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涉及所有人的切身利益,万科作为房地产业的龙头企业,其经营变化一向被视为行业的指南针,2014年王石喊出了房地产将进入“白银时代”,至今刚好十年,战略眼光不可谓不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郁亮担任董事长主导万科,在2018年更是喊出“活下去”的口号,震惊了业界,当时的房地产正如火如荼,距离巅峰2021年还有3年好时光,无论是王石还是郁亮,从行业判断来看,都做到了前瞻性和提前预判,至少对外的信息是这样的,但是依然未能独善其身。

如今万科也遭遇了资金危机,万科也承认了这一点,这或许就是大公司的强大惯性吧,哪怕是领头人看到了尽头和危机,但是整个系统十几万人不会因为领导人一句话就会改变,尤其是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我们看到万科依然在加杠杆、拿地、在扩张,其资产在2018年到2021年的三年时间增加了4000亿,万科这艘巨轮并没有及时踩刹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万科的销售在企稳

以前的房地产很简单,核心只有融资和拿地两件事,其他都不重要,所谓设计、运营和营销都被过度夸大了,在2021年之前,怎么都能卖出去,在这之后,设计和营销都做得更好了,但是房子却卖不出去了。

房地产行业从供不应求突然进入供过于求,房子从稀缺变成了过剩,以前兼具居住和金融两重属性,因此在最热的几年时间里,很多需求是金融需求而非是居住需求,是投资用来升值的,这种需求进一步推动房价上涨。

而2020年8月提出了“三条红线”,相当于掐断了房企的融资源头,从2021年开始正式实施,这个政策直接让房地产回归原型,金融属性逐渐褪去,留给整个行业的时间不到1年,恒大也在2021年底开始暴露各种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行业迅速萎缩,销售面积在2022年到2023年分别下滑24%和8.5%,今年一季度下滑19%,能够活下去的企业一定是做好了这三件事,销售稳住、杠杆下降、聚焦主业。

万科面对行业巨变,当下做的就是这三件事,首先是要稳住销售,今年一季度万科销售面积是391万平米,同比大幅下滑38%,销售金额580亿元,同比下滑43%,销售金额的下滑幅度大于销售面积下滑幅度,这说明是有降价的迹象,降价促销是保持公司现金流流畅的法宝。

今年4月份,万科销售面积为164万平米,同比下滑20%,下滑幅度较一季度明显收窄,和整个行业的下滑幅度持平,说明万科的销售在企稳中。4月份销售金额为209亿元,同比下滑38%,远大于销售面积下滑的幅度,我们剔除单个月份不同项目单价的因素,很有可能万科在4月份采取了更大力度的降价促销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房子及时卖出去,不要继续占用公司资金和精力,这是在行业萎缩之时必须要做的,万科的情况远没有恒大那么严重,及时能够在销售端通过促销等手段将房子卖出去,不要让销售端急剧恶化,这是万科活下去的前提。

2、减负债降杠杆,慎拿地

万科要活下去,除了想办法促进销售回笼资金之外,还得在降杠杆上下功夫,2021年的时候,万科的负债高达1.59万亿,这是万科负债最高的时候,到了去年底,降低至1.1万亿,2年负债减少0.49万亿,今年一季度继续减少400亿至1.06万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科当前的资产负债率也明显在下降,2019年年中曾经高达85.26%,是历史最高水平,到2021年底降低至79.74%,2022年底进一步降低至76.95%,去年底继续降低至73.22%,今年一季度再降低至72.71%,资产负债率回到2010年的水平。

公司的长期借款从2023年二季度末2152亿的高点下滑至去年底的1978亿,半年时间下降了174亿,今年一季度末继续下降至1896亿,单个季度下降82亿,说明万科正在积极推动降负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金流来看,万科已经连续5个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为负,这说明从去年开始万科就已经在积极推动还债,筹资流入(借钱)的资金明显小于流出(还钱)的规模。同时万科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在一季度净流入19亿,说明对外投资在放缓, 甚至可能在出手某些非核心业务来回笼资金,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回流更多的现金流,同时可以更加聚焦主业,也可以将那些不盈利的项目出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科要做的还不仅仅于此,“开源节流”也是要做的,房地产企业最大的支出是拿地,从今年2月以来,万科已经连续3个月没有拿地,今年1月拿地支出9.3亿,前四个月累计拿地支出9.3亿,而去年同期是191.85亿,这还是不含物流项目的情况下,算上物流项目拿地,买地支出只会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科如今的存货是6720亿,较去年底减少近300亿,合同负债是2985亿,较去年底减少100亿,万科当前的策略是尽量减少拿地,将现有的土地尽快开发销售,同时保障销售出去的房子尽快交付,也就是保交楼 ,不能出现烂尾楼。

很多教训都是事后才能总结的,万科虽然在2018年就喊着“活下去”,但是从那之后公司依然在快速扩张,一直在拿地,有息负债显著增长,这为当前遭遇的困境埋下伏笔,直到今年2月份开始才连续3个月没有拿地,如果早两年这么做,万科的情况应该会好很多。

如今一线城市也在逐步放开限售,深圳刚刚发布楼市新政,对龙岗、龙华、宝安等非核心城区的限购政策进行松绑,允许非深户家庭或者单身人士限购一套,尽管这种松绑力度不尽如人意,但是也是一种进步,楼市如果继续低迷,不排除会进行更大力度的松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万科等房企来说,是需要和时间赛跑的,需要在房地产稳定之前坚持下来、活下来,既要稳定销售,又要降低负债,对大家来说都很难,对于很多实力还没有万科强的企业来说,该降价就降价,该大降价就大降价,回笼资金更重要,降低负债更重要,让资金流动起来更重要,该卖的就卖,资产规模不重要,活下来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