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在印度市场的发展不太顺利,毕竟印度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今它希望重回大陆市场扩张业务,然而大陆市场早已发生了变化,让它后悔莫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富士康的成长离不开大陆市场的支持,当年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进入大陆市场的时候,他在中国台湾创立的鸿海在台湾诸多代工厂中排不上号,但是由于他是较早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投资者,因此大陆这边给予他大力支持。

随后20年间,郭台铭在中国大陆创立的富士康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苹果研发的iPhone改变了手机市场,推动手机市场转入智能手机时代,苹果将iPhone的大部分订单都交给了富士康,富士康由此一举超越其他代工厂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

高峰时期的富士康在中国大陆拥有130多万员工,郭台铭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然而就在大陆市场成就了郭台铭的富豪地位之时,郭台铭却说出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话,随后郭台铭又听从苹果的要求前往越南、印度设厂,缩减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业务,至2021年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员工已缩减到60多万人。

郭台铭以为听从苹果的要求赴越南、印度设厂可以获得苹果的更多订单,然而实际上苹果却从不希望过于依赖任何一家代工厂商,正为富士康引入更多竞争对手;同时富士康在印度、越南设厂也不顺利,当地的员工相当懒惰,素质低下,导致生产的iPhone品质低劣,而苹果却不考虑这些因素而将原因全部归咎于富士康身上,让富士康有苦难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情况下,郭台铭有意再度扩张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业务,然而如今他回过头来的时候却发现中国大陆市场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其中的原因之一恰恰是苹果引起,这已让郭台铭后悔不迭。

最大的变化就是苹果在中国大陆市场扶持了立讯精密成为富士康的竞争对手,为此立讯精密不仅在深圳扩张代工厂的规模,还在昆明建设代工厂,据悉立讯精密在昆明的工厂进展顺利,很快就能为苹果代工生产iPhone。

如此一来,郭台铭如今正陷入两难,在印度、越南的工厂备受困扰,在中国大陆市场则面临竞争对手和苹果的压制。事实上即使如今郭台铭的代工厂生产线已分散至越南、印度、墨西哥、巴西等地,但是他在中国大陆的富士康仍然是他旗下为苹果提供绝大多数产能的工厂,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制造的独特性。

今年上半年,苹果的另一家代工厂和硕在上海的工厂面临停产,因此苹果希望其他代工厂能接收这部分产能,然而中国大陆以外的代工厂都没有这个能力接收这部分新增的产能,最终是富士康郑州工厂接收,郑州富士康在员工人数不足的情况下开出近万元奖金,工厂员工于是两班倒,确保了工厂的正常运作。

郑州富士康得以接收上海和硕的产能,还在于中国大陆完善的产业链以及高效的物流体系,中国拥有全球里程数最长的高速公路,如此情况下,产业链企业可以准时准点将配件送入到郑州富士康的生产线,确保各个生产环节紧密配合、高效运作。这些恰恰是郭台铭在中国大陆以外的生产线所不具备的,正是由于这次的事情让郭台铭认识到了中国制造的独特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场环境的变化,终于让郭台铭认识到中国制造并非不可缺少富士康,依托于中国制造的基础,中国大陆开始产生更多类似立讯精密的本地代工厂,它们已具备替代富士康的实力,或许郭台铭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已经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