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百位历史文化名人的一生》大型文化纪录栏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公元1084年,48岁的苏东坡结束了黄州4年的贬谪期,平迁汝州任团练副使,虽然没有升官,甚至没有赦令,但这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然而不幸的是,黄州到汝州路途遥远,舟车劳顿,苏东坡与爱妾朝云所生的幼子不幸夭折,加上盘缠已经用尽,所以他上表朝廷,请求暂居常州。

因心情不好,苏东坡去江西看望了被贬筠州盐酒税的苏辙,并与好友参寥同游庐山。他这首《题西林壁》就是作于此间,西林寺在庐山西麓,这首诗是应邀写在寺庙墙壁上的,故名。

在经历了“乌台诗案”的生死挣扎后,苏东坡对人生已经有了不同的感悟,所以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际上是在解心中之惑。

每个人的生活圈都是一座围城,正如这庐山之景一般,许多人时常对生活感到迷茫、困惑,就是因为身在围城之中。当你能跳出圈子,登高俯瞰的时候,你会觉得以前的自己是那样狭隘,斤斤计较,不够开阔。

乌台诗案”前,苏东坡好与人争胜,也很清高自傲,因此在官场遭人妒忌。而这朝廷也是一座围城,如今他闲下来,反而看得更加清透。正如他在《定风波》中所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尽管如此,苏东坡的苦还远远没有吃完,对他而言,不是被贬官,就是走在被贬官的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公元1037年1月8日,苏东坡出生在四川眉州。虽然初唐宰相苏味道是他的先祖,但是苏家到了宋代就早已经没落了。

苏东坡的爷爷苏序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不爱读书,或者说读书不精。不过苏序持家有方,是种田的好手,家中存有稻谷多达三四千石。而且苏序还很猛,李顺起兵反宋时,苏序曾带领乡众守城。

苏东坡的父亲苏洵,早年同样“游手好闲”,二十岁了还不知书,学着侠客闯荡江湖,快到30岁了才开始苦读。

幸好苏东坡的母亲程夫人是大家闺秀,饱读诗书,教育孩子也是程夫人一手把持。

苏东坡的姥爷程文应任眉州大理寺丞,还是当地的首富,所以苏东坡和苏辙小时候过得不但不苦,还很优裕。

苏家最厉害的人是苏东坡的伯父苏涣,24岁中进士,历官宝鸡主簿、凤州司法、永康军录事参军、开封府士曹参军、阆州通判、祥符、衡州知州等。

因此苏家也渐渐成了当地的大家族。

童年时期,苏东坡入天庆观北极院读书,拜道士张易简为师。

少年时期,苏东坡就读于青神县中岩书院,老师是青神乡贡进士王方。王方有一个女儿叫王弗,也就是苏东坡的第一任妻子。

两人于“唤鱼池”前结缘,留下“抚掌唤鱼”之美谈。

王弗嫁给苏东坡的时候,刚16岁,而苏东坡18岁。两个人可谓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奈何天妒良缘,王弗去世的时候仅仅只有27岁,所以苏东坡亲手为爱妻撰写了墓志铭,后来又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王弗病逝后第三年,她的从妹王闰之充为继室,嫁给了大自己11岁的苏东坡,并陪苏东坡走过了人生许多艰难的时刻。

关于这件事,野史中有很多八卦,自然不可信。我们只要知道,苏东坡和王闰之感情很好就足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公元1056年,20岁的苏东坡在苏洵的带领下,和弟弟苏辙一起去了京师,“三苏”之名从此开始闪耀两宋。

到了汴京以后,苏洵持帖拜谒了时任枢密院知司兼门下封驳事的欧阳修,实际上欧阳修只比苏洵大两岁,但此时的欧阳修早已名扬天下,权知朝野。

最重要的是,次年欧阳修知礼部贡举,也就是本次科举考试的主考官,这说明苏洵拜对了码头。

北宋文人圈分两派,如果你想要当官,必须要站队,如果站错了,结果可能就会很糟糕。

从这个时候的时局看,苏洵是选对了。

当时梅尧臣为欧阳修的助手,他批阅试卷的时候,读到一篇奇文,题为《刑赏忠厚之至论》。文章中有一个典故,梅尧臣怎么查也没找到,所以就去请教欧阳修,然而欧阳修展开试卷一看,也是发懵,亦不知典出何处。

但从文笔文风来看,文章似是出自曾巩之笔,而曾巩是欧阳修的门生,所以为了避嫌,欧阳修就判了第二名。

弄巧成拙的是,那一年的科举状元恰恰是曾巩。

放榜以后,苏东坡与弟弟苏辙同榜登进士第,轰动京师。按照惯例,苏东坡登门拜谢,欧阳修就问他文章中的典故何来,苏东坡随口说了一句,取孔融“想当然”之意,无出处。

从那以后,欧阳修就断言,苏东坡以后必定大有作为,更是逢人便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没有谁的人生路会永远一帆风顺,但是像苏东坡这样一直逆风的,也是少见。

就在苏东坡进士及第,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他的母亲程夫人不幸病逝,因此他和苏辙只得回乡守孝三年。

三年后,三苏重返汴京,苏洵试秘书省校书郎,苏东坡授河南府福昌县主簿,而苏辙任河南府渑池县主簿。与苏辙分别时,苏东坡写了一首《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苏东坡和他这个弟弟感情很好,甚至有些依赖,他的许多诗词都是写给苏辙的,后面我们会讲到。

公元1061年,25岁的苏东坡在欧阳修的举荐下,参加了制科考试,得“百年第一”,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因此,苏东坡以大理评事签凤翔府判官,同行的还有他的一个粉丝叫董传(门生)。

四年后,董传要赴京参加科考,而他任期满也要离开,所以就赠了一首诗给穷学生董传,题为《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回朝后,苏东坡授判登闻鼓院,又通过学士院的考试任直史馆,眼看着平步青云,可偏偏这个时候,他的妻子王弗病逝,这给了苏东坡很大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屋漏偏逢连夜雨,祸不单行的是,就在苏东坡料理完妻子的后事后不久,苏洵也病逝了,兄弟俩扶柩还乡,守孝三年。

苏洵的墓志铭,是苏东坡求欧阳修代写的,同时他又求曾巩为自己的祖父苏序代作墓志。

因王弗早于苏洵病逝,因此苏洵曾叮嘱苏东坡,要把儿媳的坟墓葬在苏母墓侧,这也说明了王弗生前很孝顺,贤良淑德。兄弟俩还乡后,将父与母合葬。

此时的苏东坡已经30岁,入而立之年,自他20岁入京以来,十年时间一晃而过,又送走了三位至亲。

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他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事实上,对于苏东坡而言,他颠沛流离的人生还没有真正开始,后面还有更多的曲折和波澜在等他。

不过因为篇幅的关系,今天我们先讲到这里,毕竟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不是三言两语能讲完的。下一期我们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