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羊角灯胡同位于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北侧是恭王府。胡同形成于清乾隆时期。据《什刹海志》记载,羊角灯胡同形成于清乾隆时期。由于胡同东西两个出口宽度不同,加上胡同中部有向北的折弯,从高处看犹如一只“羊犄角”。另有史料记载:古人晚上外出多用灯笼照明,在众多的灯笼品种中有一种用羊角制成的灯笼,俗称“羊角灯”。“羊角灯”的外形并不是羊犄角形状,而是两头尖中间鼓“其形如枣”状的灯笼。据说,旧时胡同中有制作羊角灯的作坊,故此得名。到底是因形得名,还是因物得名,没有确切记载,但羊角灯这个胡同名称从清代一直使用到现在。

羊角灯是一种已经失传的灯,据清《秦淮志》载:用羊角煎熬成透明液,凝而压成片,谓之明瓦,制得灯罩,谓之羊角灯。由此可见,羊角灯应该是一种较珍贵的灯。很少有人知道羊角也能做成灯,幸亏有羊角灯胡同让我们知道了羊角灯。 刘大鹏/文并摄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独走江湖的胡同】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