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分钟对你意味着什么?吃一顿饭?玩一把游戏?对于机长刘传健来说,34分钟则意味着128个鲜活的生命。9800米的高空,零下40多度的寒冷气温,刘传健凭借36个精准操作,成功挽救了飞机上的所有人。这就是著名的2018年5.14川航航班备降成都事件。

事后,在对这次飞机事故进行模拟实验时,10次模拟均是坠机失败的结果,也就是说刘传健创造了一个奇迹。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刘传健究竟做了哪些操作,救下了所有人?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民航英雄刘传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之前希望您能动动手指头,点赞加关注给我一个支持。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5.14事件的成功,是因为刘传健的空军经历,以及他无数次飞行过那条路线的经验,才造就了我们眼中的奇迹。其实,当我们了解了他的过往,会发现飞行没有捷径,只有日复一日的学习和苦练,才造就了所谓的奇迹。

1972年,刘传健出生于重庆市九龙坡一个普通家庭,和大多数同龄孩子一样,小时候的刘传健按部就班上学、读书。

直到1991年,他的人生因为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发生了转变。当时,部队到他所在的学校招飞行员。能成为一名飞行员,飞翔在蓝天之上,对任何一个人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因此,当时很多学生都争前恐后地报了名,刘传健也不例外。但是几近苛刻的选拔条件,很多学生被淘汰,无缘飞行梦。

而刘传健在这期间,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让他在一众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为数不多合格的学员。当时,很多学生投去羡慕的眼光,刘传健的家人和他自己也非常高兴。

但同时也意味着高强度的学习和淘汰的压力。进入预校之后,其实并不意味着就能成为一名飞行员,期间会历经高达70%的淘汰,只有留下来的人才有可能成为飞行员。可见飞行员是优中选优,极其严格的。

也正是因此,刘传健不敢有丝毫松懈,忙碌和紧张地学习成了他生活的主旋律。那时候,同学之间流行着一句话: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充分描述了他们的学业都多么繁忙。

每天的理论知识、体能训练以及飞行技术训练等等,几乎占据了生活的全部。后来在说到学校的那段时光时,刘传健说如果只有一天不努力,很有可能今天和身边的人还是同学,明天就不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学习驾驶飞机,做飞行和各种技巧训练时,更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考验。学员们常常训练一个小时下来,双腿都是发抖的,而且高难度技巧的训练,也让很多学生非常害怕,也有因此而放弃的。但是,对于刘传健来说,他想要成为一名飞行员,就要坚持,正是这种坚强的意志让他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成为了佼佼者。

不久之后,刘传健被放单飞,也是他第一次执行任务。所以他非常激动,然而在结束任务返回时,却发生了意外的情况。当时,正准备着陆时,塔台指挥员突然告诉他:拉升,复飞,通场!简单的三个词,听得刘传健有些懵,又有些紧张,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这时候,指挥员告诉他飞机的前轮没有放好,不能着陆。他立即紧张起来,塔台指挥员安抚他,并告诉他该如何操作,于是按照指挥员所说,刘传健开始操作飞行。然而,首次单飞的紧张和突发状况,在飞机飞了一圈、两圈直到飞了6圈,一个半小时之后,依旧没有解决这一问题。

而此时油箱中的油已经所剩无几,飞机必须降落了。面对这一危急情况,塔台指挥员立即做万全准备,通知保障人员到达现场,不一会儿,飞机跑道两侧已经停满了各种保障车辆和保障人员,医务人员、消防人员等。

而刘传健驾驶的飞机起落架依旧没有放好,在这种情况下,指挥员告诉他操作要领,接下来就全靠他自己了。当他驾驶飞机一点点靠近机场时,前轮仍旧没有放好,而此时飞机上不只有刘传健一人,还有领航员、通信员。这意味着,一旦出现意外,那么就将是三条人命。

刘传健不敢有丝毫马虎,指挥员告诉他带住前轮,他立即做出操作,最终在关键时刻稳稳地将飞机停在了跑道上。看到这一幕的在场人员,心里的石头才落了下来。

也正是这次经历,让刘传健明白了以往日复一日的训练,以及做的各种特情训练、不确定情况的训练,都是为了这一刻,也是为了避免这一刻。同时,这件事也让他意识到,再多的训练,而真正发生意外情况时,总是超乎人们想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那之后,他更加勤奋学习和训练,并且每次起飞前检查飞机时,他总会多看一眼,即便是有一点的疑问,他都会向机务维护人员询问。

这个习惯一直到他后来退役,转而成为民航飞行员,都没有改变。因为在他看来,飞行不能有一点的含糊,只有一丝不苟地把每一个动作做好,才能保证安全。

2006年,刘传健退役后,进入四川航空公司担任飞行员。从一名空军到一名机长,期间其实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从上到下的转变。

当时,刘传健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操作驾驶不熟悉的飞机机型。在这之前,他所开的飞机都是手动操作的,而川航的客机都是国外进口,很多设备都是全自动,并且上面全是英文。

第一天学习时,刘传健完全都没有搞明白,他不得不在第二天重新请教老师,在老师的讲解下,他一点点地学习和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