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商业奇谈】系网易新闻网易号与【海底青年】联合出品,内容独家发布在网易号平台,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成功发射。

发射前,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说道:“不到一个月前,中国欢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凯旋,16日凌晨,中国将再次怀着激动的心情目送神舟十三号飞向太空。”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而第六次飞行任务则是这个阶段的决胜之战,中国空间站在轨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都在于此。

因为这次任务,酒泉发射基地,再次成为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位于戈壁滩,完成了无数次航天任务的发射基地,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它也正一步步改变这个世界。

这一切,都在那个曾在美国五角大楼工作的中国年轻人——钱学森的计划中。

01

1958年,聂荣臻元帅和随从站在荒无人烟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聂元帅握着望远镜,用力向四周看去,丝毫不理会警卫员递过来的水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下望远镜后,聂荣臻兴奋地对随从说:“这是块风水宝地啊”。

当时,还没有几个人知道,这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为什么会成为元帅口中的风水宝地,但一场大规模的建设很快就在这里动工了。

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日后将在这里改变整个世界。

就在选址前,美苏两国相继发射了人类第一颗和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一批有远见的中国科学家立刻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其中就包括刚刚突破重重封锁回国的钱学森

1954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叔通收到了一封从大洋彼岸辗转寄来的信。他拆开一看,署名是“钱学森”。

钱学森已经因为回国的愿望被美国政府实施监禁4年。他得知父亲的老友陈叔通的联系方式后,立刻写信向祖国求助。

在那一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周总理指示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王炳南与美方商谈两国侨民归国的问题,为了表达诚意,中方释放了15名美方飞行员,其中包括11名在朝鲜战场俘获的飞行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各国所有的军事人员中,飞行员的综合培养成本都是最高的,15名飞行员,相当于三个飞行中队,而这些还是经历过战火洗礼经验丰富的飞行员。

在中方不断地释放诚意后,钱学森终于带着妻子蒋英回到了祖国。

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认为放钱学森回国是个巨大的错误,因为:“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

只有科技界才知道,钱学森对于那时的中国意味着什么。

1935年,钱学森从国立交通大学毕业后,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一年之后就获得了航空工程硕士学位。紧接着,他又转入了航空学术更为先进的加州理工学院学习,成为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冯·卡门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重视的学生。

这个额头有些饱满的中国年轻人,如同开挂一般,疯狂地学习并连续取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在出国前,他的兴趣爱好还只是在学校乐团里担任圆号手。但想要掌握最先进的科技的愿望,让钱学森爱上了一切新奇的事物,比如无线电和航空工业。

正如《流浪地球》里的台词:“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02

1938年,加州理工大学来了一群军人。

他们来自美国国防部,请求航空系的教授冯·卡门协助国防部为重型轰炸机设计一种助推火箭,从而让重型轰炸机可以从航母上起飞。

即使在今天,没有掌握相关科技的国家,想完成这个助推火箭的难度依然很大。

在请求冯·卡门前,美国国防部曾找到麻省理工大学航空系,但没想到,被直接拒绝了。麻省理工航空系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我们没有可以完成这个项目的人才。

听完了国防部人员的介绍之后,冯·卡门教授说:“我不行,一来时间有限,二来我可能完成不了”。

但是,冯·卡门教授想起了他的得意弟子钱学森,这个年轻人之前在麻省理工大学攻读的学科就是飞机机械工程,并且还和冯·卡门教授的另外三名得意弟子创办了一个火箭俱乐部,就是专门研究这个东西的。

所以冯·卡门推荐了钱学森和他的另外三名弟子,这一推荐,直接就促成了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实验室由冯·卡门担任主任,而钱学森成为了火箭研究理论组组长。这个时期,钱学森获得了自由出入五角大楼以及参加美国军方战略会议的资格。

这是历史性的一幕,因为此时钱学森依旧持有的是中国护照,获得这个资格的钱学森是中国第一人。

1958年,喷气推进实验室并入了美国太空总署,成为了美国登月的主要实验室。钱学森就是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创始人之一。

二战结束后,美国寻找到了德国V2火箭之父冯·布劳恩,德国的科技成就,美国还无法很快消化,于是美国太空总署就授权给钱学森,让他提审这位V2火箭的设计者

一个是美国的座上宾,一个是阶下囚。

钱学森和冯·布劳恩这两个外国人面对面地交流着影响世界未来格局的航天科技。

若干年后,冯·布劳恩成了美国的航天之父,而钱学森也成了中国的航天之父。

1955年,钱学森早已成为了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终身教授,并且还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同时,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份:美国航天航空局的重要高层。不止可以参加最高级别的会议,还可以自由出入五角大楼的核心办公室。

在上世纪50年代,钱学森一个月的工资就高达两千美金,当时美国一辆顶级豪车才几百美金,一栋豪华别墅才刚刚过万,钱学森以一副中国人的面孔,享受着美国最高级别的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钱学森还是选择回到祖国。

因为新中国成立了,当时的祖国需要他。

03

1958年3月,10万名工程兵接到任务,奔赴茫茫戈壁,开始中国第一个导弹实验靶场的建设工作。

这个靶场在接下来的扩建过程中,被命名为酒泉发射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实际上,它与酒泉市在地图上的直线距离还有200公里,这个距离相当于北京到石家庄。

因为按照当时国际的惯例,卫星发射基地是高度保密的单位,通常会使用假名称来规避风险。而在电话专线中,这里也被“东风”的代号所代替。

第二年初,靶场竣工,整个靶场由发射场、发电厂、铁路、公路、机场等配套措施组成。到了年底的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地地导弹,飞行7分23秒,在550公里外击中目标。

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回到祖国,他们研究的领域各不相同,但有很多成果,最终都在酒泉发射基地得到最终验证。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把宇航员加加林成功地送上了太空,探索宇宙这一极具挑战性的航天高科技领域,成为世界各国争逐的焦点。

为此,我国制定了进行跟踪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863计划",而"载人航天"工程就是"863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1966年10月27日,导弹原子弹结合试验成功,这是中国第一颗导弹核武器。

当列强国家还在嘲讽中国即使有原子弹也无法发射出去时,中国原子弹的军事威慑力已经正式形成。

1967年的夏天,载誉归国的孙家栋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成为型号总体主任设计师。

“一毕业就从事导弹研制工作,我想,这辈子可能就搞导弹了。”孙家栋回忆道。

为确保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顺利研制成功,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由钱学森任院长。随后,钱学森向聂荣臻推荐了孙家栋。

1969年10月,东方红一号卫星初样基本完成,周恩来总理决定听取卫星工作汇报。当钱学森介绍孙家栋时,周恩来总理握住孙家栋的手说:“哟,这么年轻的卫星专家,还是小伙子嘛。”

周恩来总理的随和感染了孙家栋,他鼓足勇气,讲出了埋藏心底、难以启齿的问题。

孙家栋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卫星的许多仪器被嵌上了毛主席像章。大家热爱毛主席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这不仅增加了卫星的重量,影响卫星散热,而且会给卫星姿态带来影响……”

周总理的神情严肃起来,说:“我看就不用了吧,你们回去把道理给大家讲清楚,搞卫星一定要讲科学。”

1970年4月,当东方红一号卫星播放着《东方红》乐曲从北京上空飞过时,孙家栋和一些白天被“批斗”、晚上偷偷搞研究的同志仰望星空,如同看到自己的孩子降生般百感交集。

这颗卫星仅重173 千克,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68.44度的椭圆轨道。它为中国航天事业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和空间环境。

运行28天后,东方红一号电池耗尽结束了其工作寿命。不过,卫星的轨道寿命并没有结束,至今"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空间轨道上运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在这之后迎来了更为突飞猛进的进步。

04

1975年,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1980年,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命中南太平洋预定海域。

据不完全统计,酒泉发射场建设挖土石方60万立方米,钢材用量达两万三千多吨,涉及建筑企业公司9千多家,万余名建设者汗洒戈壁。

发射场由技术区、发射区、试验指挥区、首区测量区、试验协作区以及航天员区组成。它综合了世界先进科学技术,采用垂直总装、垂直测试、直转运的"三垂"模式及远距离测试发控,具备同时测试一发、装配一发的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1997年底,被命名为“921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酒泉发射场合并了两个空军发射场后顺利竣工。在经历了1998年3月发射演练的考验后正式投入使用。

当年的10月20日,921工程零高度逃逸试验首次顺利点火,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射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1999年7月25日,随着921工程首发任务专列的进场,中国科学家苦战了7年的心血第一次付诸了现实。

这一次数万名官兵集合到酒泉发射基地,经过一百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终于在1999年11月20日6点30分,长征2F火箭点火起飞。

“12秒程序转弯,120秒抛逃逸塔,200秒整流罩分离,586秒船箭分离,飞船准确入轨”

“神舟”1号飞船任务圆满成功。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发射升空,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这是中国航天人的第一次尝试,也圆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年之后,神州七号发射,飞船指令长翟志刚出舱作业,实现中国人第一次太空漫步。

2009年10月31日北京时间上午8时6分,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中国航天员完成任务后拜访钱学森的传统,也在这时戛然而止。

钱学森一生默默治学,和其他所有为国家奉献一生的科学家一样,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地方,他所选择的,既是一个科学家的最高职责,也是一个炎黄子孙的最高使命。

毛主席曾评价:美国人把钱学森当成5个师,在我看来,对我们来说钱学森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

2016年8月16日,世界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一个月后,我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发射成功。

今年6月17日,神州十二号载着3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3个月。同时宣布,中国的空间站,对俄罗斯、印度、西班牙等17个国家开放使用。

截至2021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累计执行发射任务100多次,将200颗卫星、11艘飞船、2个飞行器、11名航天员送人太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飞行乘组,担负空间站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元旦,我们将收到他们在太空发来的新年祝福。

未来,我们向着星辰大海,继续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