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津冀地区在古代时期称之为“燕赵大地”,其因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脉相通。燕、赵曾作为我国古代多个朝代的国都,也是当时政治、文化、金融的中心,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环境,时常成为兵家必争之所地,由此也助长了习武、尚武之风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燕赵地域内自古流传着“慷慨悲歌、豪气侠俊”的名人事迹,此为燕赵所独有的。而燕赵地域内所孕育的太极、八卦、形意、八极等众多武术拳种在当时乃至现在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说,燕赵地域武术也是中华武术的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今,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实施的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以及丰富、优秀的武术拳种,加之又是国家重点发展地区,因此,京津冀一体化也为燕赵地域的武术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燕赵武术源于战场

“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出自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中,这是有据可查“武术”一词的最早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术源于远古时期的狩猎与战争,人类在长期的部落之间、国家之间的斗争中为了生存而逐渐掌握了攻防技击以及武器装备的制造和使用,并对其进行不断的实践和完善,最终形成了武术的雏形。

古代的“武术”泛指军事武力,而到了清末民初,作为自卫强身之术的专门术语,“武术”一词开始被广泛应用,并且沿用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炎帝、黄帝蚩尤在涿鹿(今为河北省张家口市)耕作、征战、融合,并创造了中华民族共认的“龙”图腾,开创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燕赵地域靠北方,常年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年战事的频频发生,无疑对作战方式、兵器使用、士卒身体素质和器械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家卫国、强身自卫使得燕赵地域的将士对于习武尚武愈加强烈,精通武艺的同时还要学会兵器的使用。由于战争,不少年过花甲和伤残将士不得不脱去戎装,回到家乡,同时将在军队所学的武艺传向民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军事武艺开始流向民间,在民间得到繁荣发展。

燕赵地域作为历史上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凭借着中原与草原相邻的优势,吸收了中原与草原优秀文化的精髓,并且保持着自身固有的特色文化。燕赵地域气候温和、土质肥沃、物产丰富,自古乃兵家所必争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历史的积淀与沿革,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燕赵地域武术文化。例如,以“武术之乡”而闻名的沧州。以“太极圣地”而闻名的永年,其地理环境与武术兴盛的关系密不可分。

尚武剽悍的民风是武术的基础

古语云,“燕赵自古多豪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豪杰者乃劫富济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之士。慷慨悲歌的燕赵文化植根于民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风习俗,从而又影响着民间习武、尚武的风气,在这片有着历史悠久的大地上,英雄豪杰辈出。

燕赵武术拳种繁多,古往今来涌现出大批武术奇才。如东汉时期的赵云、公孙瓒、东晋时期的祖逖、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建国后,在各种民族形式运动会、武术表演中屡次获奖的燕赵地域武术家更是数不胜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燕赵武术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变,日趋成熟,形成独具特色的流派与拳种,在此期间不断地对外传播与交流,对域外乃至国外都有较大的影响。

1928年成立的“南京国术馆”,聚集了很多全国武术名师,培养了一批优秀学员,馆长张之江、副馆长李景林都是燕赵地域人士,在馆内任教的燕赵武师传授包括具有浓郁特色的燕赵地域拳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燕赵武术还存在吗?

答案是一定存在,但情况堪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西方体育与文化思潮传入国内,对有着悠久历史的燕赵武术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燕赵地域的传统武术主要在民间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已不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原因则是建国以来,国家大力发展与推广现代武术,而外来的体育项目又如猛兽般的挤压,势必会阻碍有着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燕赵武术发展,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燕赵地域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困难,面临失传的境遇。

当代如何弘扬燕赵武术?

燕赵地域武术应顺势搭乘国家政策的顺风车,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为契机,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为基石,充分挖掘、整理燕赵地域武术流派和拳种,找出面临失传的拳种加以保护,提出推广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燕赵地域武术在保护与传承、交流与合作实践中需形成联合意识和协同机制。具体而言,就是在区域传播、人才流动、学术交融及武术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全方位展开协同合作。

首先,应加强京津冀地区的武术联动传播,通过联合展演、联动交流等方式,实现强强联合,形成一种整体性和常态化、多渠道的传播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应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促进京津冀地区的武术拳种及传承人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加深彼此之间的文化认同和融合。

京津冀地区应开设关于武术方面的学术沙龙活动,增加沟通与交流机会,同时也要为京津冀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文化研究方面的合作契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津冀学校应以适当的方式联合开设武术保护与传承的相关理论与技术课程,并承担起宣传和培养武术传承人的责任。

武术之所以历经千载而不衰,教化在其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育是传承武术的根本大计,如修身养性,崇尚武德等。在当下社会转型和时代发展时期,武术在客观上不得不改变师徒传承的教育方式,走进现代校园,借助于现代化教育,摆脱困扰武术后继乏人的困境,为武术可持续化发展储备人才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希望,是民族文化薪火相传的继承者。武术的发展应抓住时机,转变传承方式,走进校园,以学生为主要传承对象,借助中小学校的阵地,传播武术文化。

因此,武术文化的传承只要抓住中小学校这个领域,抓住中小学生这个群体,可以说也就抓住了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希望。武术进校园是当下武术传播的重要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传承与发展而言,武术进校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它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也能以一种相对高效、便捷的方式实现武术在较大范围内的传承,达到武术保护的持久性。

就武术传承与发展而言,均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武术进校园为燕赵地域武术的保护与传承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并且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有利于武术的可持续化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快落实武术相关保护工作

“有法可依,依法保护”是武术保护工作的法律依据。法律保障是促进武术拳种及传承人保护工作的首要前提和基础,因此,应在法律的框架内定位武术保护措施和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前,我国武术相关保护政策总体处于起步较晚、经验缺乏、认知不足的阶段。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民族体育与文化保护体系的相对滞后,造成多数武术拳种得不到应有的法律保障,从而面临失传和灭绝,武术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困境。在促进燕赵地域武术保护与传承的进程中,立法是必不可少的保障环节。

结语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得燕赵地域武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燕赵地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自古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燕赵武术拳种众多、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因此,保护与传承也是历史赋予它的重任和时代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燕赵武术传承与发展需顺应时代变化,坚持一体化发展理念,加强京津冀地区的武术交流与合作。只有协同发展、交流互通,燕赵武术才可蓬勃发展,后继有人,武术之花才会在燕赵大地上绽放的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