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两河流域及其附近的文明体系中,波斯文明是一颗十分耀眼的星星,波斯帝国在崛起的过程中,曾经面临着诸多的艰难险阻。

而帝国崛起以后,波斯人一边抵御外族威胁,一边扩张自己的领土,把波斯帝国塑造成为世界瞩目的强大帝国。

伴随着政治的发展,波斯文明也在不断绽放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统但未武治,这是波斯帝国的鲜明特征,他们通过武装和军事方式建立了帝国政权,但并没有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把军事建设当成主要任务。

相反,他们极其重视文化艺术的发展,这才推动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

耀眼的波斯文明,充满了令人遐想的空间,波斯文明包含着哪些具体的内容?它对整个波斯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帝国建立,文明蓬勃

公元前八世纪,波斯民族生活在两河流域附近的高原上,如今的我们把那片高原称为伊朗高原,那里有着两河流域文明最纯粹地洗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只是一个民族,不是一个具有主权的国家,他们所生活的地方,名叫亚述帝国。

这是一个处于原始部落时期的帝国,国家的政权组织结构相对比较落后,部落内部出现了一些独立的军事联盟。

政治文明在不断进化,国家组织结构显然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

于是亚述帝国内部出现了诸多矛盾,上层统治阶级与底层民众之间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军事组织与非军事组织的矛盾,还有不同部落之间的竞争……

种种矛盾不断激化,最终,亚述帝国也只能走向分裂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波斯人依附于米底人而存在,所以在亚述帝国分裂之后,波斯人也自然而然被划入了米底帝国的领土范围之中。

至于与米底帝国相对立的另一个国家,就是创造出了《汉谟拉比法典》的古巴比伦王国,这也是一个拥有极其璀璨的文明成果的国家,至今依旧名留史册。

至于米底王国,中央政权对于边缘权力体系的管控力度在逐渐减弱,统治者的能力有限,没有办法压制逐渐崛起的波斯民族。

很显然,这一帝国必然会走向灭亡,波斯人最终取代了统治阶级,波斯帝国也由此崛起。

当时是公元前六世纪左右,而这正是波斯文明诞生的一个标志性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斯帝国的文明体系,主要包含着两大内容。

第一大内容是波斯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波斯人的生活方式,文学艺术,建筑艺术,宗教等种类。

第二大内容是两河流域的其他先进文明发展成果,在波斯帝国崛起的过程中,波斯文明把两河流域文明纳入其中,汲取了其他文明体系的精华部分,并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复杂的地理环境,使波斯帝国成为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摇篮。

在吸收和借鉴两河文明的过程中,古巴比伦文明成为了波斯民族最大的灵感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波斯文明远没有后来呈现的那样丰富和璀璨,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体系,没有固定的语言交流方式,也没有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在全社会达成共识的文化追求。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原始的波斯文明并不是成体系的文明,而只是相对松散的文明碎片。

他们的文字,是通过借鉴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发展而来。

当时,波斯民族和两河流域的其他民族以及部落,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沟通,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他们只能通过写写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波斯人发现,其他民族在交流过程中往往有一套固定的规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准则,与文字的交流标准十分类似。某一个特殊的符号,代表着某一种特殊的意义。

外人或许不能完全领会,但是民族内部的成员却完全能够掌握。

这件事情让波斯人意识到,发展本民族文字体系极为重要。

从空白到发展,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波斯人无处借鉴,只能去模仿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

这是一种象形文字,并且在象形当中带着某种民族内在的文化交流特色,这些文字通过凸起和凹陷的部分,传达出一些特定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波斯民族发展出了波斯的楔形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波斯文明迎来了改头换面般的发展。

这位统治者发现,传统的楔形文字在表达意义的领域有所限制,并且学习和掌握这一文字体系,具有一定的门槛和难度。

这些特点,注定了波斯楔形文字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通。

他通过改革,融入了两河流域以外的其他部分国家文字体系,把楔形文字的形状变得更为具象。

如此一来,文字的形状和体系变得更像字母。

后世研究语言文字的学者发现,在欣赏传统的波斯楔形文字时,大家的理解能力始终有限,对原文的翻译,其真实程度的还原也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在研究改革之后的波斯文字时,各项难度会大大降低,字母体系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加熟悉,所以这一特征也决定了当时的文字具有广泛流动的可能性。

当然,改革并不意味着新的文字体系完全取代旧的文字体系,两河流域的传统文字和语言,仍旧被波斯帝国保留下来。

于是当时,一个政权出现了三种官方语言并列的局面。

传统的两河流域语言文字体系,传统的波斯语言文字体系,以及改革之后的新型语言文字体系,三者在波斯帝国内部都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建筑宏大,风格多样

波斯帝国的建筑和浮雕艺术,也是璀璨的波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建筑艺术呈现出宏伟多样的特征,至今依然具有相当广阔的研究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建筑艺术,也经历过一定时期的转折。

在波斯帝国尚未建立之时,一个相对统一的政权已经建立。

当时帝国内部的诸多建筑保留着传统的游牧民族风格,建筑的内部构造并不固定,外部的体积也十分有限。

这是因为,游牧民族的生活空间需要时刻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

他们不能在一个固定地区的建筑上投入太多成本,否则,当他们转移空间以后,这些投入就全部变成了对资源的浪费。

游牧民族的建筑风格,意味着波斯民族还没有向文明的转型阶段进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对于后来的波斯文明来说,游牧文明还是相对落后,而且不具备较强的借鉴意义。

但是波斯帝国正式建立以后,建筑艺术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统治者为了彰显自我权力和地位,在全国范围内突出高大宏伟的建筑风格。

尤其是统治者自己居住的王宫,其体积必须成为全国最大。

如今人们发现的波斯文明遗址中,大家可以看到,一些宫殿和公共区域的建筑,他们都会采用高大的柱子,或者是体积庞大的石块。

柱子和石块,内部都是实心构造,非常具有气势,古代工人们的建筑过程,当然也会因此而充满艰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中可以看出,波斯帝国的实力正在逐渐强大。

统治者已经建立起了相当充足的政治自信,他们可以毫无保留地向全世界展现自我的价值。

除了建筑艺术之外,浮雕艺术也深受波斯帝国的重视。

浮雕艺术更加考验创作者本身的工艺和技巧,而且其中还增加了某些宗教因素的影响。

浮雕通常创作于墙壁之上,浮雕的主要对象通常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的名人,比如统治阶级的成员。

在浮雕过程中,创作者会根据真人的神态以及衣着,尽可能还原表象,做到栩栩如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浮雕艺术作品中,人们也能窥探波斯文明的发展历程。

他们的服饰在不断进化,除了保留传统的民族服饰特色之外,他们还会借鉴其他民族的服饰文化,从而实现对自我民族的创新。

两河流域时期的部分文化特色,也在浮雕艺术中保留下来,使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内容,让浮雕艺术成为了波斯文明的重要文化名片。

至于宗教的因素,这就体现在对人物的塑造和人物形象的选取之上。

宗教往往代表着精神凝聚的力量,它就像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存在,仿佛无处不在,可人们却看不见,摸不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在对宗教文化的塑造上,浮雕艺术通常采用了抽象的风格,结合文化背景去欣赏浮雕艺术,或许才能解读出其真实内涵。

无论是文字体系还是建筑,又或者是浮雕艺术,这些波斯文明的具体领域,都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特征。

多种不同特色的文化内涵,在其中互相融合,互相借鉴,互相吸收,从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灿烂的波斯文明。

文化融合,意义深远

当一个民族的文明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时候,一个民族才能真正实现稳定扩张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中国,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相当强烈的包容性,尤其体现在唐朝和宋朝时期。

唐朝时,中华文明广泛地吸收外来文明发展成果,非但没有盲目排外,反而鼓励民众与外来民众相互交流。

所以久而久之,唐朝时的中华文明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征。

万邦来朝的伟大局面,和这一文明特性也不无关系。

波斯文明同样也是这样,它在保留波斯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着两河流域的文明,同时也在不断吸收外来民族和外来政权的文明成果,从而在许多文明领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在民族文化融合和碰撞的大背景之下,波斯帝国以其开放性和包容性,不断地吸纳着其他的政权体系,这也为波斯帝国后来的开疆拓土创造了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文化交流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从古至今皆是如此。只有顺应这一趋势,政权才有壮大的可能性。

结语:

波斯帝国给世界留下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辉煌而灿烂的波斯文明。

纵观波斯文明的发展历程,我们清晰地意识到,文化交流和文化开放的重要性。

当然,交流过程应该始终以以我为主为原则,立足自身需求,不断进步。

参考资料:

《文明发源论》

《贝希斯敦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