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各地“两会”陆续召开,2023年成绩单密集出炉。在GDP排名前十的经济大省中,四川的表现尤为亮眼——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增长6%。”2024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而在四川,现在也不只有成都,一座中心城市带全省的局面正逐渐改善,如绵阳GDP历史性突破4000亿元大关,宜宾-泸州组团达到6500亿元,逐渐重塑着四川的经济地理版图。

去年12月,四川省委、省政府陆续印发《关于支持绵阳发挥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绵阳意见》)、《关于支持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关于支持乐山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的意见》,副中心城市越发受到期待——

宜宾泸州组团要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组团发展样板”和“向南开放门户枢纽”,而绵阳要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勇当排头兵”、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上“争做主力军”。

不论“排头兵”还是“主力军”,绵阳显然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中备受期待的一个。自2022年以来,绵阳GDP增速分别达5.0%、8.0%,持续位居川渝地区前列。与此同时,在GDP百强城市中不断争先晋位,2022年跃居全国86位,增速(晋升6位)仅次于包头、曲靖和鄂尔多斯三座资源型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江汇流处

在经济体量、城市能级同步跃升的同时,老牌科创城市绵阳的增长动力又从何而来?近日,每日经济新闻·城市进化论实地探访绵阳重点产业园区、链主企业等,一个“内外兼修”的城市形象逐渐立体起来,许多看似不可能的变化正在这里悄然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新是基因,开放也是

GDP就像一面城市综合实力的镜子,意味着经济规模的持续壮大,更意味着发展质量、能级的跃升。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绵阳GDP达4038.73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社消零增速分别为8.4%、11.5%,均稳居全省前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绵阳涪江之畔

从这一维度来看,绵阳已然成为川渝地区第3座、四川第2座GDP超4000亿元的城市,将会更有力地承担区域战略传导的任务。

“ 这不仅是数字上的增长,更代表着城市综合实力和区域影响力的显著提升,意味着资源聚集、产业优化和创新能力均取得突破性成效。”

在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看来,绵阳作为四川省域经济副中心、GDP突破4000亿大关,两次晋级对城市和区域发展意义非同一般。

从《绵阳意见》中“勇当排头兵”“争做主力军”的定位来看,绵阳在科技创新和区域发展中承担着更大的期许。根据规划,2027年绵阳地区生产总值要超过“6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年营收“占全省的比重超过11%”。

这也是绵阳城市能级跃升的缩影。众所周知,科技创新是绵阳的城市基因、最大动力,而城市进化论在企业和政府机构调研中发现,“开放”也正在成为激活绵阳各种资源链接的“基因”。

在绵阳的“五市”战略中,开放活市正是重要一项。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结合部及连接线上的重要支点城市,绵阳宝成铁路、西成客专纵贯南北,成兰铁路加快建设,绵遂内铁路开工,中欧班列成渝号(绵阳)常态化运营,一条条“大动脉”,将“绵阳造”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以及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基于这种“开放”基因,“跳出绵阳看绵阳,跳出四川看绵阳”从一种理念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其先后走进厦门、东莞、苏州、佛山、无锡、宁波等沿海城市开展“三推”(城市形象推广、产业项目推介、特色产品推销)活动,以此为支点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和产业分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7月,绵阳“三推”活动走进无锡

这也推动“绵阳造”品牌价值的持续提升,更多地走向国际市场。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三推”成绩单中,特色农产品之外,新型家电、储能产品等份额亦不断提升,释放出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

更为重要的是,跟沿海城市的频频互动,也逐渐打开了绵阳发展的思路,比如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立7个驻外投资促进中心,“找市场、找投资主体”。

这座越来越开放的城市,在出山入海的同时,也融入更广阔的世界。2022年以来,绵阳新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294个,其中百亿级工业项目11个、7个正在加快建设,已有4个建成投产。绵阳市成功晋级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66位。

过去一年中,绵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8%的高速增长,404个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如埃克森新能源、巨星永磁等重大项目实现投产,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在沿海地区投资人士看来,绵阳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而这使得其更有机会抓住“从无到有”的契机。

不像一座西部城市

在绵阳,“从无到有”的例子随处可见。

2022年5月,总投资280亿元的巨星稀土永磁新材料产业园入驻绵阳,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将填补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空白;

同日签约的总投资100亿元的埃克森新能源项目,从开工到产品下线仅用时1年,现已成为国内首个获净零碳建筑认证的工业厂房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埃克森新能源(绵阳)电池产业园一期项目

这些百亿级项目的“旋风开工”,很大程度上是当地持续提升营商环境的“加持”。而创明新能源项目与绵阳结缘,正是在“三推”活动中。

“我们当时考察了马鞍山、苏州、烟台、东莞等六七个地方,但最后选择了绵阳。因为绵阳动作很快,政策解读也比较到位,特别是扶持政策上是‘一事一议’的。”绵阳创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新震说。最终,双方从接触到签约只用了83天。

这种专业、高效的服务,不仅打动了创明新能源,也重塑着绵阳的城市形象。在跟当地多位新兴赛道的链主企业高管交谈时,他们频频提及,“绵阳就不像一座西部地区的城市”,服务意识和效率完全可以和沿海城市比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绵阳常态化开展“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专题座谈会

这也算得上沿海企业对西部城市的最高评价。城市进化论在调研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到,绵阳正在打造的“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2022年5月以来,绵阳市领导和市直部门“一把手”全天候在线听取意见、解决问题,线下常态化举办“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专题座谈会374场,线上线下累计解决问题4473余个。

一个当地企业家感受颇深的例子是,绵阳企业家微信群已经超过200人,“大到土地涉诉问题,小到门牌号申请都可以随时@相关负责人反映”。

从另一维度看,城市发展过程中民营经济的活力,直观地映射着营商环境的优劣。“军工企业多、国企多”是过去对绵阳的固有印象,但是城市进化论调研发现,数据确实有些打破“固有认知”——

去年1-12月,绵阳全市新增“四上”企业中民营企业达1086家、占全部“四上”企业的92%。

去年9月,绵阳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运行。在调研过程中,城市进化论发现,绵阳的民营经济颇具特色:大块头企业多,惠科注册资本近200亿元,富临精工、东材科技等本土上市企业8家;全市民营企业中“专精特新”占比高,大概近300家左右,全省排名位居前列……

“打造产业强市需要民营经济支撑,而民营经济发展也需要现代产业体系的引领。”在打造产业强市的引领下,“绵阳造”频频出圈、百亿级项目“旋风落地”,种种迹象显示,老牌科技城绵阳正在被全方位激活——

长虹、九洲等老牌企业不断“老树发新枝”,而绵阳也借助“内挖外引”悄然完成产业基础的再造。

在全市重点布局的“4+8+1”战略中,电子信息、先进材料、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等四大特色优势产业是基底,“生长”出新型显示、磁性材料、核技术应用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6G)、航空航天、氢能等未来产业,为这座资深科创城市的激活与再造注入动能。

创新,如何为全国“示范”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国营长虹机器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一批“国之重器”相继落地,科技创新自此成为绵阳发展定位最鲜明的底色,也是跨越式发展的最大特色。

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绵阳科技城的重大决策,2022年绵阳又被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以下简称“科技创新先行区”)的新任务。

不久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明年的重点工作的第一项,而正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先行区的绵阳显然要承担更大的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中心

在朱克力看来,从“中国唯一科技城”到“科技创新先行区”,绵阳的角色在由单一科技研发向全面科技创新与转化应用拓展。“这种变化不仅要求绵阳在科技创新上有更突出的表现,还需要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生态营造等方面为川渝及西部乃至全国同类城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3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研究》,成都和绵阳分别位列第8、17位,是川渝地区唯二入选前20的城市,而绵阳两年提升24位,是全国进位最快的城市。

事实上,科技创新本就是绵阳发展定位的最大底气。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视野中,绵阳与成都、重庆经济体量、产业能级差距较大,而就科技创新而言却是紧密合作的“创新金三角”,共同作为支点。

今年的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提升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质效”时,专门点名“推动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支持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过去一年多以来,绵阳创造性地“借力”,建设“云上科技城”“云上大学城”。目前绵阳“云上两城”吸引上海交大、中科大等26所知名高校和斯坦福大学曹笑之博士团队、浙江大学叶志镇院士团队等29个国内外顶尖创新创业团队入驻,让科技成果、企业需求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同频共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绵阳创新建设“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

这使得更多全球创新成果在绵阳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而与此同时,绵阳更深一步“内在挖潜”,找到了供需两端“强强联合”的突破口——

绵阳组织当地骨干企业逐户走访科研院所“挖矿”,推动企业技术需求和院所高校供给有效对接。

长虹集团就是成功“挖矿”的范例。其相关负责人告诉城市进化论,绵阳以“科技助理”破冰,进而又启动了“科技顾问”工作,邀请院所、高校专家,为科技型企业研发出谋划策,长虹与知名院所合作的高能X射线FLASH放疗技术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向落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虹X-Flash放疗设备

包括该技术在内,目前,绵阳已推动46项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借助主体培育、平台打造以及各环节打通,一种“内生成长”的链接正在建立。

比如,依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研优势,绵阳通过技术与需求的链接、既有与未来的结合,打造核医疗健康产业园,2023年已有总投资超过240亿元的23个项目落户。

“医用回旋加速器细分领域产品,我们是国内第一个推出商业化机型的公司,目前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已超过25%,并实现首台出口海外。”四川玖谊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志成说,如果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那同位素就是核医疗领域的“石油”,在回旋加速器和同位素基础设施等之上,接下来绵阳能够“长出”越来越多的创新药研发企业。

依托独特的创新基因,川渝第三城绵阳正在不断“生长”。而在科技创新先行区、成渝副中心以及四川省域经济副中心等战略叠加中,亦贡献着越来越多的“绵阳答案”。

文/淡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