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当前教师队伍的现状,在许多教师个体中确实存在着需要改善“心智模式”、克服旧有的观念和经验的地方。先说克服旧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它主要包括——1.克服旧有的学生观。学生是什么?历来的旧有的学生观认为,学生只是接受教育的对象,是教师培养和“塑造”的对象。因此,教师是“园丁”,学生是等待培养和修剪的“花草”;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学生是等待“灵魂工程师”雕琢和加工的“坯件”和“模型”。学生是缺乏主动性的,更没有创造性可言。在这样的学生观的支配下,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只能当配角,只能被动地去接受和被“模塑”。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要把这些旧有的学生观彻底改造或抛弃,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主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不是到学校来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学生是带着巨大的发展能量来学习和求得自己更好的发展的;学生还是独特的人,学生都具有自己完整的人格,并且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学生同时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只有经过学生这一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的教育目的和意图才能得以实现。有了这样的学生观,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积极地引领和帮助学生,才能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观当前教师队伍的现状,在许多教师个体中确实存在着需要改善“心智模式”、克服旧有的观念和经验的地方。先说克服旧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它主要包括——

1.克服旧有的学生观。

学生是什么?历来的旧有的学生观认为,学生只是接受教育的对象,是教师培养和“塑造”的对象。因此,教师是“园丁”,学生是等待培养和修剪的“花草”;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学生是等待“灵魂工程师”雕琢和加工的“坯件”和“模型”。学生是缺乏主动性的,更没有创造性可言。

在这样的学生观的支配下,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只能当配角,只能被动地去接受和被“模塑”。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要把这些旧有的学生观彻底改造或抛弃,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主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不是到学校来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学生是带着巨大的发展能量来学习和求得自己更好的发展的;学生还是独特的人,学生都具有自己完整的人格,并且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

学生同时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只有经过学生这一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的教育目的和意图才能得以实现。有了这样的学生观,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积极地引领和帮助学生,才能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