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开生/文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王渔洋曾云扬州:“此处物产之饶甲江南”。的确,扬州地处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物阜民丰,自古繁华,“春有刀鲚,夏有鮰鲥,秋有鸭蟹,冬有野蔬”。《红楼梦》中,有关饮食文化的描写,是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琳琅满目,洋洋大观。据红学家考证,《红楼梦》中涉及的饮食体系,即以淮扬菜为主脉,也就是说,红楼菜亦是淮扬菜

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红学家冯其庸的倡导下,扬州饮食界精心研发推出了“红楼宴”,历经国内文化名人王世襄、王利器、周绍良、李希凡、杨仁恺、邓云乡等人的品鉴研讨推动,一时风靡海内外,世界美食之都之誉,声名鹊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兼有文人菜的雅致与官府菜的华丽,是淮扬饮食的显著标签。四年前,“扬城一味”旗下的“扬州宴”领衔推出了“汪曾祺家宴”,将现当代著名作家、美食家汪曾祺描写过的里下河地区乡味菜,系统总结、提练、研发,终有所成。其时,四方文人墨客与美食饕餮客们,莫不以食汪曾祺家宴为快事,家宴菜式亦得到汪老长子汪朗的首肯和支持,扬州饮食界的文化名宴,又添新枝。

琼花盛开之时,绿扬城郭草长莺飞,满目苍翠,“扬城一味”在汪曾祺家宴的基础上,庚续前行,“汪曾祺乡味宴”应运而生。做为一名资深的饮食从业者,我叹服汪曾祺乡味宴出品的精、细、美、巧、雅、文,可谓:只可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汪曾祺乡味宴按春、夏、秋、冬时令,共分四章,暗合了淮扬菜“不时不食”的一惯饮食理念。“春之篇”披红挂绿,率先打头阵,其冷盘呈现如下:南乳炝湖虾、高邮咸鸭蛋、咸菜鲫鱼、香蒲包肉、界首茶干、咸味三拼、炝双笋、杨花萝卜,共计八道,青一色细瓷小碟,高低错落有致,摆盘如艺术品般惊艳,令人不忍下著。桌上没摆花,八款十碟冷盘,即是十朵可食之花,咸鸭蛋的橙黄,小萝卜的通红,莴笋的翠绿,蒲包肉的粉白,酱紫色的茶干,切细丝,与纤纤嫩豆苗合拌,顾盼生姿,雅有清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引发食趣的,首推一款“香蒲包肉”。汪曾祺在其小说代表作《异秉》中,对此菜有过细致描述,“蒲包肉似乎是这个县里特有的,用一个三寸来长直径半寸的蒲包,里面衬上豆腐皮,塞满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拦腰用一道麻绳系紧,成一个葫芦形。煮熟以后,倒出来,也是一个带有蒲包印迹的葫芦,切成片,很香。”

可喜的是,出品方完美复原了这道汪曾祺乡味美食,蒲包肉切成厚片,仍保持葫芦的外形,一片片像是推倒的桥牌一样,叠在一起,装盘;入口有蒲草的清香,豆腐皮的豆香,五花肉的鲜香,肉质紧实,有韧劲儿,鲜中微微带甜,咀嚼回味,是绝好的下酒小菜。汪曾祺乡味宴出品监制、淮左雅厨陶晓东大师告诉我,里下河人擅于因地取材,蒲草遍处生长,多用于编织日常生活物件,其外,在饮食方面应用亦广,除蒲包肉外,以其捆扎湖蟹,烹制亦美,北宋高邮籍诗人秦少游腌好了醉蟹,即是用蒲草扎好,手提着送给老师苏轼的,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高邮咸鸭蛋,界首茶干,杨花萝卜等风味小菜,汪曾祺在著述中皆有介绍,以高邮咸鸭蛋传播最广,高邮随之也成了咸鸭蛋的代名词。扬花萝卜,即是北方人说的小红丁,因在杨花飞舞时上市,故汪曾祺家乡称其为杨花萝卜,其水分足,脆嫩,微甘,爽口而味美。咸味三拼即是咸猪肝、咸草鸡、盐水鹅,皆咸鲜口,虽为小食,一式一格,品质不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曾祺的同乡好友,著名作家、美食家陆文夫在名篇《美食家》中籍朱自冶之口说到,“丰盛的酒席不作兴一开始便扫冷盆,冷盆是小吃,是在两道菜的间隔之中随意吃点,免得停筷停杯。”美食家到底是美食家,所言极是。冷盘只是前奏,好比是电影开场前的“加演”,大戏开场前的报幕。热菜才是粉墨登场的主角儿,其共推一汤八菜,分别呈现:咸菜茨菇老鸡汤,虾仁蟹粉绿豆粉皮,雪菜豆瓣虎头鲨,糯米八宝鸭,咸鱼红烧肉,高邮汪豆腐、汪老的回锅油条,豆瓣炒洲芹,炝炒螺蛳头。食材皆取自里下河地区的寻常之品,经厨师妙手演绎,化平凡为神奇,是真正的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化乡味宴。

此中弹晴落目的菜式,是初次品尝的八宝葫芦鸭。汪曾祺在《学人谈吃》篇中如此写道:“我的师娘、三姐张兆和是会做菜的,她做的糯米八宝鸭,酥烂入味,皮不破,肉不散,是个杰作。”此菜是淮扬菜的功夫菜之一,难在将整鸭去骨存皮,又不失其形;再将芡实、香菇、冬笋、火腿、白莲、红枣、松仁等辅料上火炒制后,配上主料糯米,集齐八宝,末了把馅料填入鸭子腹中,塑成葫芦之形,入锅烧制即成。八宝葫芦鸭成品酱红色,油光锃亮,食之香糯,味腴,亦滋补,核心环节是菜品造型的完整美观,今番在“扬州宴”,总算是取了真经。此菜亦作为淮扬菜的代表作品,在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中闪亮登场。

“虎头鲨味因自佳,嫩比河豚鲜比虾”,是汪曾祺赞美乡味虎头鲨的诗句。虎头鲨,本来我以为从未尝过,满怀好奇,“雪菜豆瓣烧虎头鲨”甫一上桌,但觉眼熟,昔年我曾在微山湖上食过此物,鱼身长不过一拃,至多二至三两重的样子,长不大,当地人皆称之为“鮥鱼”,有贵宾来时,方才登堂亮相;苏州人则称虎头鲨为塘鳢鱼,历史上曾有一款苏式经典名菜“雪菜豆瓣汤”,引为传奇。相传乾隆下江南时,在松鹤楼食过一碗“雪菜豆瓣汤”,留下了“好吃得不得了”的至深印象。回京后,皇上命御厨如法烹制,但任凭雪菜豆瓣如何烹调,皆不得其法,御厨遂急往江南取经。到松鹤楼始知,所谓的豆瓣,乃是春天塘鳢鱼肥嫩的两片腮帮肉,形似豆瓣而已,以此制汤,费工费时费料,焉能不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曾祺被誉为是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非但美食文章写得好,动手能力在文化圈中也颇有口碑,越老名气越大,昔年美籍华人女作家聂华苓赴汪宅作客,汪曾祺烧了大煮干丝等一桌家乡菜款待贵客,聂华苓最后端起大碗,连煮干丝的汤都喝得净光,足见汪老烹调之美。

陶晓东大师告诉我,一块特制的白豆干至少要片出二十五片以上,才算到位,高手能片出三十片,达到薄如蝉翼的效果,切丝后,鸡汤更容易入味。扬州“三把刀”之一的“厨刀”,正是在这样日积月累的精益求精中,享誉世界。然而,令汪曾祺最得意的尚不在此,他甚至还独创了一款“回锅油条塞肉”传世,“油条两股拆开,切成半寸长的小段。肉馅剁至成泥,入细葱花,用手指将油条小段的窟窿捅捅,将肉馅塞入,入半开油锅重炸。”闻听此菜已作为高邮菜的代表菜,隆重向大众食客推而广之了。汪曾祺风味宴中复制的这款“汪味独创菜”,让我圆了一个亲近汪曾祺的美食梦,话说回来,“回锅油条塞肉”其实是日常生活中灵机一动的余料再加工,成功的秘诀是油条要炸酥炸脆,用汪老话说,嚼之可声动十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人多认为扬州在江南,江南人却道扬州在江北。南北交汇之地的古城扬州,生长有诸多南北方人皆不多见的食蔬,此间“豆瓣炒洲芹”中的洲芹,即是一例。北方出产的芹菜,称之旱芹;江南水乡“水八仙”里的芹菜,称为水芹,我皆食过。洲芹生长于江河冲积洲之上的沙砺土质,脆而绿,拈筷入口,似水芹又像旱芹,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沃野之气。在扬州,洲芹另有一个好彩头的名字:路路通,洲芹外表有小节,其中间却是空心的,自上至下一通到底,故名。扬州人说,食洲芹,百业路路通。

淮扬饮食中,点心的出品亦是重头戏,与红案烹饪各领风骚,联袂辉映,堪称“绝代双娇”,点心厨房又叫“白案”,淮扬代表面点有三丁包,蟹黄汤包,翡翠烧卖,千层油糕,空心大麻团等。汪曾祺乡味宴独辟蹊径,不走寻常路,以一款“里下河的梳头令”点心,抚平我心。梳头令,旧时选材为过夜剩米饭,次日再加入面粉供其发酵,妇女去河边梳头的空档儿,米面完成发酵,磨成米浆后,添入酵母、食碱、食糖、鸡蛋,再发酵少顷,便可制成米糕,即是梳头令。汪曾祺乡味宴中的梳头令,兼有米香、酒香、糟香,料是加入了甜酒酿之故,入口松软,香甜。清代文人美食家李笠翁在《闲情偶记》中讲,“糕贵乎松,饼利于薄”,此处之梳头令,正合此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扬州炒饭是世界级美食名馔。汪曾祺乡味宴的高潮,是陶晓东大师亲自下厨,当众烹制创新版的扬州炒饭。大砂锅中米饭已蒸熟,上覆新绿春韭碎,已逼出浓郁韭香,弥漫厅堂。此时,将烧好的一大勺淮扬软兜,一古脑儿倒入锅中,快速翻炒,和匀,一碗软兜春韭炒饭,油汪汪,香喷喷,惊艳四座。

在我看来,汪曾祺乡味宴无疑是成功的,又闻听“东坡宴”的研发也在不断完善中日渐成熟,扬州饮食界的文化名宴,果然领衔一时之风骚。

心满意足地辞别了这座世界美食之都,耳畔似传来瘦西湖船娘缠绵婉转的《扬州小调》:“我地个乖乖隆地咚,韭菜炒大葱。”汪曾祺故乡人的乐观平实、诙谐幽默,和先生笔下的文字一样,有滋,有味,亦有趣。

作者简介:

王开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琴岛作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书法家协会顾问,著有散文集《四方往事》《寻味四季》《观澜集》,另有部分作品发表于《青年作家》《散文海外版》等。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经观悦途】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