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搜图

▲铁道游击队宣传画

铁道游击队》虽是小说,内容却很真实

《铁道游击队》是现代作家刘知侠于1954年创作出版的经典长篇红色小说,小说真实再现了全面抗战时期,八路军鲁南军区铁道游击队活跃在津浦铁路(天津至南京浦口)及其临枣支线(临城至枣庄)打击日寇的精彩场景。作者刘知侠出身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从小就在火车上讨生活,对当时铁路的行车运营制度非常熟悉。

全面抗战爆发后,刘知侠奔赴陕北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大毕业后于进入山东省文协工作;1944年和1945年,刘知侠两次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敌人的层层封锁线,在鲁南地区的枣庄和微山湖一带,与铁道游击队队员长期一起战斗、一起生活,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因此其在小说《铁道游击队》中描述的战斗场景和生活细节都非常丰富真实。

编辑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搜图

▲八路军鲁南军分区旧址

军区司令部也严重缺乏物资,连茶碗都没有

小说中关于铁道游击队回到鲁南军区司令部整训的场景,令我印象深刻。刚刚回到司令部的时候,军区司令员和政委亲自接待,十分热情,请大家喝水。但堂堂军区司令部找不到茶叶茶壶茶杯,只能跑了半天,好不容易才弄了些绿豆,煮成茶提进来;至于茶具也只有警卫员抱着的一箩碗,即使这些也都是借老百姓的,用过后还要还给老乡

军区司令为了招待大家,从里间屋里拿出一把干烟叶,放到桌上,招待辛苦的铁道游击队员们:“抽烟吧!”当从铁道游击队手中接过从鬼子的买卖车上搞下来的的五六条大前门香烟时,司令员竟然惊奇的说道:“啊呀!你们吃这么好的香烟啊!”“我们在山里打游击,有两年没有抽过烟卷了。”当得知游击队还捎到山上六部电话机,一挑电池时,司令员赶紧安排电台部门来领取,因为缺乏电池,电台快发不出电报了。

编辑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搜图

▲八路军官兵在盛饭

最让人感到艰苦的就是伙食补给方面

军区政委第一次对铁道游击队讲话,就告诉大家:“同志们到山里来,生活可要准备受点苦呀!这里不象你们在外边那样富裕,今秋庄稼歉收,又加上鬼子残酷扫荡,山里老百姓没有多少粮食给部队,部队的生活比较苦,一天每个战士只能吃到一斤粗粮,其他配些野菜吃。

考虑到铁道游击队战功赫赫,此次又是第一次回到司令部整训,因此决定搞些细粮,让他们会一次餐。结果供给处的同志连夜跑了60里山路,到外边去买了点烧排即长条烧饼。也就是说,司令部驻地周边60里,连一点儿细粮都找不到。当游击队员们分成4组,围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这些烧排发着干黄的颜色,已不是新鲜的了

编辑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搜图

▲鲁南军区官兵

当游击队员聚餐后前往驻地休息时,曾在路上经过八路军1个连的营地,正赶上战士们正在吃饭,他们都吃着乌黑的干煎饼,菜盆里没有什么菜,尽是咸汤。后来游击队随军区司令部一起驻扎了几个月,供给处经常批不下来给养。批下来后,还得铁道游击队自己派人去驮。开始吃小米,以后更困难了,小米加上些高粱,两分钱的菜钱,每顿饭只能吃到盐水煮萝卜。尽管铁道游击队都是出身贫苦的铁路工人、城市贫民,但依然感觉生活艰苦,有人甚至抱怨:“这山里的小米也比别处硬,尽是砂子,咽下去拉得喉咙生疼!”

编辑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搜图

▲铁道游击队宣传画

编辑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