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县城出现大量"剩女",并呈逐步增长的趋势。在对"剩女"的定义中,普遍的说法指北上广"拼搏的年龄大于三十的事业型女性,但在这次调查里,却颠覆了以往人们对传统"剩女"的认知。

这批特别的"剩女"们大多都在体制内,她们分散在各个小县城里,主要承担着教师与公务员的工作。这个团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为一个日益庞大却被悬置的群体。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体制内人才性别结构不均衡

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在政策上引进青年人才进行扶持,以及对女性思想观念的转变等。同时,改变这一现象,也是实现欠发达地区脱贫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认知外的县域"剩女"

在以往的研究中,"剩女"普遍都具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的特征,而地点也几乎都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但迄今为止发现,县城里的大龄未婚女青年已经大大超过都市区,超乎了人们的想象。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些女青年大多出生在80年代期间,大多数工作的时间段都在十年前。据调查分析,自08年以来,某县招聘总人数近3000,其中女性就占比近3/5。

这些女性中,30岁以上未婚者有200多人,其中职业以政府机关部门与教育行业为主,老师中又以乡村女教师居多,再其次是医疗卫生系统,女护士占比6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们的共同特征都是"固定工资、有单位、工作稳定"等,更多属于体制内的编制人员,这与都市"剩女"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研究发现,体制内的女青年普遍希望选择更加优秀的男青年作为婚配对象,而女性占比又大过男性。也就是说,从这点来看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体制内女青年的择偶要求,于是大龄女青年的未婚就成了普遍现象。

而当今体制内女性之所以成为婚姻中的弱势群体,原因之一是县城体制内"男女比例的失调"。再加上她们找对象的要求为:"工作能力出众、比自己高级别、以及扎根于单位的男青年",条件高、难满足,这更加剧了女性"被剩下"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优秀适龄男性缺失的普遍现象

根据县城地域情况来看,中小学女教师普遍有以下特点:"有文化、假期充足,以及有足够的优势进行下一代的启蒙教育。"结合这几点看来,她们应该成为当地婚姻市场上的优秀资源,根据自身条件有权挑选体制内的优秀男性,但结果却恰恰相反。

而反之,许多男性教师的配偶都来源于没有正式工作的女性,她们一般为"有手艺的个体户",如裁缝、理发师、服装店长等,很少有体制内女性。其实在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女性,在体制内几乎不会有这种情况出现。

她们挑选的丈夫大多是干部子弟、有前途的机关干部等,或收入较高的公检法执事等。还不到十年,相比起现在,这种情况就已经完全改变。要解决适婚男性缺失这一问题,体制就必须大量招揽男性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随着发展,教师这一职业对男青年已经不再具备吸引力,他们不愿做,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中小学老师。

自90年代教育市场改革后,已经很少有男性进入欠发达地区的县域初级教育系统内工作,比如某县两个最好城区间中小学统计为两百名教师,但适龄的男性教师只有8位。

据受访者交代,大部分优秀男青年为了更好地发展,都会走向大城市,很少回到县城,而女性大多为了"稳定"而选择留下。

这一点经过人事局的调研也得到了证实,08年以来,报考县城各单位的男青年很少有来自一本院校的毕业生,大部分来自二本及以下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在各类体制考试中,参加报考的女性成绩普遍高于男性。例如某县前两年举行的一次教师招考,100名考生报名,只有七名男生通过,但最后录取的也仅有3名。

据这次主考教师说:"在单位普遍缺少男性的情况下,只要有男性进入面试,一般都会优先录取,如果实在太差也没办法,不敢误人子弟。"

这也侧面反映出优秀男性对于停留在县城任教的意愿薄弱,回到县城的男青年个人品质以及文化素养都相对较低。

造成女教师"被剩下"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层次低,社交面窄。有位被采访女士透露:自己自04年后做了一名乡村小学教师,由于身边男性少,也不经常社交,所以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务员领域,按常理来说县城女公务员人数较少,会更加容易脱单。毕竟相较于教师而言,公务员层面较高,社交面也较广,应该属于优势群体。但事实上,县城大部分机关党委都存在"剩女"现象,她们的情况并没有改变并日趋增多。

调查发现,这些大龄未婚的女性中,有将近一半的人接近副科级干部,由于县域级别较低,科级干部以及属于体制内的主流群体,随着眼界和身份的提高,体制内的女性想要找到更优秀的体制内男性,因此高职位使她们找到合适对象更加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作为一名女公务员,如果找到非体制外的结婚,就如同下嫁。"而年龄的增长,又使这一现象恶性循环。在小县城里,女性28岁后,年龄已经不具备优势,每年都会有更多的适龄未婚女性涌出成为男公务员的首选。

而在经济欠发达的小城市,大型企业或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少,可供女公务员选择的适龄男性也就更少。

减少"剩女"群体的解决方案

县城大龄未婚女青年增多的背后,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那应该怎样改善"剩女"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点,从心理因素出发,"剩女"的最大原因之一,是大多数女性不愿意找比自己"能力低、职位低"的另一半,这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思想观念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代发展,女性比男性能力强并不是一种"特异存在",人们应该普遍的、惯常地去接受,而不是永远固守传统。

第二点,应该加大引进青年人才力度。男女比例不均,往往意味着青年人才的缺失,人才"引进困难,招不来、留不住",其实这对于县城的发展来说存在着很多隐患。

任何时候,青年人才的增进都是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核心与动力,大量青年人才的流失,会导致县城经济发展速度慢,也不利于基层治理工作的展开。这一点必须要引起中西部县城的重视,在政策上优化县域人才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点,逐步完善保障女性权益政策。女性为什么要"结婚"或为什么选择"不婚",这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大多数女性结婚是因为迫于世俗的眼光,或者向往组建美好的家庭;但女性选择不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受到伤害。

在这种情况下,她们要选择的对象往往要经过多方考量,如对方在婚后的人品及性格方面不合,吃亏的大多是女性。如果能实施相关政策,使女性的权益得到保障,那么将大大减少"剩女"的存在。

同时,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女性无论何种选择,"剩女"群体也将不会再成为弱势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