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档亲子节目《闪亮的爸爸》中,潘玮柏需要和节目中的“儿子”蛋蛋相处33天。有一次,蛋蛋因为不喜欢准备的食物,又肚子饿了,就撒谎说肚子疼,害得全部人都跟到了医院。

真相揭开后,潘玮柏忍不住对蛋蛋这种撒谎的行为感到失望,说他“太过分了。”蛋蛋也哭着求大家“再相信他一次”。

孩子撒谎,真的就那么不可原谅吗?

名著《木偶奇遇记》中,小匹诺曹只要一撒谎,鼻子就会变长。这是童话对于撒谎的界定,只有诚实的孩子,才值得拥有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ED演讲中,儿童心理学家Kang Lee分享了一个实验,让孩子做卡片数字竞猜游戏,并告诉孩子猜对了会有丰富的奖品。

当工作人员离开房间后,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偷偷看了数字。

当他们回到房间问孩子,2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开始撒谎,而4岁以上的孩子,竟然有80%以上都在撒谎,否认他们看过卡片上的数字。

而孩子“撒谎”的原因,都是想得到奖品。

自然界中,壁虎会断尾求生,变色龙会随环境变化色彩,青蛙会装死,很多生物都会用“撒谎”来保护自己,求得长久的生存发展。

孩子其实也一样,他们“撒谎”的原因,也只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目的”。而且因为他们的大脑发育还未完全,会把幻想和现实混在一起,从而撒一些想象力非常丰富的谎,其实,这是孩子大脑正在快速发育的一个信号,并不是坏事。

大人为什么不能忍受孩子说谎呢?

大多数父母,第一次经历孩子撒谎,或被老师或其他人告知,孩子有撒谎的表现,感受可能是震惊,失望,难过等等百转千回般复杂。

而有这种感受的父母,也大多在小时候,有过因为“撒谎”而不愉快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位妈妈,在听到老师说孩子经常撒谎后,将孩子狠狠地打了一顿,边打边说“谁让你撒谎的,这么小就撒谎,以后怎么办?”

而这位妈妈,小时候因为想要一支全班同学都有而自己没有的自动铅笔,跟自己的妈妈撒了谎,在学校要交资料费的时候多要了一块钱,去买了心仪已久的自动铅笔。

没多久,这位妈妈的妈妈从村里其他孩子那里知道了真相,拿着扫帚将女儿从村子的东头打到了西头。

而且从那以后,家里凡是有什么东西不见了,这位妈妈就被怀疑是小偷。

所以,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撒谎的时候,想到的大多是自己“痛苦”的成长的经历,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再发生在孩子身上,所以想立即给孩子纠正过来,哪怕用最激烈的手段。

可是我们都忘了,“撒谎”是每个孩子成长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这个行为本身其实没有对错,错的是父母自此给孩子打上了不好的标签,给了孩子错误的暗示和引导。

所以,面对孩子“撒谎”的行为,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不给孩子贴标签。

心理学上有个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作自证预言。

比如,如果家长认为孩子是个撒谎的孩子,孩子也会认为自己就是,逐渐就会形成撒谎的惯性。

反之,家长和孩子坦诚沟通,帮助孩子克服一时的困难,就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办公室有位同事的孩子上幼儿园中班,最近也被老师投诉说孩子经常上课说要上厕所,结果来回好几次,一次也没小便出来。

晚上回到家,同事就找女儿沟通,“宝宝,老师说你上课经常去洗手间,你是因为时间太长坐不住,是吗?”

女儿点点头。同事继续说,“你经常去洗手间,可能会影响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上课。如果你坐不住,可以和老师沟通去其他活动区待一会。你和老师讲真话就可以,但不可以打扰上课秩序哦。”

女儿按照这个方法去做了,撒谎的行为也就消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窗边的小豆豆》里,小豆豆刚上一年级就被老师投诉,说她一上课,就来回开关抽屉上百次,还有很多其他奇怪的行为,老师简直忍无可忍。

但是小豆豆的妈妈明白,这是孩子的好奇心,等她习惯就好了。于是,妈妈帮助小豆豆找了合适的新学校巴学园。在这里,小豆豆终于不再因为一些奇怪的动作被老师投诉了,因为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些“奇怪”的举动,而学校,也从来不因为这些举动而责骂孩子,而是鼓励大家自由的想象。

世上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父母,父母和孩子一起从错误中学习,从经历中成长,才是陪伴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