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投射是如何影响我们内心状态,以及对他人知觉的?

心理投射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它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关系就没有投射,没有投射也就没有人格发展。心理投射就是将自我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分裂的方式投射到别人那里。这是一个无意识的行为,通过分析以及觉察才能够被看到。

比如,当读者没有能够明白我的意思时,我可能会说“你的水平还不够”。于是,我内心的挫败感,通过投射的方式转移到了读者身上。不是读者水平不够,实际上是我自己水平不够。但是我无法忍受这一部分的感受、情绪,所以在无意识中通过投射的方式“排出到体外”。

将自我的一部分投射出去以后

将自我的一部分投射出去以后

自我的完整性变得缺失

将自我的一部分投射出去以后,自我的完整性就会变得缺失。个体受到损失的是自主性,包括内在自主性以及外在自主性。比如,学步婴儿摔倒后原本可以自己站起来,可是他通过哭泣的方式把挫败感投射到父母身上,于是学步婴儿就失去了独自站起来的能力。

也就是说,一个惯用投射的人,原本就具备了处理问题的能力,可是他把这些能力全都投射到了别人身上。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一种自我保护。在他们内心体验为:如果这件事情不是由我负责,那么出了问题我就不会受到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不到本来的样子,看到的只有投射

将自我的一部分投射出去之后,就很难看到事物本来的样子了,看到的只有投射。比如妈妈对孩子的投射,使得妈妈无法看到孩子本来的样子。妈妈眼中的孩子是听话的、懂事的,直到从老师那里听到孩子总是跟别人打架,妈妈才能够看到自己孩子本来的样子。

在一些亲密关系中,一个人的样子可能不是他自己决定的,而是另外一方决定的。比如,我眼中的你必须是温柔的、脆弱的,可是当我看到你强势的一面时就接受不了了,就好像原来的那个人消失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