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灵活就业新政策

最近,《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从“拓渠道”“优环境”“强保障”三个方面全力支持灵活就业。此次出台的《意见》首先从拓宽灵活就业渠道入手,鼓励个体经营发展,引导劳动者创办小规模经济实体;推动非全日制劳动者较为集中的保洁绿化、批发零售、建筑装修等行业提质扩容;增强养老、托幼、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等社区服务业的吸纳就业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表示,在新就业形态方面,主要是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动网络零售、移动出行、线上教育培训、互联网医疗、在线娱乐等行业发展。《意见》最大亮点是提出“四免”:一是免营业执照,对在指定场所和时间内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或从事便民劳务活动符合条件的,无须办理营业执照;二是免部分收费,取消涉及灵活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对经批准占道经营的,免征城市道路占用费;三是免租金,落实阶段性减免国有房产租金政策,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四是免费提供场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闲置空间等改造为免费的经营场地,优先向重点群体提供。

二、消费券只能短期刺激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灵活就业”的本质可以用一句话形容:自食其力。突如其来的病毒和美国的“趁你病要你命”的极限施压,导致受疫情影响和以出口贸易为主的行业的从业人员收入骤减。即使国外开始给每位国民发现金度日的时刻,我们也只是发了一部分需要抢的消费券来刺激消费,增加经济循环。

在此小编要给予自己的批评:第一,互联网抢购模式起源于饥饿营销,如今刺激消费还求之不得,居然把一些手慢的人拒之门外,应该根据消费习惯把相应的消费券直接发送到账号里,让消费券用不完才是正确的选择;第二,消费券有时效性,这个设计也有问题,理解眼下时局,但是这种花2块钱再套8块钱的行为跟当初让老百姓接房地产盘子的行为有什么区别?如果不是“刚需”,即使抢到了也未必愿意马上花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费券刺激消费的能量有限,归根结底不是差这2块钱,而是差那8块钱。后来喊出了一句新概念“地摊经济”,不能说震动不大,但落实到实处时绝对是不温不火。现在也不喊了,因为任何就业的前提是需求,有需求才有供给。如今消费者口袋里没钱消费,失业的人都上街摆摊也是一种新的“产能过剩”,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灵活就业是伪命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地摊经济和灵活就业的本质是一样的,就是把失业的、待业的人从单纯的消费者变成经营者和创造者,通过经营和创造来赚取利润,然后消费,拉动经济循环。这个设想非常好!可关键的问题在于以下两点:第一、失业重灾区的行业已经是“供过于求”,再加入新的供给者,向谁提供服务呢?除非自己能够创新产品、革新行业;第二、行业中失业的人员本身已经说明了自己在日趋激烈的工作竞争中败下阵来,在原本熟悉的领域尚且无法自谋出路,马上闯入新行业不是把人往火坑里推嘛!不是每个人都叫“任正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见》里最大的亮点就是免租金,尤其是减免和缓收租金,但是评论区里有叫好声也有反对声:凭什么我花500万买的商铺要免租金!我不需要赚取吃饭吗?同时也有人提问:为什么不能减免房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