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报道记者 闫启 北京报道

随着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技术的成熟和运用,万亿级别的低空经济市场正在加速形成,各地发展低空经济的热情高涨,全国各地纷纷设立低空产业基金。

5月16日晚消息,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成立由市领导牵头的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推动解决一批低空经济重大政策、重点事项和重要问题。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

无独有偶。近日,安徽省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芜湖湾沚区成立,基金出资额10亿元人民币。此前,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根据方案,到2027年,安徽省低空经济规模和创新能力将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打造合肥、芜湖两个低空经济核心城市,低空经济规模将力争达到8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力争达到240家左右,生态主导型企业3至5家。

安徽省低空经济基金不是孤案。之前,重庆市梁平区宣布组建10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用以支持低空经济发展;山西省设立山西省低空经济和通用航空业发展基金,打造低空经济、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市依托私募基金小镇撬动社会资本,组建50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贵阳国家高新区构建“3+2+1”低空经济产业基金体系,参与设立8只基金,基金总规模45亿元,加大对低空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签约100亿低空产业创投基金;武汉市也鼓励各区设立低空经济专项基金,市、区共同形成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低空经济发展基金群。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正通过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和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整合航空器研制、低空空域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等各种业态,推动经济活动由“平面”向“立体”转变。随着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技术的成熟和运用,万亿级别的低空经济市场正在加速形成,各地发展低空经济的热情高涨。

去年11月,自贡创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与沃兰特航空技术公司签署了投资及发展支持的合作协议,以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形式,支持贡井区引进上海沃兰特eVTOL智能制造基地项目。该项目将落地自贡航空产业园内,总投资规模20亿元,预计建成达产后年产值约75亿元。此外,双方还将在资本投入、起降基地建设、飞机租赁等方面深入合作。

沃兰特高级副总裁、合伙人黄小飞认为,正是 “天、地、人、机”四大基础性要素的变革,导致了eVTOL行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他表示,“天”是指空域,随着我国空域管理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天空从一种限制性要素变成了一个生产性要素,释放空域可以孕育多个万亿赛道。“地”是指基础设施,2019年交通运输部法制司修改了《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意味着不用修建机场即可发展民航,大幅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大幅降低了eVTOL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人”是指航空产业工人和高端人才。“机”则是指产业链配套,尤其是新能源三电系统(电机、电控、电池)目前已经实现对传统燃油领域的弯道超车,而eVTOL产业链与新能源汽车高度相似,我国在产业链上具有优势。

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面对如此大规模市场,以eVTOL为代表的相关产业成为创投基金重点布局对象。亿航智能、时的科技、零重力、沃兰特、峰飞航空、小鹏汇天、沃飞长空、御风未来等国内头部eVTOL企业背后均有创投机构支持。2022年初,明势资本领投了沃兰特的天使轮融资并在后续轮次持续跟投,合伙人夏令表示:“我们认为,中国eVTOL整机研制已经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开始进入协作完成产品适航并最终有望实现量产,产业链上下游也将出现更多投资机会。”

黄小飞指出,目前eVTOL产业应用场景的第一公里尚需跨越、缺乏高能级的产业资金的支持,他呼吁政府部门以国际视野提前规划统筹低空产业,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政策,陪伴企业共同成长。“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产业资本、国家级基金进入,帮助eVTOL产业链接产业端资源、融入应用场景,更好地让eVTOL服务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