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康乾线条去掉,改用汉唐线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即,国徽的设计进程也随着开国大典的即将到来,愈来愈紧迫。

可当林徽因看到自己手下的学生将国徽设计图上的线条设定为“康乾线条”时,愤怒不已,并立刻要求更换为“汉唐线条”,这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国在即,国徽图案却海选失败

时间来到1949年4月21日,随着百万解放战士伴着毛主席“钟山风雨起苍黄”的新作渡江南进,这个时候,不管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以蒋介石、李宗仁为代表的国民党政权都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

值此时节,成立由共产党领导的民主联合政府的时机已然成熟,于是,1949年6月15日,为新中国建立而进行筹备工作的新政协筹备会,便在北平正式成立,毛主席与周总理亦是在会中明确提出了“起草组织条例”“起草共同纲领”“设计国徽、国旗”等诸多工作。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49年7月10日,周总理专门签发了一份向各党派人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征集国徽、国旗设计的文件,并要求国徽务必要在体现出中国、政权特征的同时,兼具富丽庄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为此,周总理不仅让叶剑英元帅与廖承志先生等人,专门负责审核国徽设计稿,后来还邀请了中外闻名的建筑设计师梁思成先生,以及他的夫人林徽因,作为国徽评选委员会的专家和顾问。就这样,国徽设计海选的消息正式传达出去。

而后,截止至1949年8月20日,短短月余,负责与国徽设计方案对接的小组,便从群众与各界人士那里,得到了整整九百份国徽的设计图。

不得不说,在那个消息传递还十分不便的时代,这900份图案无疑象征着人民对新中国建立的殷切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则,虽然各界人士热情洋溢地送来了为数众多的国徽设计图,但这种海选方式注定了设计方案的良莠不齐。经过评选委员会专家们的层层筛选,这整整900副图案却无一被最终选定为国徽。万般无奈之下,值此开国大典在即之际,毛主席只好暂缓对国徽的评选。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协主席团的成员们正式做出了邀请专家另行设计国徽的决定,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也因此才得以正式成为日后国徽的设计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赋以重任,清华与中央美院的不同方案

接到政协主席团赋予的设计国徽的任务后,林徽因与梁思成夫妇明显十分高兴,只不过由于梁思成先生在当时,除了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的职务之外,其实还兼任着诸多其他繁杂的职务,于是具体的国徽设计工作,便落到了林徽因女士的头上。

所以实际上,国徽的设计基本是由林徽因女士与其他一些清华大学中的年轻助手一起完成的。

当然了,或许是为了稳妥起见,除了林徽因女士的“清华设计组”之外,政协主席团实际上也还同时将国徽的设计任务,赋予了以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仃为代表的中央美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周之后,两个小组的设计理念初步明确,于是分别来自清华与中央美院的两个国徽设计小组来到了中南海待月轩,对国徽的样式进行商讨。

其中,来自中央美院的国徽设计小组提出了要将天安门作为国徽中央的主要图案,他们的理由很充分:首先,是在这里爆发了五四运动;其次,这里也是开国大典的举办场所;而最后,最具纪念意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国旗正是在天安门前的广场上升起的。

作为后世人我们都知道,现如今的国徽上印着的的确是天安门,所以很明显是央美的方案得到了认可。但是,在众人的支持之中,梁思成先生与林徽因女士却提出了不一样的想法。

“天安门代表的是封建皇权,恐怕这样设计难免会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反对央美提出的图样的基础上,清华设计小组提出了以“玉璧”为主题的图样,象征的是国家的团结与统一。

此后,就各自的设计方案,清华与央美双方几经辩论却始终难以达成一致,周总理听取了这两种意见也难以取舍,只好与毛主席以及一众审核小组成员们几加斟酌,最终作出决定,选择了以天安门图样作为国徽的主体部分。

虽然提出的“玉璧”设计方案没有获选,但梁思成与林徽因为代表的清华小组依旧参与了后续的国徽设计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比如,为了避免国徽显得臃肿,也为了突出中国共产党身为一个新政权的特征,林徽因女士再度大胆提出建议,表示应缩小天安门在国徽主体位置的比例,突出国徽上天安门上空的五星。

在之后的一场政协会议上,这一提议果然获得了通过,而身为政协委员之一的李四光先生还评价道:“我看这个图案有气魄,天安门上空像是一幅整个天空一样大的五星红旗,气魄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唐?康乾?国徽需要的是庄严肃穆

话说到这儿,值得一提的是,早在接到国徽设计任务之初,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二人就已经明确了国徽的设计标准。也就是:国徽所需要的应当是民族的象征化与图案化,需要庄严且稳重。

所以,林徽因女士在一开始便向设计小组中的青年设计者严加要求,可问题是即便如此,图样的设计过程中还是发生了一场意外,让素来温文尔雅的林徽因大加恼火。

在确定了以天安门、五星、麦穗为主要内容的·国徽样式后,虽然抱病已久,但林徽因女士依旧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工作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孰料,也正是在对国徽上线条的设计过程中,林徽因忽然发现组内一名青年学生竟然在用“康乾线条”进行勾勒,这就让她当场就发了脾气。

所谓康乾线条,简而言之,指的便是一种繁复精致的线条画法,那时多见于瓷器彩绘之上,尽管这种线条更容易彰显雍容华贵,但如果用于一个国家的国徽设计中,却未免有些小气了。

相比之下,汉唐线条与康乾线条不同,虽说落在小处难免给人一种“粗犷”之感,可这其中的磅礴大气,既是一个设计者对新中国的祝福,也更符合新中国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理来说,林徽因手下的高材生们既然知道国徽设计需要“庄严厚重”的要求,就不应该使用康乾线条。

因为在之前林徽因女士就说过:“设计国徽不是设计商标,如果内容太过繁复就会显得‘艳俗’。”

可或许是给林徽因女士打下手的清华学生未能领会老师给出的意见,在为国徽设计草图的过程中,他们竟然将国徽上的线条风格设定为繁复奢华的“康乾线条”,这就让国徽的设计草图显得“花哨”而不够庄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除此之外,林徽因女士蹙额还有其他的理由。

简而言之,不管对林徽因女士还是对当时的大多数国人而言,“康乾”所象征的清朝无疑是黑暗的。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那个混乱而落后的年代,没落腐朽的中国,处处是黑暗,各国列强的入侵,签署的各个分地条款,这种种无不让国人痛心疾首。

而相比起被沉疴绝症所包围的“衰老”的清廷,汉唐二字在国人的潜意识中,无疑意味着开拓进取,这也正是新中国作为一个新生政权所需要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乎,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林徽因女士看到这张草图的第一眼,其眉额便蹙在了一起。她说:

“这草图上的线条怎么能用‘康乾’风格的呢?你们要知道国徽要的是庄重肃穆,要换成‘汉唐’风格,明白了吗?”

就这样,在林徽因女士的要求下,清华设计小组的成员们专门前往太宗昭陵、霍去病墓等汉唐遗迹采风,并最终以汉唐条纹勾勒在国徽上,完成了国徽设计的终稿。

就这样,当时间来到1950年6月23日,在这场由毛主席亲自主持的政治局协商会议上,会议代表全体通过了林徽因设计的国徽图案决议。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林徽因的眼眶闪烁着泪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尾声

作为一名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诗人与建筑大师,除了对国徽的设计之外,林徽因女士还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八宝山革命公墓等重要建筑,在新中国建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则自古“美人薄命,慧极必伤”,长期患病的林徽因女士终究是未能看见自己设计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树立起来,于1955年便不幸英年离去。

死后,她被葬入由她亲自设计的八宝山革命公墓之中,她的丈夫梁思成为她设计了一个简洁而大气的墓碑,仿佛象征着她那短暂而光辉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