)的董事长和校长。后迫于舆论压力,时任省示范高中校长仅兼私立初中的董事长。私立初中校长则由董事长提名另行聘请。

许先生说,因为属私立、民办学校,加上原省重点中学(初中部)的品牌口碑,况且当地县市优质中学数量天然稀缺,几乎无竞争对手,故可高收费。

公立重点初中变私立,扩大招生人数,中学教育迅速产业化,湖南省最甚。其它省也不同程度有,但远没湖南这么大胆。中学教育传统强省的江苏、浙江、湖北、河北,包括人口大省河南、山东、四川,都没敢这么玩。

许先生认为,目前湖南中学基础教育(尤其高中教育)发展最大的弊端就是优质教育分布极为不均衡。长沙四大名校(就是典型的抽水机,到全省各地州市县掐尖,争抢优质生源),影响了全省各地的高中教育生态,弄得绝大部分各县中都是“王小二过年”。各县市付出代价,大部分孩子必须舍近求远、付出高昂学杂费跑省城借读。年年抢优质生源、挖高中优秀教师......

其实湖南省中学教育除了五大学科奥赛竞赛有亮点外(近10年也早被长沙四大名校给完全垄断了)。看看浙江、四川、江苏、湖北等传统(高中学科)奥赛强省,绝不是省会城市几所所谓的牛校完全包办了。

原本就特批师大附中和长沙市一中面向全省掐尖招生(理科实验班),但为了扶植长沙市市属的两名校(长郡和雅礼)与省属俩传统名校奥赛抗衡,又特批长郡和雅礼也可享受在全省掐尖的特权。今后,全省广大县中、市中,以后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最残酷的事实是:近10年,全湖南省除长沙四大名校外,广大市中、县中(常德地区例外),凭裸分想考上清华北大越来越难了。甚至高考地州市文、理科第一名都未必能进清华北大。

直接的恶果就是:各县市尖子生、优秀教师加速流失,都往省城名校挤。强者通吃。各市县高中越来越没信心。广大市县学子,只要家庭经济条件还可以的,被迫舍近求远,掏不菲费用,跑省城名校教育集团借读。中学教育产业化,省城几所名校教育集团赚得盆满钵满。

越是如此,越是进入恶性循环。湖南省各地州市、县普遍对公办中学教育投入不足,省城长沙(市区)公办优质高中严重不足;地州市、县对优质初中数量和招生人数严重不足。

因此,以提升教育质量、学生素质为由,借名校招牌创办的教育集团并没有起到正向作用,反而成为广大学生家长被迫付出巨大的中学教育成本(学杂费、住宿费、租房费、交通费、择校费……)

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制定起到了关键导向作用。如果为了教育政绩考虑,而把全省尖子生集中到长沙四大名校,集中火力拼高考,并且任由这些名校大搞教育集团产业化,全省各地批发招牌,固然在面子上好看了,但是却损害了教育资源均衡的里子。这样社会反映强烈的“掐尖”工程应该停止了。

来源:陈勇评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