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流传一个耍蛇的“江湖郎中”竟然被蛇毒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消息一出,全网一片哗然:难道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天天打雁,却被雁啄了眼睛”吗?看事情的发展,确实如此。因此,人们对蛇毒的印象再一次不好了。

被毒蛇咬伤后的征状包括:伤口即时剧痛、晕眩、恶心、呕吐、冒汗、头痛、伤口周边广泛范围肿胀、严重出血、发疱、肌肉组织坏死、头部孔窍渗血、出现瘀血、斑疮、血压急降、心跳加快、因血纤维蛋白原或血小板过低引致凝血异常、咯血、黑粪症、血尿、颅内出血、因低血压引致的并发性肾衰竭以及大脑皮质坏死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你知道吗?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蛇毒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它就没有现代外科学今天的辉煌发展。因此,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因外科手术而得救了。

卖了这么多关子,很多朋友似乎都等不及了: 你说的是蛇毒吗? 不会搞错了吧?

按照大多数人的理解,蛇毒确实和外科手术扯不上关系。正因为如此,这就是我们科普的意义。通过这篇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填补这块知识的空白。

书回正传,我们来看一看蛇毒究竟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众所周知的是,麻醉技术、无菌技术以及输血技术的发展,是现代外科学发展的三大里程碑。之所以称之为里程碑,意味着其很重要、不可或缺。

然而,纵然麻醉医师解决了患者疼痛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输血挽救患者的生命,但由于血资源一如既往的紧缺,往往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个时代,尽管有了输血技术,但由于无法解决血流不止的问题,很多患者最终不幸死于手术台。

幸运的是,人们发现了止血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止到今天,止血剂仍然是抢救大出血患者不可或缺的药物。更令人惊讶的是,尽管今天的科学技术已然很发达,但有一种止血剂仍然依靠天然提纯,并且就是在人们厌恶的毒蛇身上提取出来的。

它的名字叫做蛇凝血素酶,是从巴西矛头蝮蛇的毒液中分离、精制而得的一种酶类止血剂。 其特点为,具有类凝血酶样作用,能促进血管破损部位的血小板聚集,并释放一系列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因子3(PF3),使凝血因子Ⅰ降解生成纤维蛋白Ⅰ单体,进而交联聚合成难溶性纤维蛋白,促使出血部位的血栓形成和止血。

值得一提的是,蛇凝血素酶在完整无损的血管内无促进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也不激活血管内凝血因子ⅩⅢ。因此,它促进的由纤维蛋白Ⅰ单体形成的复合物,易在体内被降解而不致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由于其安全且迅速发挥作用,被医生们称为“立止血”。

到这里,大家是否重新认识蛇毒了呢?

也许,你的印象有所改变。但是,我们仍然不得不提的是,蛇毒发挥医学作用是经过科学提纯、加工的结果。在野外,一旦被毒蛇咬伤,要第一时间寻求就医。如果症状严重,身边的人要即刻予以施救。因为,很多蛇毒具有非常强的呼吸抑制以及循环抑制的作用。如果不及时给予必要的胸外按压等措施,即使医生及时赶到、即使有抗蛇毒血清,也于事无补了。

总之,一句忠告:不要玩蛇!

参考文献:

1.刘艳坡, 孔毅, 李谦. 蛇毒类凝血酶的研究进展[J]. 药物生物技术, 2017, 024(004):353-358.

2.朱明炜, 曹金铎, 贾振庚,等. 蛇毒血凝酶在腹部手术中止血作用以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 中华外科杂志, 2002, 40(008):581-584.

3.许荣廷. 中毒性心搏骤停复苏论谈[C]// 全国中毒与急诊救治学术研讨会.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