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驰、陈惠和女儿

封面新闻记者 徐湘东 肖洋

就要开学了,在凉山州盐源县棉桠乡清河村幼教点,老师陈惠和同事们忙碌起来,为复课做着准备。

约10公里外的棉桠乡核桃园村,驻村帮扶队员代驰,开始了2个小时的走村入户徒步走访。

34岁的代驰和33岁的陈惠,是一对夫妻,他们来自四川自贡,是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的队员。

2018年6月,四川省派出5700多名干部,组成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在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开展为期三年的脱贫攻坚和综合帮扶工作。

与其他队员有所不同的是,夫妻俩把女儿也一起带到了凉山。今年,女儿5岁了,一家人在盐源生活了近2年。

4月10日下午,陈惠下班后,带着女儿去村里找代驰。一周没见到爸爸了,女儿一下车就飞奔过去,紧紧抱住不愿松手。

报名扶贫/ 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4月10日,周五下午,盐源县棉桠乡核桃园村。难得周末不加班,代驰和妻子陈惠带着女儿萌萌,出发回县城的家。

看着车窗外广阔的盐源坝子,陈惠感叹,时间过得可真快,来到凉山,已经快2年了。

代驰,是自贡市贡井区牛尾乡兽防站的工作人员,陈惠,是自贡市荣县一所公立幼儿园的老师,他们都是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的队员。

回忆起当初到凉山参加帮扶工作,夫妻俩一致表态:这其实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2018年6月,代驰所在单位组织去凉山帮扶的工作队,他没有多想,就填表报名了,“当时也是脑袋一热,也没有给家里人说。”

回家之后,代驰还有些担心,他说了自己“私自报名”的事情,准备做下陈惠的思想工作,没想到,陈惠非常支持他的想法。

“我们是同时决定,一起到凉山的。”陈惠说,她得知,荣县的幼教行业也有一个名额,也立即报了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驰、陈惠和女儿在核桃园村合影

不过,夫妻俩的计划,遭到了代驰母亲的反对:你们女儿只有3岁,还要去工作3年,时间太长了。

夫妻俩将母亲接到茶楼,聊了一个下午,最终,母亲同意了:孩子我帮你们带,你们过去好好工作。

2018年6月29日,要出发了,夫妻俩一大早起床,悄悄出门,没敢吵醒女儿。“上车了,我才敢哭出声来。”陈惠说,那天,她还发了一条朋友圈,说宝贝,等你醒来,爸爸妈妈就不在身边了。

“舍不得。”代驰说,到了凉山之后,“发疯地想孩子。”

好在,很快就暑假了。陈惠回到自贡,进屋后,女儿光着脚丫冲了过去,抱着她大喊,说妈妈回来了。她没能忍住,泪如泉涌。

带上女儿/ 一家三口把凉山当新家

到了盐源之后,夫妻俩被安排在了棉桠乡工作。陈惠在清河村幼教点当老师,代驰在核桃园村驻村,两人在县城租了一个房子。

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繁重,两人商量:既然来了这边,就把家安在这边吧,干脆,把女儿也带来,这样,既不影响工作,又能照顾到女儿。

和之前一样,给父母做了很久的思想工作后,2018年8月底,暑假结束,陈惠返回盐源时,带上了女儿,开学后,就让她在县城上幼儿园。

夫妻两人虽在同一个乡,但一家人相聚的时间并不多。陈惠每天要先送女儿去幼儿园,然后坐1小时的车去村上幼教点,下班后,再回县城接女儿。代驰长期住在村上,周末不加班才能回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驰、陈惠夫妻

不过,让两人放心的是,女儿萌萌很听话。这段时间,还没开学,陈惠就带着女儿到幼教点,她忙工作上的事情,女儿就在一旁乖乖玩耍。

盐源海拔高,冬季风大,气候干燥,但萌萌很快就适应了,在幼儿园,和小伙伴们也相处融洽。陈惠还教给了女儿一些简单的彝语,“现在,她经常彝语脱口而出。”

有朋友问过陈惠:把孩子带到凉山后,教育条件更差,会不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陈惠看到的是,到了凉山之后,女儿变得更加坚强独立,她认为,孩子有可能会失去一些锻炼机会,但是,大凉山的3年生活,对她的成长,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如今,一家人,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回县城的租住房,就说是回家。

补齐短板/ 幼教点学生越来越多

还没有开学,这段时间,陈惠和同事们已经手工制作好了各种玩具,只待幼教点的孩子们回校。

教育是凉山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为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凉山于2015年10月启动了“一村一幼”计划,在全州设立村级幼儿教学点。2018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在凉山州启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让学龄前儿童在学前就学会普通话,打破语言障碍,提升学习能力。

陈惠所在的幼教点,刚入学的孩子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最多只能听懂而已。不过,短短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就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惠(右二)和同事们在幼教点准备开学工作

陈惠说,最开始,不少孩子不敢说,但是老师慢慢教,孩子们慢慢学,就逐渐学会了,孩子们的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还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懂礼貌,更讲卫生。孩子的行为和成长,也会影响到家庭,如今,村里说普通话的大人也多了。

她举例说,班上有一个孩子,满了5岁都还没上幼儿园,很害羞,也不会说普通话。在幼儿园学习一个月后,在进行普通话测试时,她竟然达到了100分满分,家长都非常吃惊。

每周,陈惠都会在家长微信群里上育儿课,告诉家长怎样让孩子更好地学习,以及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家长都特别信任我。”

清河小学校长毛志勇表示,陈惠的教学工作,得到了家长的认可。2015年,刚开始办幼教点的时候,只有2、30个学生,陈惠到来之后,学生人数也来越多,如今,幼教点学生已经有148人了。

陈惠还将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幼教点的本地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比如,从创编早操,到开设小舞台等,这些教学方法,让老师和孩子们都变得更加大方和自信。

陈惠说,对于幼教点的孩子来说,普通话,是帮助他们打开外面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而好的行为习惯和好的观念,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在教学中,这些一个都不能忽视。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新建的幼教点教学楼即将完工,孩子们将拥有更大的教室了。陈惠的计划是,在明年帮扶工作结束之前,尽量把本地老师团队组建得更好,留下教学种子。

驻村帮扶/ 村民脱贫奔康是最大幸福

核桃园村是棉桠乡面积最大的村,代驰负责的村组路不好走,自家的轿车开不过去,前往要徒步翻山,单边需要2个小时。体型有点胖的代驰,走一趟下来,气喘吁吁。

棉桠乡缺水,代驰住在村里,往往一周时间不能洗澡。走村入户时,不少老乡不会说汉语,交流起来,要打手势连比带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驰走村入户与村民交谈

代驰说,相比起工作中遇到的温暖,这些困难根本不算什么。驻村时间长了,老乡看到你,都会招手,对你微笑,塞给你几个核桃。走村入户遇到吃饭时间,都会拉着你坐下,递上一大块坨坨肉,必须吃了才能走,“他们将你当成了家人。”

去年,一名村民找到代驰,说他家的羊生病了。兽医专业的代驰询问了相关情况后,告诉村民应该用什么药。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见到这名村民时,他紧紧握着代驰的手,说太感谢了,你的那个东西是对的,羊全好了。“自己的专业有了用武之地,很自豪。”

驻村工作很繁杂,除了脱贫帮扶工作外,村民电视信号没了,要去上门安装,哪家修房要挪电线杆,都要去协调。“帮老乡们解决了问题,他们的一句卡莎莎(谢谢),给再多的钱,我都不愿意换。”

到今年,盐源县已经脱贫摘帽,如今,帮扶工作队的重点工作,是巩固脱贫成果。

驻村近2年,代驰感受到了村里的变化。这两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开始变了,住上了好房子,开始过上了好日子。

驻村工作还有一年多时间,代驰说,他还会继续坚守村子,争取再为村民再做一些实事,做一些好事,“看到大家脱贫奔康,是我们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