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媒体报道,4月26日(视频发布时间),有网友发视频称其弟弟、丈夫、2岁儿子在一场车祸中丧生,事发车辆为问界M7某款车型,视频发布后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包括车辆品牌方、配件供应商在内的相关部门也频频发声回应该事故,导致该事故网上热度居高不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现在官方的事故调查报告还未作出,但是综合官方媒体报道、相关企业声明也可以确认一些消息,作为一名从事事故处理工作13年的老交警,我来说说我对此事故的几点看法,不恰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 ‬问界官方通报中称事发时车速为115km/h。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问界汽车官方发布的消息,我个人选择相信,首先既然官方敢这么说,肯定是有证据支持的,而且我相信相关数据也已经提交给具体办案机构了。

如果事发时车速是115km/h,车内不论是几人,能活下来的概率基本为零,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大家可能对115km/h的速度没什么概念,如果换算成高度大家就明白了。时速115公里,相当于1秒钟前进约32米,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v^2=2gh(其中v是末速度,g取9.8m/s^2),当自由落体速度达到32m/s时,下落的高度h为:52.45米。如果一层楼算3.3米的话,也就说有15.75层楼那么高。

而本次事故是追尾事故,也就是说车辆从时速115瞬间到0,相当于从约16层楼上掉落至地面,大家试想一下,从16楼跳下,地上铺上那种厚度的气囊有用吗?这种情况车辆中那些小小的气囊或是气帘、安全带,都根本起不到任何保护作用。

就算洒水车当时不是静止的,考虑到其正在进行的洒水作业,其车速大概也就是15公里/小时以内,这样的速度相对于115的速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第二,事发后车辆瞬间起火,就算当时车内人员侥幸只是重伤(当然这种可能性很小),车辆起火后也会瞬间将车内人员吞噬,有相关视频资料来看,现场抢救情况全是比较及时,当时有身穿环卫工人服装的人员和一热心群众迅速将车辆后排玻璃砸碎了,至于有没有将车内人员救出车外,这个没有报道,但是视频发布者说的是自己的弟弟和两岁儿子被烧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视频发布者没有说自己丈夫的具体情况,只是说也遇难了。

如果我们猜测一下,有可能其丈夫被热心群众救出来了,但是仅仅也是没有被烧焦而已。再联想一下当时的车速、后排乘客一般没有系安全带的习惯,很有可能事发时因惯性导致其两岁儿子甩到前面,而其丈夫因为身材问题没有甩到前面,所以没有被烧。

  • ‬事故责任划分

据媒体报道,事发路段为高速公路,事发时前方洒水车正在作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施工作业单位应当在经批准的路段和时间内施工作业,并在距离施工作业地点来车方向安全距离处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采取防护措施。

另外参照“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时,警告标志应当设置在故障车来车方向一百五十米以外。”的规定,就算是洒水车为正常作业也应当在其来车方向150米处设置警告标志。如果该洒水车没有按规定设置警告标志,则应当承担事故一部分责任,但是我个人认为其最多承担次要责任,毕竟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还是问界车驾驶员没有注意观察路面情况。

  • ‬网友们关心的几个问题

第一,车门自动解锁功能

由事发视频我们基本可以确定事发后,问界车应该是没有启动“撞击后车门自动解锁功能”,我们可以看到涉事车辆虽然遭受撞击,有可能前车门因变形无法打开,可是几乎完好无损的后车门也应该没有自动解锁,因为当时施救人员是用砸玻璃的方式来施救的。这一点和问界M7的使用手册中的描述是不符的,当然也有可能车辆因撞击其某电子元件受损导致该系统无法启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车辆起火燃烧问题

由相关资料我们可以确定,车辆起火是由前机舱位置开始,而前机舱内并没有电池包,而是增程器和电机。而唯一有可燃物(燃油)的只有增程器,所以大概率是增程器起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车辆发生事故后起火的情况并不罕见,很多事故中车头遭受严重撞击后都会引发起火,这跟燃油车、电动车并无任何关系,我自己经手的就有三起撞击后起火的事故,其中一起也造成了三人死亡,当时是一辆长城魏派越野车,驾驶员因醉酒导致车辆与路灯杆相撞,最后尸检报告显示车内乘员是因窒息而死亡,原因是当时那辆车车速只有60kn/h,但是当时是凌晨,路上没有热心群众及时施救,车内人员因撞击导致昏迷或失去自救能力,车辆起火后瞬间蔓延至驾驶室内,导致车内氧气燃烧殆尽,最终三人因窒息死亡。

所以说车辆燃烧只要不是电池组燃烧就跟是否电车没有关系。

  • ‬题外话

中国新兴的几个电动车品牌我真的不太放心。众所周知一辆性能可靠的汽车从研发到批量生产,很多负责任的车企都要进行几千小时的各种路况的测试,经过测试发现各种问题然后尽可能的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会投放市场。可是现在的几个所谓高大上的电车品牌比如问界、小鹏、小米、理想、蔚来……谁敢说自己车辆投放市场之前进行过几千小时的各种测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那个号称三年完成从研发到投放市场的“保时米”轿车,加上研发时间一共才花了3年时间,按照一年250个工作日,一个工作日8小时计算,三年才6000小时,“保时米”从造出第一辆车到批量生产会经过多少小时的测试呢?

另外大家可能都知道,问界与东风小康、小鹏与海马、理想与力帆、蔚来与江淮、小米与北汽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如果去掉电池、换上原品牌、再去掉那些看似花里胡哨其实百无一用的所谓“遥遥领先”、“一百万之内最好的车”、“一千万之内最好的车”……他们哪辆车的价格可以卖到15万以上?但是再看看现在呢?哪辆车的价格是20万以下?

而且总有人信誓旦旦的说自己造车是不赚钱的,甚至是赔钱的,利润很低甚至没有利润,我就问一个问题,比亚迪秦卖14万时赚钱,卖7.98万时是不是也赚钱?谁能相信或者谁能想到一辆14万的车可以掉价六七万还可以继续赚钱?况且比亚迪是汽车行业巨头,我个人认为比亚迪在电车领域完全可以和特斯拉抗衡甚至超过。

对于电车,至少现在我不会尝试,因为我相信自己的性命还是不要交到那些吹的天花乱坠的科技与狠手里,还是自己握紧方向盘才最有安全感。

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