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朱元璋把朱允炆而不是朱允熥为皇太孙,总有人要骂土生土长的古人朱元璋和他身边那帮大儒不懂礼法,朱允炆明明是庶子,怎么能越过朱允熥这个嫡子当储君呢?

他们的依据是,纣王和他的哥哥微子启是同母兄弟,微子启出生的时候他们的母亲是妾,纣王出生的时候他们的母亲是妻,所以微子启是庶子,纣王是嫡子,最终纣王继承了王位。

按照这套理论,朱允炆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吕氏还只是东宫次妃,不是太子妃。后来纵使吕氏扶正了,朱允炆依然是妾生的,不是妻生的,是庶子,吕妃扶正之后生的儿子才是嫡子。

我只想说,大家之所以有这个误解,是被看书断章取义的人误导了。古代自秦汉以来,早就不玩这套要看儿子出生时母亲是妻是妾来分嫡庶的规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纣王和微子的嫡庶是怎么回事?

很多人提到嫡庶,就要提到纣王和微子启兄弟,以此来证明,儿子出生的时候母亲是妾,后来即便母亲扶正,这个儿子也是妾生子,是庶子,母亲扶正之后再生的儿子才是嫡子。

这个依据,出自《吕氏春秋》,原文是:

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

微子启作为纣王的同母大哥,仅仅因为出生的时候母亲尚是妾,不如母亲扶正之后生下的儿子纣王尊贵,就失去了继承权。

这段记载,也成了网上很多人判断嫡庶的依据。

可是,这是看书断章取义的结果。

网上拿这事说事的人,往往只会贴出吕氏春秋里的这一段话。因为,但凡多贴一句话,就没法忽悠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子启和纣王同母的记载,出自《吕氏春秋》的“当务”,原文全文是:

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用法若此,不若无法。

这段话的重点,在于最后一句话:用法若此,不若无法。意思是,以这种方式论嫡庶,不如别论嫡庶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负面案例。

我们看《吕氏春秋·当务》全篇,会发现,这一篇全都是在列举各种负面案例:辨若此,不如无辨;勇若此,不若无勇;故直躬之信,不若无信;用法若此,不若无法。

纣王和微子启的案例,明明在书里是负面案例,用来说明明是同母的兄弟,非要以母亲出生时是妻是妾来分嫡庶,还不如不论嫡庶了,怎么还被网上一些人断章取义当作真理来传播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编纂的著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秦始皇年间,根据儿子出生之时母亲的身份来判断嫡庶、母亲继室扶正此前生的儿子也是庶子这一套,就已经行不通了。

更何况,除了吕氏春秋之外,其他的史书里,关于微子启和纣王的身世,也有不同说法。

《史记·殷本纪》说纣王和微子启是异母兄弟,纣王的母亲身份尊贵,是王后,而微子启的母亲出身低微,所以纣王继位符合后文对嫡庶的理解。

《孟子·告子上》干脆说,微子启是纣王的叔叔,那纣王如何继位,自然与他无关。

如果微子启和纣王压根就不是同母兄弟,那以他们来做同母兄弟嫡庶区分的判断标准,就更说不通了。

退一步说,就算吕氏春秋是对的,微子启是纣王的同母哥哥,因出生时母亲尚未扶正而不如纣王尊贵,从而失去继承权,这件事也是发生在商朝,可后世用的嫡长子继承制,是周礼。拿这件事说事,不是拿前朝的剑战本朝的官么?

在吕氏春秋是负面案例,不同史书记载不同,发生在实行周礼之前的商朝,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有些人提到嫡庶的时候,都别再拿这件事说事了,经不起推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自秦汉以来,母亲扶正之前生的儿子算不算嫡子?

说那么多理论上的东西,不如直接说案例。

不知拿纣王和微子启说事的人,能不能举出秦汉以来以出生时母亲扶正与否论嫡庶的案例呢?

反正史书上有不少案例可以证明母亲扶正之后,此前生的儿子,也是嫡子。武则天生的4个儿子,完美证明了这一点。

武则天和李治生了4个儿子,其中长子李弘、次子李贤,是武则天当昭仪的时候生的;三子李显、四子李旦,是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生的。

按照有些人拿纣王兄弟说事的逻辑,岂不是李弘和李贤是庶子,李显和李旦才是嫡子?李显和李旦的继承顺位,应该在李弘和李贤之前啊。

可实际上,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李治就以李弘是嫡长子的理由,把李弘立为太子,李弘这个太子,一当就是整整19年,哪怕他体弱多病、得罪过武则天,地位也稳如泰山,他那两个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才生的弟弟,一丝一毫都影响不了他的地位。李弘因病去世之后,李治还追封他为皇帝。

李弘死后,继任的太子,依然是武则天当昭仪时生的李贤,而不是当皇后时生的李显,因为李贤比李显大1岁,他才是嫡次子。直到李贤也被废,李显才能当上太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武帝刘彻,出生的时候,母亲王娡仅仅是个夫人,毫无疑问他是庶子,而且还是汉景帝的第10个儿子。正常情况下,皇位和他没什么关系。

汉景帝为了能让刘彻当太子,把王娡封为皇后,于是刘彻成了嫡长子,得以名正言顺地当上太子。

刘秀的第一任太子,是皇后郭圣通生的刘强。后来刘秀废了郭圣通,改立阴丽华为皇后,刘强也不敢再当这个太子,把太子之位让给了阴丽华生的刘庄。

要知道,刘庄出生的时候,刘强都当了两年太子了,刘庄的母亲阴丽华仅仅被封为贵人。若按照母亲扶正之前生的儿子是庶子的理论,太子之位怎么轮得到刘庄呢?正是因为他随着阴丽华扶正二成为嫡子,才能当上太子。

明朝亦有类似的案例。明英宗朱祁镇出生的时候,母亲孙氏仅仅是贵妃,后来才被扶正为皇后。可是明英宗实录的正文第一句话,介绍朱祁镇的时候,就说朱祁镇是明宣宗的嫡长子。这自然是因为,他的母亲扶正了,他自然也就由庶变嫡了。

更别提,有不少皇帝把一个妃子封为皇后,就是为了让这个妃子的儿子成为嫡长子,进而当太子。如果哪怕妃子扶正了,她此前生的儿子也是庶子,那还费这劲干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关于朱允炆

前文已经列举了这么多,我们可以看到,朱允炆的母亲吕氏扶正之后,朱允炆便成为了朱标的嫡子,这是毫无疑问的。

在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的诏书上,也明晃晃地写着:嫡孙允炆以九月十三日册为皇太孙,嗣奉上下神祇以安黎庶。告尔臣民想宜知悉。

朱允炆是朱标的嫡子,朱元璋的嫡孙,这在整个明朝,都是没有争议的。

要知道,明朝可不是什么无视礼法的朝代,文官们能为嘉靖能不能管自己亲爹叫爹、万历能不能立自己三子而不是长子当太子,打得头破血流,他们对礼法的重视,到了几乎走火入魔的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明朝的大儒请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的时候,明晃晃地说“皇孙世嫡承统,礼也”,朱元璋在立储诏书上明晃晃地说“嫡孙允炆”,说明朱允炆的嫡子、嫡孙身份,本无半点质疑。

关于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这件事,争议点应该在于:当原配嫡子遇到继室嫡子,继承顺位按照年龄顺序,还是原配嫡子优于继室嫡子呢?

朱元璋给出的答卷,是按照年龄顺序。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认这一点,就不得而知了。

你觉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