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历史悠久,古都遗址见证了先人的创业史。殷商末年的朝歌,周初年的西岐,都曾代表着当时的最高文明,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荣光。如今遗迹虽少,却仍留存着历史的印记。我们何不漫游古都,探寻那些震撼心灵的历史故事,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盘庚定都殷 商王朝基业奠定

相传公元前1600年,汤氏子孙盘庚迁都于殷,从此殷墟便成为商朝的第一大都城。盘庚迁殷有其特殊考量,殷地在汤都阳邑以北,拥有肥沃的土地和发达的农业。此外,殷水环绕殷地四周,形成天然的防御工事,地势开阔易守难攻。

当时的盘庚已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他整日巡视殷地山川地势,招募民工,兴建宫殿。为了确保施工质量,他亲自监督工程进度,与工匠们同甘共苦。

“殷地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水草丰美。迁都于此,必使商业旺盛,百姓富足。”盘庚心中乐开花,殷墟的宏伟宫殿渐次出地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殷墟很快成为商朝第一个固定的都城,江山基业也从此奠定。“自殷受命,殷墟是殷之都邑,殷之国土。”盘庚心中窃喜,望着眼前日渐繁荣的殷城,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接受百姓的欢呼了。

某日,伊尹来访盘庚,称“殷墟城池宽阔,民心归附,久为王都,此殷之统而不可废也。”盘庚点头称是,夸奖伊尹识大体,定都殷墟果为上策。两人登上城楼远眺,盘庚感慨地说:“朕命伊尹辅政,此生无憾矣!”

盘庚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殷商国力日益增强。当他驾鹤西去后,其子小辛即位,亦以殷为都。小辛延续盘庚的良政,使殷商王朝达到鼎盛时期。殷墟都城更加繁荣富庶,成为当时各族朝拜望尘的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武丁频迁都城 殷商国力空前强盛

公元前1250年,武丁即位,开创殷商历史上第一个中兴时期。武丁英明睿智,善于用人。他任用贤臣伊尹辅佐朝政,选拔武果、垂沙等名将统领军队,殷商国力空前强盛。

为了更好地管治殷商的广大版图,武丁在位期间频繁迁都。他先后将都城迁移到沫邑、北蒙等地。这些地区肥沃富庶、兵家必争,择都的目的就是方便边疆的管理。

沫邑位于殷墟西北三百里,邻近豫、晋等州。选择此地为都有利于监管西方诸侯国。北蒙在殷墟之北,驻军北蒙可以威慑北方蛮夷。武丁迁都汲取了先人盘庚定鼎殷墟的智慧,也更胜一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尹见武丁频繁迁徙都城,上谏请求武丁定都殷墟,并称“殷墟城池宽阔,民心归附,久为王都,此殷之统而不可废也”。武丁闻言怪其迂腐,正欲驳斥。

忽然,一声凤鸣自方外传来。武丁心念一动,见伊尹语重心长地端坐在座,霎时醒悟,原来殷墟乃祖宗发迹之地,定都于此符合民心。当下武丁听从伊尹意见,返回殷墟继续修葺都城,以殷为主要都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帝辛时期 沬邑扩建为朝歌

公元前11世纪,帝辛在位时,商朝已步入晚期。虽然国势渐弱,但殷商文化仍然繁荣。帝辛将沫邑大规模扩建,并更名为“朝歌”。

帝辛为人聪慧多谋,善于治国。他深知盛世难再现,必须把握时日修缮朝政。于是他选定沫邑进行大规模的城池建设。沫邑本就是历代殷王的别都,地势开阔,临近淇水,修葺成都再合适不过。

民工云集,朝歌城池日渐规模宏大。“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已成为一方胜迹。村民欣喜地看着眼前辉煌的都城,在歌舞昇平中勤劳谋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帝辛巡视朝歌城池,忽有一老者上前称:“陛下勤政爱民,朝歌日益繁荣富庶。臣等感激涕零,愿陛下万寿无疆!”帝辛判断老者并非谄媚之徒,当即隆恩赏赐,并启程返回宫中。

帝辛也乐见朝歌的日渐繁荣,朝歌已成为殷商最后的荣光。当晚,他登上朝歌城头远眺,心中升起几分惆怅:盛世迭将换,江山易主。朝歌虽美,终难长久啊!

四、殷商覆灭 朝歌毁于一旦

公元前1046年,殷纣王因终日酗酒淫乐而失去民心,周武王趁机东征,最终攻灭了殷商王朝。殷纣王自焚于鹿台,殷商至此走入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殷墟沦陷之时,朝歌亦难逃厄运。周武王先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朝歌城,意在消弭殷民的反抗之心。没想到武庚后来居然发兵谋反,周武王大怒,终于命人焚烧了朝歌。

熊熊烈火中,朝歌城转眼化为焦土。村民们泪流满面,背井离乡。曾经的歌舞升平,一去不复返。朝歌随着殷商的覆灭而销声匿迹,成为历史的遗迹。先人辛苦经营的江山,就此毁于一旦。

“呜呼哀哉!吾等苦心经营数年,转瞬间化为乌有。”村民老张泣不成声,带领妻小逃出熊熊大火。身后,朝歌城濒临瓦解,殷商江山尽失。老张心中除了悲痛,更多的是对周族的愤怒与仇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西岐的黄金岁月 周王朝的诞生

公元前1046年,在灭殷的同时,周武王于岐山筑都,是为西岐。此后400多年,西岐都是周朝的首都所在地。

岐山旧称“凤鸣岐山”,传说这里常有凤凰鸣叫之声,周文王见之称善,遂决定在此建都。西岐位于关中腹地,拥有易守难攻的战略地位。

周武王驻跸西岐后,便以此为中心修建宫殿、城池。工匠们挥汗如雨,很快便建成了规模宏伟的都城。西岐成为周族发迹的地方,也见证了周王朝400多年的辉煌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凤鸣岐山,周运昌隆。此地当为王畿所在。”文王确定西岐为都城后,工匠、民众均拥戴文王为明君。西岐的宫城、寺庙、等日渐完备,已经成为汇集中原文化精华之地。

武王、成王、康王、穆王......历代周王均选择西岐为国都。直到周平王东迁雒邑,西岐才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那段黄金岁月已被历史铭记,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朝代兴衰 王都沉浮

当今的朝歌位于河南淇县一带,西岐则在陕西岐山。它们曾经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如今只剩下些许遗迹。然而这两个古都的兴衰沉浮,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演变。

王朝更迭,王都搬迁,是历史的常态。但无论王朝如何更替,文明都是传承的。殷周时期发达的青铜文明,至今仍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朝歌与西岐,虽已沉睡,其历史意义却永存人间。

如今,我们站在历史长河中,眺望这些古都遗址,不仅要缅怀先人创业的辛劳,也要汲取历史智慧,不断推动民族进步。古为今用,回顾历史,面向未来,方是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王朝更替,古都兴衰,千百年来如是。站在历史长河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遗迹,更是一代代中华儿女创业的足迹。面对历史,我们既要缅怀,也要汲取智慧,使古为今用,知过铭警,续写民族进步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