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太祖道武帝纪

魏太祖道武帝纪

拓跋珪(371—409年),鲜卑族,又名拓跋开,字涉珪,云中郡盛乐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人。北魏开国皇帝,死后谥号道武帝,庙号太祖。

  • 复兴故国,开创王朝

拓跋珪的先祖因为效忠西晋皇帝,被册封为代王。到他的爷爷拓跋什翼犍(jiān)即位为代王时,西晋已经灭亡,北方陷入战乱。

在拓跋珪六岁那年,氐(dī)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权攻陷代国,拓跋什翼犍被叛臣谋害,代国灭亡。拓跋跟随母亲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拓跋什翼犍的部将刘库仁,被前秦委任治理代国原来的一部分领地。他便主动把拓跋母子俩接来照料,并对自己的儿子们说:“你们要善待拓跋珪,他将来一定会有出息,复兴代国就靠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年之后,前秦皇帝在淝水之战中惨败,建立的帝国也土崩瓦解,之前被前秦灭掉的各个部落政权纷纷复国,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分裂。

刘库仁的一个儿子刘显早有想当代王的野心,便策划杀死拓跋珪。后来,因为走漏了风声,拓跋珪便带着母亲一起逃到了舅舅贺纳的部落。

舅舅非常看重这个气宇非凡的少年,真心希望他能够复兴代国。在舅舅的协助下,拓跋珪在贺兰部落励精图治,赢得了众人的信任。

386年,拓跋珪在牛川(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拉木林河)即位为代王,几个月后,改代国为魏国,自称魏王,时年十六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建成的魏国,面临的是内忧外患的局势:外部有后燕、西燕、后秦、西秦、仇池、后凉等众多强邻;内部也相当不稳定,经常有部落反叛,作战时总有将士投敌。

年轻的拓跋珪非常沉得住气,劝慰大臣说:“这个时候,我们要更加冷静,要安定团结,那些目光短浅的逃兵就随他们去吧!”

不久,刘显贼心不死,挑拨拓跋珪的叔父拓跋窟咄篡夺魏王之位,拓跋窟咄仰仗有西燕的支持,便与他一起领军攻打魏国。

当时,西燕与后燕国力相当,互为仇敌,而拓跋珪祖上与后燕有亲戚关系,于是马上向后燕求救。就在拓跋珪与叛军对峙的关键时刻,后燕援军及时赶到,不仅救了拓跋珪一命,还趁势击败了叛军,收复了很多部落。

拓跋珪平定叛乱之后,稳定了内部局势。从即位第二年起,便正式开启了征讨模式。他在接下来的五年内,先后征讨刘显以及库莫奚、高车、纥突邻、纥奚、铁弗、柔然等部落,无一败绩。至此,魏国已经击败了大部分强邻,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成为整个北方实力较强的政权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魏国建国之初,魏弱燕强,后燕还经常帮助魏国。可是,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拓跋珪便扫平群雄,实力大增,心态上已经发生了变化;而后燕鉴于历史惯性,仍想继续控制魏国。于是两国的关系变得微妙,随着后燕吞并西燕,北方形成了两雄并立的局面,于是魏燕之战一触即发。

395年,后燕皇帝慕容垂不顾自己年老体衰,派出太子带领八万大军征讨魏国。拓跋珪见后燕军队来势汹汹,主动避敌,同时派人截断燕军返回其京城的道路,从抓获的俘虏口中得知慕容垂身患重病。

拓跋珪逼迫俘虏向燕军散布慕容垂已死的假消息,燕军军心开始浮动。拓跋珪这才率军出战,在参合陂大败燕军,并坑杀了五万名俘虏。这就是著名的参合陂之战。

此战之后,后燕与魏国实力的天平开始发生倾斜。第二年,慕容垂率军亲征魏国,不久病逝,燕国陷入内乱。

拓跋珪抓住时机,亲率四十万大军大举攻燕,逐步占领了中原地区,魏国成为北方唯一的强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98年,拓跋珪正式称帝,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是为道武帝。此前,北方各少数民族过着游牧生活,社会形态基本处于奴隶社会,在经济文化方面明显落后于中原地区。

为了更好地发展魏国,道武帝同时推动封建化和汉化:发展农业,重视屯田;推广学习汉文化;重用汉族官员。他的这些措施,史称“拓跋改革”。至此,北魏王朝掀开了新篇章。

后来,道武帝嗜好寒食散,导致精神失常,滥杀了不少大臣,最后被自己的儿子刺死,终年三十九岁。

道武帝一生艰辛坎坷,为孙子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第七册《魏书》,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