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梁祝是否真有其人?在微山县马坡镇,一块明代正德年间的梁祝墓碑被当地文物部门挖掘出土,难道梁祝传说发源于此?今天将带您探访《微山湖畔的梁祝传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梁祝传说”,众所周知,是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与《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并称我国四大民间传说,而其中又以梁祝传说影响最大,无论是其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来说都居各类民间传说之首。2006年5月20日,“梁祝传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济宁市被列为发源地之一,那么我们济宁,到底和梁祝传说,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凄美的爱情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坡镇位于济宁市微山县的北端,东临邹城,西邻任城,距济宁市区半小时的里程,地处县市区的"金三角"地带。农产品质优量大,有“微山粮仓”、“芦笋之乡”、“蔬菜瓜果之乡”之美誉。

2003年10月27日上午,一块明代正德年间的墓碑被当地文物部门挖掘出土,一时间打破了这个小镇的平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块墓碑高1.84米,宽0.82米,虽久埋于地下,但碑上的刻字依然清晰可见,这块碑叫做“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碑文详细记载了梁山伯、祝英台身世、故事和重修梁祝坟墓的情况。

此碑的出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众多的国内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轰动,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那么,微山马坡,和梁山伯、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倒底有何渊源呢?

据考证,这是中国十处梁祝墓中惟一有文字记载梁祝故事、且内容比较详细的碑,也是刻立时间较早的一块碑。我们在马坡镇政府院内,看到了这块堪称国宝的珍贵碑刻。

在梁祝文化研究学者吴琦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当时出土墓碑的原址,由于碑刻的出土,此处也被定为遗址加以保护,据吴琦介绍,虽然“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是在2003年挖掘出土的,但这块碑以及它所记载的内容,在此之前,当地百姓也并不陌生。

同窗三载的深情,十八相送的缠绵,最后双双化蝶的凄美……梁山伯与祝英台缠绵感人的爱情故事,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梁祝的故事大体讲的是聪明美貌的祝英台女扮男装出门求学,和同窗三年的梁山伯感情日渐深厚,等到祝英台返乡回家,梁山伯终于知道祝英台是女子时,祝英台却被许配给了马文才。梁山伯因此抑郁而死,祝英台在出嫁路上跳入梁山伯的坟墓,最后两人双双化蝶,成就了一个不能同生但求同死的追求自由爱情的神话。

马坡镇“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的出土,让梁祝传说的种种可能性,增添了更为真实的一版。碑体全文843个字,与流传的神话传说,戏曲等等文学作品,互相印证,却又有截然不同的诠释,不仅载明了二人合葬的地方,还点明了地方官员指令二人合葬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碑文大意是,作为独生女的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到邹城峄山求学读书,自九曲村过吴桥东遇梁山伯,二人偕同,峄山授业,昼则同窗,夜则同寝,三年衣不解,可谓笃信好学。一日英台思乡回家,山伯往其门拜访,得知真相,别后不一载,疾终于家,葬于吴桥东(据邹县志载此桥在明隆庆年间被淹没),英台眼见马家迎亲将至,苦思山伯,情深意切,悲伤而死,乡党士夫谓其令节,从葬山伯之墓。

济宁九曲村祝员外因无子外出读书,整日“嗟叹不已”,祝员外的女儿名叫祝英台,从小聪明伶俐、为了解除父亲忧愁,她便女扮男装到邹县峄山读书。

祝英台从九曲村赴峄山读书,过西庄、马坡、吴桥,入柳荫之乡,遇到了同去峄山读书的梁山伯。梁祝二人柳荫驻足相遇,相见后情投意合,便一同到峄山读书。

在峄山读书期间,二人同吃、同住,为掩饰女子的身份,祝英台三年不解衣服,憨厚善良的梁山伯也从来没有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邾国故城邹县峄山上,儒家讲学美名扬。峄山求学众所望,各路弟子争向往……梁山伯和祝英台结故友,她就在红罗峄山念文章……”这是山东琴书《梁祝下山》中的唱词。在山东琴书、山头花鼓戏等民间艺术中,都有有关梁山伯和祝英台在峄山求学的内容。另外,《邹县志》、《峄山志》中有不少与梁祝传说相关的记载。

峄山成就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对才子佳人,可以说是“梁祝爱情的摇篮”,是“蝴蝶升起的地方”。峄山上有关梁祝的传说也有很多,甚至很多奇石,山洞,也附会上梁祝的内容,三问石、梁祝读书洞等等,有的美丽浪漫,有的凄婉迷人,传说也罢,事实也罢,都从侧面印证了这段故事。

梁祝二人同窗三年,梁山伯的敦厚善良,深深打动了祝英台,使她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慕之心。虽然梁山伯也喜欢祝英台,但因为不知英台是女子,便一直以兄长爱护弟弟的态度对待英台,学业完成后,梁山伯应祝英台之邀,到祝英台家中拜访,才知道祝英台为女子,懊悔不已,感情也不能自拔,变向祝英台求婚,但因此事祝英台父母,已将她许于马家,祝英台已无法答应梁山伯的要求,梁山伯回家后相思成疾,不到一年便郁郁而死。就在马家迎娶祝英台的当天,祝英台也因思恋梁山伯而死在家中。马家迎亲的队伍也只能空车而返。乡党士夫谓其令节,经多方商议,把祝英台葬于梁山伯墓中,使他们二人死后能从葬山永远相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这则凄美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中国民间已流传了一千多年。

我们透过祝英台女扮男装,能更深一步地把握到社会进步中要求男女平等意义;梁祝的悲剧,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封建礼教的黑暗及传统包办婚姻对人性的摧残。“化蝶”其实颂扬了人间爱情的美好和肯定了人们对自由爱情的向往。

在马坡,听村里的老人们说:“在以前,梁祝这样的自由恋爱是不被家族势力容忍的,他们认为不光彩,而且对马家来讲,在迎娶当天新娘病故也被认为晦气,因此这一带一直保留着三姓不通婚的习俗。”当地也不演梁祝戏,这些都有力地证明了梁祝传说与马坡渊源颇深。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不论如何,关于梁祝故事发生地的争论已不是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拂去岁月尘埃之后,人们能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当下正在发生的“梁祝故事”,不会再是悲剧,而是能结出瑰丽果实的爱情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