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对我国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

在这一年,持续了三年的解放战争终于迎来了最终的胜利;在这一年,五星红旗终于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在这一年,中国又重新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可是回看起这场原本不该被挑起的内战,有太多的人为之前赴后继,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1949年4月23日,我党解放军冲破重重封锁和压制,百万雄师一鼓作气跨过长江天堑,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政府仓惶南撤。

人民解放军成功占领南京,将鲜艳的党旗插在了总统府的大楼上,南京解放。

长江天堑被突破,意味着国民党原有的地利优势也不复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已经不可扭转的局势,国民党内部有人选择归降共产党;有人选择画地为牢,殊死一搏;当然也有人选择暂时避开我党锋芒,谋划退守之策,待时机有利时,再伺机出动。

眼看着国民党大势已去,不甘心的蒋介石决定转而将西南作为东山再起的最后一片阵地,他认为,西南地区地势险要,乃是有效阻挡解放军的天然屏障

当时担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的宋希濂,听从蒋介石的指示,不必听从白崇禧的指挥,将主要兵力从湘、川两地完全撤出,等到必要之时再入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8月,宋希濂听从蒋介石的命令坐上了飞往重庆的飞机,向西南军政长官张群拿取军队所需要的物资经费。

可在抵达重庆三天以后,宋希濂却收到了胡宗南的邀请,前往汉中。

也正是在这次会面中,宋希濂向胡宗南提出了所谓的滇缅计划。

但此计划遭到了蒋介石的强烈反对,且在后来大渡河的交战中,宋希濂兵败,被解放军所俘虏,他所构想的带领军队退守滇缅,再后续反攻的计划也因此而不了了之。

那么,滇缅计划是否真的能挽救大厦将倾的国民党政府?为何宋希濂在晚年之际,又会说出如果当时让国民党30万兵力退往滇缅,后果则不堪设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上疑问,尽在下文。

1949年8月11日下午,宋希濂如约来到汉中军用机场,前来接机的,正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赫赫有名的“西北王”胡宗南。

此时,国名党政府所面临的形势并不容乐观,渡过长江天堑的人民解放军士气高涨,节节胜利,东南地区大部分的省份已经解放。

而蒋介石的嫡系将领中,也就只有胡宗南的手中还掌握着几十万的兵力,成为了蒋介石手底下唯一的军事集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胡宗南和宋希濂,两人身上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两人都是黄埔军校的一期生,也都备受蒋介石的信赖。宋希濂即便是比不上有“天子第一门生”之称的胡宗南,可两人之间并无太大差距。

况且,宋希濂小胡宗南11岁,他当上集团军司令时,只有34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也是所有是黄埔生当中最年轻的集团军司令。

而至于胡宗南为何会找上宋希濂,除却对宋希濂个人军事能力的赏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当时宋希濂手中所握的兵力,乃是蒋介石在四川地区仅剩的精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人会面后,在房间内密谈到了凌晨两点多。

据宋希濂后来的回忆,两人分析了当时国民党所面临的的形势,国民党军队能否抵挡住解放军的进攻;借助地利优势的西南地区能否守住;能不能保住东南沿海等地及台湾等。

虽然在此之前,蒋介石早就部署了“保卫大西南”的战略,派遣了30万大军沿着秦岭、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一带驻军把守,凭借地势之要抵挡解放军前进的步伐。

可宋希濂却对此并不乐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这看似30万的大军,大部分是后期国民党抓壮丁补充进来的,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根本毫无战斗力可言。

毕竟,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精锐损耗殆尽,只能通过沿途抓壮丁的方式补充短缺的兵力。

这样的军队,如何能抵挡气势高涨的解放军?

基于此番考量,宋希濂适时提出了一个保存国民党军队实力的“滇缅计划”,胡宗南对此大感兴趣,两人就此讨论了足足右4个小时。

毕竟早在抗战时期,宋希濂就曾率领军队长期驻守云南一带,对滇缅一带的风土人情和地形特点可谓是十分熟悉,所以对于这个计划,宋希濂信心十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希濂认为:

首先,在解放军攻入西南之前,将两人手中的精锐部队快速转移到滇西地区,等待良机,如果解放军未能突破西南大防线,军队再从滇西“反攻”回来;但如果是四川、贵州、云南都守不住,那么部队立刻撤到缅北地区。

而且,宋希濂手底下的兵团只有两个军,若是计划实施,抽调的兵力不会超过两万人,执行起来难度也并不算太大。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为了保证此计划能够万无一失,宋希濂希望胡宗南能够提前将重武器以及其他军用物资向滇缅边境的城市运送。

这样一来,己方进可攻,退可守,胡宗南听后直呼妙哉!

毕竟对于胡宗南来说,宋希濂的计划可谓是解决了他目前最头疼的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仗最主要的门槛是什么?

自然是手中的兵力多多益善!可在前不久的扶眉战役之中,与解放军对抗之时,胡宗南砸进去了整整6个师,共计4.3万余人,损失不可谓不大。

在这之前,胡宗南尚有和解放军在西北一决高下的胆量,可在扶眉一战之后,胡宗南对此事彻底没有了胜算,所以他才会率领残余兵力退守汉中。

尽管如此,胡宗南的手底下除了直属部队后,还有三个兵团12个军的兵力,若是整合起来,倒也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当下的胡宗南,不敢赌,也赌不起。

因此,宋希濂的滇缅计划无疑是给正在打瞌睡的胡宗南送来了枕头,只要能保存一部分实力,他还有退路可言。

毕竟,在此前与解放军的正面交锋中,胡宗南率部屡战屡败,蒋介石已经对胡宗南颇有微词,只是碍于胡宗南手中的兵力不好发作而已。

可胡宗南带兵打仗多年,心里却是敞亮的紧,倘若自己打赢了解放军还好,自己仍旧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地位不可撼动;可若是一败涂地,即使自己有命逃到台湾,依着蒋介石的性子,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将精锐部队撤到滇缅边境就不一样了,最差的结果是解放军攻破西南防线,可那又怎样,自己可以带着部队前往缅甸,他就不信了,打不过解放军也就罢了,难不成连缅军都奈何不了吗?

到时候,怕是蒋介石也得靠边儿站!

一拍即合的两人连夜就商讨好了撤军的行动方案,总体原则是:

不和解放军在四川展开大规模的战斗。宋希濂抽调一个师的兵力驻守泸州,胡宗南抽调一个军,驻守川南,一旦不能力扛解放军,则两人的主力部队全部赶往滇西。

不得不说,计划很完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胡宗南和宋希濂二人都忘了,若没有蒋介石的点头,他们是万万不能自作主张的,否则,就是断了自己在台湾的后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还不能彻底的得罪蒋介石。

不出意料,在听完胡宋二人的计划之后,蒋介石震怒不已,痛斥二人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并给二人下了死命令:西南必须守住,否则东南沿海和台湾迟早落入解放军的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西南防线的驻兵情况,没有人能比宋希濂更为清楚,一帮临时组建的乌合之众如何对抗来势汹汹的解放军?

但蒋介石态度异常坚决,他告诉宋希濂,自己将组建第二十兵团,由宋希濂负责指挥,如此一来,宋希濂手底下有两个兵团的兵力,定可以守住西南。

除了多出来的一个团的兵力,两人一无所获。

而且,即便是后来宋希濂手中多了第二十团的兵力,可他很快就发现,新兵团的司令官陈克非是蒋介石亲自任命,有要事也是直接向蒋介石汇报,自己只是空担虚名而未有实权。

至此,胡宗南、宋希濂苦心谋划的“滇缅计划”就这样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12月19日,宋希濂在大渡河沙坪大败,被解放军俘虏。

晚年时期,他在回忆录中这样说:“有时候我经常在想,如果当时蒋介石同意了我的计划,将驻守西南防线的30万人马撤到缅甸,那么后果就真的严重了。”

那么,如果当初蒋介石真的同意了宋希濂的“滇缅计划”,胡宋二人就能真的进可攻,退可守吗?其实未必。

首先,胡宗南和宋希濂两人手中的兵力加起来有30万之多,这些部队不可能同一时间全部撤退到滇西,毕竟,还需要有一部分兵力来牵制解放军,否则西南空虚,解放军如入无人之境,无疑会再增加兵力的损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就是行军打仗的第二大要素,军队后续的补给怎么办?

要知道,胡宋二人率领的部队,不是三千,不是三万,三十万大军撤退时的补给,也是一笔庞大的支出,这钱这物资从哪儿来?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国民党第八军709团的团长李国辉也带着三万多人撤到了金三角地区。

但是,李国辉所率领的三万人乃是算上了随行的家属,同胡宋二人30万大军庞大的消耗相比,这显然不值一提,就算如胡宗南、宋希濂所愿,能有三十万的部队撤到缅北,在缅北又如何生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况且,李国辉的部队尚且有台湾方面通过空运方式送来的补给。但是30万的大军,台湾就是有那个心也没那个能力。

更不用说,若是当初胡宋二人执意执行“滇缅计划”,和蒋介石撕破了脸,台湾当局不派飞机大炮去轰炸就已经很是“仁慈”了,又怎么会去送补给?

最后,宋希濂和胡宗南曾经做过最坏的打算,一旦解放军冲破西南防线,二人就即刻率领部队撤往缅甸,心想打不过解放军,但对付缅军还是绰绰有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有些一言难尽。

且不说大军无端撤入缅甸会引起的国际舆论;单说是在缅甸立足,胡宋二人的部队初来乍到,定然会吃一部分闷亏,毕竟,打仗这个事情综合下来还是要看天时地利人和的。

天时方面,缅甸一带丛林密布,蚊虫蛇蝎无数,天气又闷热潮湿,部队刚刚抵达必定不能快速适应缅甸的气候环境,部队战斗力削弱是显而易见的事;缅军也不是傻子,定会趁着这个先机猛烈反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理方面,宋希濂虽说熟悉滇缅一带的风土人情和地形要塞,可毕竟不是土生土长的滇缅人,若是双方交战,宋希濂的优势其实也不算什么,非本土作战,最好的结果就是拼个两败俱伤。

最后,再说说人和。这是最好控制的东西,但也是最难控制的东西。

民以食为天,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30万大军在缅甸立足,打仗的时候都吃什么?就算是要卖命也得先吃饱吧。

还有就是最重要的武器补给,这是最快的消耗品,如果军火消耗殆尽,这三十万大军也就只有抱头挨打的份儿,又有谁会愿意落得个战死异国他乡,不能魂归故里的结局?

因此,综上所述,所谓退可攻进可守的“滇缅计划”也只是看上去给深陷泥潭的宋希濂、胡宗南二人一丝希望而已,若真要实施起来,恐怕不见得会得到意想之中的结果。

只能说,宋希濂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人民解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