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起火”的电池几乎要“烂大街”了,从比亚迪刀片电池到广汽埃安的弹匣电池,再到长城汽车的“大禹电池”都曾有过类似的宣传用语,无不在向消费者暗示电池是“永”不起火的。

或许在实验室条件下,电池可以做到“不起火”,但使用过程中会如何呢?这个恐怕谁都不能保证,毕竟再丰富的试验环境也不能完全覆盖用户的真实使用场景。10月19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企业应当“明确动力电池使用安全边界,……研究应用热失控实时监测预警装置和早期抑制及灭火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巧合的是,就在第二天合肥街头就有一辆电动车起火燃烧,这似乎在向那些“不起火”的宣传在挑衅。与此同时,征求意见稿也在向企业暗示,与其宣传“不起火”,不如告诉消费者“安全边界、灭火措施”更实在、更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尝鲜的电动车主来说,此前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向“品质、安全、便利”做出了妥协。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动车的安全性有了很大进步,但电池的物理性决定了“热失控”仍然是一个概率问题,只是如何降到最低而已。随着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希望企业在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也能在宣传上守住“安全边界”,而不是为了吸引眼球麻痹了用户的认知从而导致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