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曹钰

2020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成为国家战略。时隔一年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各界关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什么?如何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的合作和融合?对此,封面新闻专访了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重庆大学教授姚树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树洁教授

封面新闻:此次《规划纲要》公布,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下一步建设有什么样的意义?

姚树洁:可以看出中央对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视程度是相当高的,国家历时一年多对成渝地区制定了全面的、具体的战略措施和发展目标,对于成渝两座城市来说,路径清晰,只待全力以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是“两中心两地”——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与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这三大城市群不同的是,成渝的产业定位是基于传统产业加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构架,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在西部地区打造一个开放高地,开放促改革、开放促发展、开放促技术进步,与沿海开放地区形成重要的补充和支撑,给中国的对外开放带来重要的回旋余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图

封面新闻:《规划纲要》对成渝地区提出了哪些较为迫切的任务,该怎么去做?

姚树洁:《规划刚要》提到了很多内容,我认为比较迫切的是,强化成渝两地的都市圈的中心的聚合功能,提高他们的辐射功能。与此同时,要积极打造以成渝“双核”为主要的经济增长区域的城市副中心,包括重庆的涪陵,黔江、万州,然后四川的德阳、宜宾、泸州等地都适合发展成区域副中心,通过南、北、中高速公路、铁路的联通、使得成渝经济走廊与这些副中心共同形成协同发展的城市带,吸收广大农村的生产要素,注重农村的开发和生态建设,进而打造强硬有韧性的经济板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庆市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部(成都)科学城

这样做的好处有什么?一方面能够降低主城核心区的人口和环境压力,另一方面能够拉动周边的小城镇的发展,而且,对于四川省来说,副中心光有一个还不行,比如四川宜宾、泸州等城市要连成一片,德阳、绵阳、乐山等地要连成一串,形成城市群的发展态势,改善目前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封面新闻:重庆、成都作为核心城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体建设过程中,如何促进区域合作、融合,才能完成中央提出的发展目标?

姚树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被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科技创新”,这意味着在成渝地区在承接东部的一些产业的同时,还要有自我创新的能力,才能迅速地拉小我们跟东部地区的距离。这就要求成渝两地在制度建设上敢于创新、深度融合。

例如要完成区域的深度融合,就要把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适当地分开,使得两地的产业链工业园区的发展,打破区域之间的行政壁垒,使得生产要素能够在两个地区之间、在18.5万平方公里内自由流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部(重庆)科学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庆夜景

川渝地区的发展主要是为培育为全国的第四大经济板块,从交通网络的建设层面就可以看出,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辐射千里,要成为一个“动态的”“充满活力”的城市板块,对国内国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封面新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您觉得目前重庆面临哪些问题?

姚树洁:制度能够释放巨大的能量。我认为不仅是重庆,应该是成渝两地都要在制度创新的层面上还要再更进一步,特别是在土地政策、房地产政策,户口政策、社会服务制度等方面融合发展,互通有无,从基于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角度出发,政策要接地气,生产生活才更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