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最顶级画作里面,肯定有《清明上河图》的一席之地。这幅长达五米的画卷中,画家用他的神来之笔描绘了北宋汴京民俗风情,人物活灵活现、神态各不相同、酒肆民居无不精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清明上河图》却有30多个版本,大陆、台湾、美国、法国的博物馆中都收藏有这幅画。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哪一幅才是真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一幅,画上有宣和二年宋徽宗的题跋,看上去很像是真迹。宋徽宗本人就是大画家,总不会被赝品给糊弄吧。可专家并不认为这是真迹。

被艺术品公认是真迹的,反而是既没有创作时间,也没有署名的一幅,现被北京故宫收藏。为什么会这样?当然不会是因为这幅画的水平更好,能够让专家存在争议的,肯定是从画本身已经看不出太大的区别,真正功夫是在画外。

首先是因为故宫这幅画的来历非同寻常。解放后,东北博物馆从前政权高官张克威手里,收缴了很多来自于溥仪的古画。清廷退位后,溥仪把大量宫中藏品盗运出去,总数达1200多件,其中就包括《清明上河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伪满洲国成立又倒台,溥仪从云端又跌落谷底,这些文物逐渐散落到民间,文物贩子称这批藏品为“东北货”,普遍认可它们是真迹,身价不菲。

1950年8月,书画鉴定专家杨仁恺被请到东北博物馆的仓库,他鉴定出这里的三幅《清明上河图》,一幅是低劣的仿制品,另一幅很有可能是明代大画家仇英的的临摹作品,也有很大的收藏价值。而第三幅被杨仁恺认定是真迹,1953年被北京故宫收藏。

认定这幅为真迹的第二个原因,也是关键性的因素,是这幅画上的题跋和签章,能够完整地衔接上这幅画流转于不同人手的朝代和时间,与不同时代的史书记载完全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元代的杨准、刘代到明代的李东阳、陆完、顾鼎臣、严嵩、冯保,直到清代毕沅等。也就是说,收藏的时间线清晰,流转有序,没有造假或空白,因而画作的可信度非常高。

至于其他画作上的皇帝或名人题跋,造假的可能性相对更高一些。因此艺术界更认可这幅来自于溥仪之手,又时间线正确的画作,为万众期待的真迹。

真迹找到了,《清明上河图》应该没有其他问题了吧。事实上,有人对张择端这个作者,也是有质疑的,认为不是他画的,原因也是两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条,故宫藏本上并无张择端本人的落款,只有金朝人张著的题跋里写着是张择端所画。这是个孤证,无法令人信服,而且题跋本身也可能是伪造的。

第二条,史书中对张择端的记载极少,甚至连出生年份也没有,二十多岁便英年早逝。市面上唯一有张择端落款的画作《西湖争标图》,结构呆板,水平平庸,与《清明上河图》所展现的娴熟技法差距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有很多人怀疑北宋画师朱锐才是这幅画真正的作者。朱锐善于描绘包含建筑、车马、人物的现实主义作品,他的《盘车图》设色、用笔、气韵、风格都和《清明上河图》非常相近。

而且朱锐存世的好些画作,在风格与样式上,包括艺术表现手法都与《清明上河图》很相似。而且朱锐生活的年代和画所展示的年代一致,说他是作者,完全是符合逻辑的。

不过,如果朱锐才是真正的作者,那么此画创作的年代就不再是北宋年间,而是要推后到南宋初年。金朝宫廷没有收藏此画,直到元朝才被收入宫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明朝,还曾经流传小太监偷画,怕被发现而藏在排水沟里,导致此画被泡烂的故事,大家认为这可能是为了掩盖真正偷画人的身份和行为。此画的流传过程仍然存在诸多缺失。

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质疑从来没有完全平息过,美英法日等国收藏的版本,也被一些人认为是真迹。甚至连“清明”、“上河”到底如何解释,也有不同的说法。更有人从画作当中,解读出了北宋灭亡的关键因素等等。

总之,这幅画作展现了最真实的北宋民间生活,使我们对千年前的这个繁荣朝代,有了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考古价值,都是难以估量的。

【参考文献:《清史稿》、《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