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槽值》栏目(公众号:caozhi163)出品,每天更新。

“在海南鱼茶面前(嚼嚼嚼),鲱鱼罐头也不过如此(yue)。”

要说这届网友有什么超能力,“什么奇怪东西都敢往嘴里送”绝对算一个。

前有折耳根、黑蒜、臭酸酱,后有椰壳炭、青梅精……

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人一边高喊“我们年轻人,除了苦什么都吃”,一边把一些小众食物送上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现在的年轻人真是(扶额苦笑)

事实也证明,人的想象力或许有限,发掘新食物的能力却无穷无尽。

每当你以为他们不会再有什么幺蛾子时,又一美食(?)顶流横空出世:

海南鱼茶。

起初,看着它熟饭配生鱼,然后充分发酵的朴素配方,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直到某个不明就里的吃货路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把它送进嘴里,人类关于食物多样性的认知,便又达到了新高度。

“脚踢鲱鱼罐头,拳打蓝纹奶酪”成了谦虚说法,网上关于它味道的最新形容刚刚更新:

“直接给淡人臭成浓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话题不断的互联网,海南鱼茶凭实力从2023年火到2024年。

尤其擅长猝不及防给那些“味觉阈值没有天赋(指不能get到它的美味)”的人沉痛一击。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一批新受害者,让人欲罢不能的海南鱼茶,到底是何方神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张没有尝过海南鱼茶的嘴,是幸运的,但也是乏味的。

尽管你依然拥有正常的原始味觉,却无法理解别人被食物瞬间击穿灵魂的疯狂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抖音上关于“海南鱼茶”的视频有3.3亿次播放量。

关于海南鱼茶的味道,没人能给出精准的描述,拿“臭”形容太粗暴,用“腥”概括又太单薄。

折耳根到它面前算个弟弟,北京豆汁儿也只是小清新美食;

西湖醋鱼和它相比也不过是旧英雄,早已被淘汰于上一个赛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它并驾齐驱的小伙伴们

光是打开盖,味道能飘得整栋楼都是,比臭豆腐Pro Max还要更冲、更穿透。

“第一口海南鱼茶,感觉好像十斤鱼当场倒在我嘴里了。”

图片据说上一次可以与之一较高下的可能还是顶流臭豆腐蛋

不夸张地说,每个吃过鱼茶的人,生命密码都会经历一次彻底的改写。

从强忍着异味咀嚼吞下那一刻,属于海南鱼茶的味觉代码,就刻在味觉记忆的最深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小红书@下雨火火,已获授权

在线上海南特产店里,已售数量5000+,每单背后都有一个“受害者”。

无数海南鱼茶被封印在玻璃罐中,从温润湿热的南方一路北上,给普罗大众一点味觉震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从开盖瞬间开始/图源:小红书@盆紫向前冲 已授权

有人尝了一口,最终好奇心抵不过一句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买来尝了一滴然后扔了,我都等不到它过期,放在冰箱里我都觉得它很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评语夸张中又有一点中肯:不说像窖藏十年的泔水,也得是舔了一百只狗狗的脚丫子才能有的感觉。

“买了三瓶,吃了一口,现在想把嘴巴一起扔掉。”

所有形容汇在一起,仿佛一本《当代奇食异闻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小红书@小施今天次什么(库存版,已获授权

当普通食物还在好吃与难吃之间被评判时,海南鱼茶,显然已经来到了崭新的境界。

有人吃完海南鱼茶,甚至获得了灵魂深处的大彻大悟:鱼茶是能推进人类发展历程的一种产物。

“一旦吃过鱼茶,你的底线就降低了,承受能力上限就会上升到无限高。别人抱怨你一事无成的时候,你说你吃过鱼茶,就等于站在了人类制高点上,除了法律就没有什么可以约束你了,

这个世界就会成为你的游乐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尝试鱼茶后悔十年,尝试后不给身边人也试试,后悔一辈子。”

如果有一种食物,能最大程度唤醒人性中的“恶”,非鱼茶莫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海南旅游攻略,凡是在美食打卡项目里加上“海南鱼茶”的,那么多半是个整蛊贴。

那些怀着“虽然只是一小口,心中却从此无憾”的想法慕名打卡鱼茶的人,旅游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把鱼茶安利者列入黑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南鱼茶的整蛊效果一传十,十传百,尝试过的人几乎没有例外。

岳云鹏在节目中尝试鱼茶后点评“真好吃”,殊不知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背后,只是为铺垫着忽悠下一个受害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旁边一脸单纯的王彦霖毫无防备地吃了一口,像当场被鱼茶抽了个嘴巴,起身匆匆离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新游记》

“鱼茶好,人坏,婉拒了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乐观的朋友在尝试后,给网友指了条明路:“买回来想吃饭就闻下,十天瘦十斤。”

吃过海南鱼茶的人,往往会当场患上“心口不一”的毛病。

脑子:“我吃的时候是因为盛情难却,然后我基本吞下去的,压根不能慢慢品尝。”

嘴巴:“还行,我觉得还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会土崩瓦解/图源:小红书@下雨火火,已获授权

在海南鱼茶爆火的起点——短视频平台上,“挑战吃海南鱼茶”是经久不衰的热门项目。

对尝遍奇怪美食,面不改色的吃播网红们来说,“吃鱼茶会不会吐”成了考验基本素养的生死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人都吃得面如土色/图源:抖音话题

以异食癖闻名的博主,没能顶住鱼茶的恶臭面露难色,被粉丝截图群嘲。

也有博主收拾完残局,红着眼睛真诚地向粉丝解释:

“不是我不想吃,是喉咙不让我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吃鱼茶超越99.99%中国人”/图源小红书@小米儿 已授权

评论区有好奇的外地人喊话海南本地朋友,海南鱼茶到底好不好吃?

得到本地人的回复是“这很难说”,自己小时候吃海南鱼茶都是被逼的。

“一开始吃都是吐的,后面吃习惯了才喜欢上这个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奇食记》

当然也不乏一些实诚人表示,有些东西你没听说过是有道理的:

“要不然我们海南大街小巷早都卖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放眼互联网,海南鱼茶重新定义了勇敢者的游戏规则。

敢尝试一点的只能是新手玩家,吃一口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才算摸到一些门路,能挑战光盘,并且一饮而尽的,才是天赋级选手。

要知道吃鱼茶只是一方面,鱼茶亦可做代茶饮,相关资料中有一些小众描述:

“冲泡时,鱼干会死而复生地齐整排列,头朝上尾朝下,如在戏水,颇具观赏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海南鱼茶,北京豆汁、川渝折耳根、西湖醋鱼此身分明了。

有人说,它对食物界也不是完全没有贡献,另辟蹊径的色香味,也是色香味。

作为一种提供独特味蕾体验的食物,海南鱼茶是孤独的。

只有那些真正的有缘人,食物链上的顶级玩家,才能体会鱼茶的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欢吃大鱼茶,肉比较大吃起来很爽。”

“爱吃的人吃出一种入口即化的感觉,不能吃的人有种入口升天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一旦征服了这种味道,便意味着味觉的彻底解放。

随着入口分量的增加,一种一样的感觉往往会席卷全身:怎么,是好吃的?

这种顿悟有时来得不真实,甚至会让刚刚解锁海南鱼茶的吃货开始自我怀疑:

“什么情况,异食癖竟是我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互联网语境中,海南鱼茶几乎让人闻风丧胆。

但玩笑归玩笑,回到它的发源地,海南黎乡,鱼茶,又称酸鱼,是当地流传已久的传统美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它的来历,海南民俗学家认可的一种说法是:

很久前的一次黎族丰收宴上,人们为了不浪费食物,无意间将剩余米饭与生鱼混合在坛子里储存。

数日后开坛,奇特的异香俘虏了黎族人的味蕾,鱼茶的制作工艺便流传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经过演变,用高山熟稻米加上鲜鱼肉,鱼腩,猪肉,牛皮或鸡蛋等做配料,加盖密封发酵,即成“鱼茶”。

而关于“鱼茶”的叫法,则更多是一种讹变——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载:“鲊,藏鱼也。”

海南黎族人以“鱼鲊”称呼这种发酵腌制而成的食物,传至外地逐渐变成了“鱼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人喜欢鱼茶,和环境原因不无相关,海南省地处我国最南方,四周环海,气候炎热潮湿。

鱼茶作为酸酵鱼类食品,味酸、甘、咸,性平,当地人长期实践发现它开胃消食、化积除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生物实验发现,鱼茶中已被分离获得的菌种多达144株,核心菌群是对人体有益成分,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抑制肠道腐败菌生长。

像折耳根之于云贵川,土笋冻之所于福建人,海南人懂鱼茶的美味。

酸鱼在发酵的罐中褪去了腥味,炼成了化骨绵掌;

肉身溶解于汁水,挟裹米粒之后的米香、鱼香游离于唇齿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上它,对它真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北宋诗人梅尧臣曾在饱食“鱼茶”后作诗点赞:“大鱼人骑上天去,留得小鱼来按觞。吾物吾乡不须念,大官常馔有差别。”

当地也有这样的说法流传:“初尝怯之,二次适之,三次隐之。”

第一次吃害怕它,第二次吃适应它,第三次吃爱上它。

第一次来到海南黎乡的朋友 ,会得到一次诚挚的邀请。

对当地人来说,家中有贵客临门,招待的重头菜,肯定是“鱼茶”。

“大块鱼腩被米粒覆盖充分发酵,鱼肉柔软,鱼骨鲜咸;初尝酸臭但稍后舌尖处便有浓厚绵香泛起,让人味蕾大开神清气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当地人而言,鱼茶意味着“珍贵”。

在一档美食节目里,海南黎族女子带着恋人回乡,第一关考验就是吃鱼茶。

“对我来说,鱼茶不仅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一个牵挂,一种乡愁。”

千百年来,作为海南岛最早的居民,黎族人在这片土地上刀耕火种。

以自然食材为原料,是人们生长在椰树林的成长记忆;以简单工序酿美味,构成了独属于他们的味觉密码。

对于海南黎乡人而言,鱼茶代表着家乡最珍贵的味道。

“一听到鱼茶,就会自动分泌唾液,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以替代这种特殊的味道。”

海南鱼茶的鱼香、米香,是黎族人从这片大地收获的珍贵物产。

关于如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将大自然的恩赐想办法留存下来的经验,黎族人还能说出更多。

用淡水鱼仔、高山稻米、姜等食材制成的“鱼仔茶”,保持了活鱼的韧劲,口感极佳。

由鱼腩、高山稻米、姜等制成的“鱼腩茶”,肉感滑嫩,味道鲜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鱼茶赛道上,黎族人在传承百年民间技艺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

被大众熟知的竹筒饭、山兰酒、糯米饼、木薯粑,更是提供了无数外人了解当地风土的渠道。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诗句写的正是黎寨里的惬意时光:欣赏着树影婆娑的椰林,沐浴着凉爽惬意的海风,品尝着独此一份的“鱼茶”。

如今销往全世界的海南鱼茶,正期待着更多人来尝试。

或许只有来到当地,才会发现在奇食的外表之下,真正吸引人的是那不磨灭的生存的智慧,和火热的生活态度。

想要在第一时间收到槽值文章的推送,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搜索“槽值”或者“caozhi163”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