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文史

浩然文史

网易号

关注
3.1万粉丝
47关注
1.2万被推荐
IP属地:山东

知名文史科普自媒体历史学博士

4枚勋章

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

  • 是亡国祸水,也是蛇蝎美人,更是中国知名狐狸精
    妲己,中国知名狐狸精,排除《封神演义》赋予她的狐狸精身份,妲己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评价也不好,大抵逃不过亡国祸水和蛇蝎美人这种主要印象。 妲己本来是个凡人,“凡人”是区别于“狐狸精”身份的一个概念,她不是轩辕坟中受女娲之命覆灭商王朝的狐狸精,而是有苏氏部落的一个女子。 当然,绝非普通女子。 《竹书纪年》中写,“九年,王师伐有苏,获妲己以归”,说的正是商纣王发动大军攻打有苏氏部落的事情,这场战争以商王朝的胜利而告终,有苏氏部落的首领作为战败方,向商纣王帝辛献上一个大美人。 这位被献上的美人,就是被认定为亡国祸水的妲己。 帝辛得到妲己之后,对她很是宠爱,《尚书》中有“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的描述,《史记》也记载帝辛“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足见妲己受到的优待。 被献给纣王之后妲己的行为,史书上并无具体记载,等到司马迁《史记》书成之时,距离商周已经隔了近千年。刘向所作的《列女传》也对妲己之恶有较为详尽的描述,但终究相隔已久,多为臆测之言。这两本书的主要观点是,妲己被献给纣王后,用美色媚惑君上,使纣王怠政,她鼓励纵容了纣王残害忠良的恶行,且亲自残害无辜,其行为直接导致了商王朝的灭亡,实在罪无可恕。 因而她的死,当然也被认定是死有余辜。 公元前1046年,周朝军队和商朝军队在牧野展开了战斗,即“牧野之战”,牧野之战以周王朝的胜利而告终,战后帝辛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周武王抵达鹿台之后,帝辛已死,武王斩去帝辛的头颅,悬挂在旗上示众,妲己也被杀死。 这位倾国倾城的“狐狸精”,在王朝更迭之际迎来了自己的末日。 参考资料 冯军:《历史文化镜像——妲己形象诠释研究》,《明清小说研究》,2021年第1期 参考资料 冯军:《历史文化镜像——妲己形象诠释研究》,《明清小说研究》,2021年第1期#历史冷知识
  • 没想到八旗竟然是这样的,用一生的自由,置换可怜的一日三餐
    19小时前
  • 导致商朝灭亡?妲己的最大实绩,究竟有多大水分
    妲己,作为商周顶流之一,其实绩可以简单概括为:使纣王神魂颠倒,进而导致了商朝灭亡。 但这实绩却有很大水分,仿佛人人都知道妲己在商朝灭亡这件事上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要说她具体做了什么,反倒没什么人能说出来。 炮烙之刑和酒池肉林这两件事,说来荒淫残酷,但其实是纣王的手笔,只是移花接木,嫁接到了妲己的头上,让妲己为纣王背了锅。 就像商朝灭亡能怪到妲己身上,归根结底,也只是因为她是个女人而已。 中国古代价值观架构于儒家文化之上,讲究男尊女卑、三纲五常,在这个前提下,对女性的评价大抵分成两种,一方面树立女性典型,大力推崇贤妻良母和贞节烈妇,另一方面,则对非典型的女性进行妖魔化,认为女色能够左右人的性情,影响男性的意见和行事,是万恶之源。 因此,古人认为君王昏聩,必然有女色的缘故在,商王朝灭亡,也是因为帝辛过于宠幸妲己所致。 这种把锅都甩给女性的观点被称为“女祸”,女祸论在中国古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大行其道,直到近代以来,唯物史观传入中国,男女平等的思潮出现,女祸论才逐渐被推翻。人们也终于意识到,君王的英明与否只与他本身有关,能够决定国家兴衰的,也不是哪一个被君王特别喜欢的女人,而是这个时代的经济社会矛盾。 遂着女祸论的崩溃,加诸在妲己身上灭亡了商王朝的履历,也逐渐被一页一页推翻,落到了应当对此负责的人身上。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商朝的灭亡就和妲己完全没有关系,只不过她在这个过程中所占的分量,没有“孽根祸胎”那么重罢了。 参考资料 冯军:《历史文化镜像——妲己形象诠释研究》,《明清小说研究》,2021年第1期#历史冷知识
  • 战时为集权,战后为反共,阎锡山成立的秘密会社还吸收战败日本人
    1天前
    1跟贴
  • 让人费解,日本都不打过,慈禧为什么敢对列强开战
    1900年6月10日,列强联合出兵入侵中国。此时尚未从甲午之殇余悸中缓解过来的清朝做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决定,6月21日清朝向列强联军宣战,慈禧扬言要“剪彼凶焰,张我国威”。明明连日本都打不过,现在却要对世界主要列强一同开战,慈禧疯了吗? 其实,慈禧对列强宣战,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对洋人愤怒的积累。戊戌政变后慈禧阴谋废立皇帝,她册封溥儁jùn为大阿哥,并鼓动朝臣上书,废光绪为昏德公,立溥儁为新天子。消息传出,洋人在京诸公使代表洋人政府表示反对,并武力威胁。慈禧对洋人干预家事十分恼火。因此慈禧暗中支持义和团反洋。当洋人出兵后,慈禧又害怕洋人会趁机帮光绪夺权,所以此刻的慈禧已经是困兽一搏,只能用“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来鼓励自己。 而在6月21日宣战之前,中国民众的确展现了巨大的力量。在6月11日落垡fá之战、6月14日廊坊之战、6月18日杨村之战,侵略军伤亡惨重,这一切都给了慈禧希望,认为洋人并非不可战胜。有鉴于此,慈禧必须公开宣战,团结义和团,来给抗战军民提升士气,进而给洋人施压。这一计划慈禧也知道是赌博,她说“大事一成……虽割地以赎前愆[qiān],亦所不恤”,所谓的大事就是废光绪,立溥儁。 同时向列强宣战,也是借洋人的力量来清剿义和团。义和团自1898年兴起后短短两年就已经扩散北方各省,北京成为义和团大本营,北京团员不下10万,天津不下5万。15万人的组织,对清朝来说就是巨大威胁。所以清朝就是想用洋人来消耗义和团,用义和团来消耗洋人,达到渔翁得利的目的。 就是在上述因素之下,慈禧将个人阴谋和利益放于国家利益之上,盲目宣战,最终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参考文献 《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中华书局,1959年。 周育民:《己亥建储与义和团运动》,《清史研究》。2000年4期。#历史冷知识
  • 什么叫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秦始皇的伟大基建,不是暴政那么简单
    2024-03-26
  • 从亲密到分裂再到一心,慈禧对光绪是爱是恨,为何选他登基
    同治帝1875年去世。此刻的慈禧不过40岁,接连遇到丈夫亲子去世,慈禧当然需要寻找一个接班人。咸丰的七弟奕譞,乃自己的妹夫,奕譞的妻子是慈禧的亲妹妹,奕譞夫妇之子就是1871年出生的载湉。从父系辈分来算,自己是载湉的伯母,从母系辈分来算,自己是载湉的姨母。只有载湉和慈禧血缘最近,加上他年龄小,扶植幼帝还能巩固自己的权势,一举多得,所以载湉被迎入大内赡养并登基。而慈禧在伯母、姨母的血亲上又加上了养母的身份。 幼时的光绪还是很得慈禧心意的。小光绪聪敏勤奋,懂礼孝顺,刚好填补了寡居慈禧的欢心。《东华录》记载,慈禧曾亲自抚养、教导小光绪,还常夸他聪明,“常卧我寝榻上,时其寒暖,加减衣衿”“口授读四书诗经、我爱怜惟恐不至”。很是一副母慈子孝的温馨画面。 但随着光绪长大,有了自己的政治想法,二人矛盾逐渐加深,演化出了帝党和后党的争端。至戊戌变法,二人冲突达到顶点。维新派借光绪的名义计划囚禁慈禧,慈禧则抢先发动政变,幽禁光绪,二人关系降至冰点。 但随着八国侵华,慈禧挟持光绪西逃,二人关系才重新缓和。1901年1月29日,在西安的清廷以光绪的名义发上谕,第一次提出太后和皇帝“母子一心”,向世界公开宣布皇帝和太后没有矛盾。6月3日清廷在求中兴人才的上谕中又提到了“母子一心”,表示要不拘一格以求振兴。10月2日,清廷第三次发上谕,继续宣扬母子一心,显示太后和皇帝的亲密。 配合母子一心的政治宣传,慈禧取消了废黜光绪的计划;恢复了光绪的荣典权;并追封厚葬珍妃。作为回应,光绪也开始殷勤起来,据《起居注》记载,自西安返京后,光绪每天都向慈禧请安;1908年慈禧过生日,《崇陵传信录》记载光绪“气喘不止”却仍坚持参加了慈禧的生日,慈禧见到他形容枯槁,哭泣说“何困惫如此”。这是一副母子关爱的场面。但不久光绪帝便去世了,次日,慈禧也去世了。后世流传慈禧毒死光绪的说法,我们只能说这是一种怀疑,真相如何可能永远也无法证实了。 参考文献 刘强:《浅论庚子之变后的“母子一心”》,《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年5期。 刘静:《晚清皇嗣与大礼议之争》,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0年。#历史冷知识
  • 将亡的大明,竟在海战中打败荷兰舰队,逼得荷兰向郑芝龙交保护费
    2024-03-25
  • 从一届宫妃,到帝国实际掌控者,慈禧是怎样练成的
    1860年咸丰帝携大量官员、后妃逃到承德避暑山庄,留六弟奕䜣和部分官僚在北京和洋人议和,自此帝国出现了两个政治中心,也出现了热河和北京两股政治势力。热河以载垣yuán、端华、肃顺为首,北京以奕䜣为首。两派之间,力量并不对等,肃顺等人深受咸丰信任;而奕䜣曾被道光看好,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虽然咸丰成功登基,却依旧对奕䜣保持警惕。帝国两大派系的政治斗争给叶赫那拉夺权创造了机会。 其实早在咸丰晚年叶赫那拉氏就经常干预朝政,据说肃顺就曾劝咸丰说效仿汉武帝杀钩弋夫人之事,诛杀叶赫那拉。叶赫那拉得知此事,遂痛恨肃顺。而《北京条约》签订之后,咸丰仍不回北京,直到1861年8月于避暑山庄病逝。死前,咸丰让6岁的载淳继位,留肃顺等八人为辅政大臣;并给皇后慈安“御赏”、载淳“同道堂”印章,规定朝廷政令必须两印同用。在这种背景下,载淳生母叶赫那拉氏野心快速膨胀,并开始夺权。 首先,叶赫那拉利用皇帝生母的身份,连同打苦情牌,从慈安手中骗到了“御赏”印章,而载淳的印章本身就掌握在叶赫那拉手中,这叫“代子钤qián印”。通过取得盖印权,叶赫那拉成功踏出了夺权第一步。 其次,叶赫那拉取得了慈禧太后的徽号,政治地位再度提高。凭借太后身份,慈禧取得了奏章御览权,任何奏疏都要太后先阅,辅政大臣拟定谕旨,然后慈禧盖章,才能生效。 其后,慈禧密邀北京的奕䜣来承德密谋,而奕䜣来承德之前已经和洋人有所勾结,取得了洋人的政治支持。到承德后,慈禧和奕䜣快速达成一致,结成政治联盟。之后慈禧借返京筹备,减轻职务压力之名,夺取了肃顺的禁卫军兵权。新皇帝载淳携百官回京后,北京官僚当即发难,诉说八大臣罪状。慈禧下令解除八大臣职务,令奕䜣为议政王大臣,组建新军机处。11月4日,慈禧让载淳下旨将八大臣下狱议罪。8日,慈禧下诏正式公布八大臣及其党羽罪状,彻底消灭了肃顺一派。之后,慈禧正式垂帘听政,开启了慈禧掌握帝国权力的时代。至此慈禧完成了从后妃到无冕帝皇的转变。 参考文献 李伟:《祺祥政变与奕䜣上台》,《山东师大学报》1991年3期。 方式光:《祺祥政变剖析》,《学术月刊》1986年2期。#历史冷知识
  • 康雍乾爷仨都关心的问题:如何保持满人民族特性,不被汉人同化?
    2024-03-24
    1跟贴
  • 神秘战略家的最早隆中对,周王东迁后的伟大复兴,为何功亏一篑?
    2024-03-23
  • 程咬金是莽夫?其实他智勇双全,秦叔宝还得叫他一声大哥
    在很多人心中,程咬金就是个莽夫,头脑简单,做事冲动,没有章法,像个铁憨憨。而他的好朋友秦叔宝则是智勇双全,程咬金只能算是秦叔宝的小跟班,对他言听计从。其实呢?程咬金一点不比秦叔宝差,也是有胆有识的英雄豪杰。 程咬金少年时生逢乱世,盗贼蜂起,一身武艺的程咬金凭借素日的威望拉起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保护了乡亲平安。后来程咬金离开家乡投奔了瓦岗寨,先后追随翟让、李密。正是在这儿,程咬金展现出了过人的勇气。 李密和王世充在洛阳城外决战,程咬金率内军驻扎在北邙山,单雄信率外军驻扎在偃师城北。王世充领兵猛攻单雄信,单雄信扛不住,李密派出程咬金和裴行俨yǎn前往救援。裴行俨做先锋,不幸被流矢射中坠马,快被俘虏了。程咬金立马冲过去相救,连杀数人,把裴行俨抱到马上往回撤。 单枪匹马冲入敌营救人已经够猛了,这还不算,更猛的在后面。敌人当然不能这么容易地让程咬金把人救走,立马派人追杀。追兵从后面用槊刺穿了程咬金,鲜血横流。一般人碰到这样的事情,不说当场殒命起码也得丧失了战斗力,而程咬金竟然回头把槊折断了,反手杀了追兵,和裴行俨平安回营。 我们都知道后来程咬金跳槽了。一般人跳槽都是背后偷偷进行,而程咬金则是当着老板面跳槽。程咬金和秦叔宝后来投降了王世充,虽然受到重用。但程咬金觉得王世充人品不行,跟着他没啥前途,想跳槽到李渊那儿。等到王世充领着他们和唐军交战时,程咬金二话不说,当场拉着秦叔宝等人跑到唐军阵营,这份勇气也是没谁了。 程咬金不仅悍勇,还能敏锐地洞察形势。李世民和李建成争夺储位,程咬金一直力挺李世民。当他被外放康州(今广东德庆)刺史时,他不仅没有赴任,还力劝李世民自保,说手臂一旦被砍,身体也不能长久,自己死也不离开。程咬金的一番话,极大地触动了李世民,推动了玄武门之变的发生。秦叔宝虽然也参与了这次行动,却没有什么主动促成此事的行为。如此来看,程咬金的政治才干还在秦叔宝之上呢! 参考文献: 《旧唐书》 陈涛:《唐代程知节生平履历考释》,《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第12期。 牛致功:《程知节与唐太宗——读<程知节墓志铭>》,《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1年第2期。#历史冷知识
  • 焚书坑儒,焚了哪些书,坑了哪些人?他们该焚、该坑吗?
    2024-03-22
  • 程咬金玩转职场,一边钓鱼,一边作弊,让上司唐太宗拿第一
    在真实的历史中,程咬金不仅仅是一名征战杀伐的猛将,更是造福一方百姓的地方官。贞观十一年(637年),程咬金出任普州刺史。唐代普州地域广阔,辖六县,今四川安岳、乐至全部在内。普州地处巴蜀要塞,自古就是兵家重镇,需要猛将重臣驻守,作为开国元勋的程咬金就被委以了重任。 程咬金在担任普州刺史期间留下了很多遗迹,今天的安岳县城北坝就是当年程咬金的屯兵之处,县内现存300多处古寨其中不少都是程咬金为了抗拒蛮夷所修建的。安岳如今还流传着程咬金微服私访智破鬼案、坐花轿救新娘的故事。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程咬金钓鳌了。 程咬金到任后,狠抓民生,下大气力整治位于县城东门的岳阳河。在他的治理下,河水越来越清澈,水生物越来越多,两岸环境越来越好,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消遣。有不少人喜欢在这儿钓鱼,还有人钓了一只小乌龟。程咬金听到这事后,心痒难耐,让人给他找来钓竿,也跑到河边去垂钓了。 当时接近立冬,正是垂钓的好时候。程咬金到了河边后,用蚯蚓作钓饵,没过一会也钓上来一只乌龟。为了纪念程咬金治理岳阳河的功劳,安岳人便把程咬金垂钓的地方取名为“钓鳌台”。万历年间,安岳知县李奇英题有《钓鳌台垂柏诗碑》,可惜已毁。清朝时,安岳县举人谭言藻在岩壁上刻了“钓鳌台”三个字。现如今,钓鳌台已不存在,但程咬金钓鳌的故事还在安岳继续流传着。 程咬金喜欢钓鱼也被写进了小说《隋唐演义》中。程咬金做了大将军后,和秦叔宝到渭河钓鱼,秦叔宝钓上来一条两斤重的红鲤鱼,而程咬金什么都没钓上来,两手空空的回去了。程咬金不服气,专心研究钓鱼,想挽回面子,唐太宗听说后就邀请京城中擅长钓鱼的大臣到华清池参加钓鱼比赛。程咬金多日努力没有白费,他胜过了秦叔宝,还帮忙作弊让唐太宗拿了第一。娱乐之时也不忘记给上司留面子,真不愧是玩转职场的高手。 参考文献: 文永强:《真实历史中的程咬金》,《科学大观园》2017年第4期。#历史冷知识
  • 一介海贼,却被两岸人民共同尊重,作为开台第一人地位在郑氏之上
    2024-03-21
  • 因为两部小说,程咬金形象发生了巨变,愣是从虎将变成了搞笑担当
    如果给中国的谚语搞个排名,“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绝对高居前列,另外“程咬金的三板斧”排名怕也不低。程咬金为何有这么大知名度呢?这就要归功于两部小说了。 在小说《说唐》和《隋唐演义》中,程咬金长相凶恶丑陋,行事鲁莽滑稽,性格粗犷,武功不高,但凭借运气和小聪明也取得了不少战绩,是一员福将和搞笑担当。 在小说中,程咬金用的武器是斧头,他在梦里学习武功,因为被人惊醒了,就学会三招。这三招威力很强,由于程咬金记性不太好,每次出招前都得先报出名字,才能想起招数——掏耳朵、劈脑袋、剔牙齿,这也是他的绝技。要是这三招治不了敌人,程咬金也无招可出,剩下的办法就是跑。在秦琼的指点下,程咬金又自创了半招。后人常用三斧子、三斧子半来形容程咬金的招数,指的就是他资质不佳,武功平平,只会几招,虎头蛇尾。这和真正的程咬金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历史上的程咬金骁勇善战,擅使马槊,也就是丈八长矛。他可不是凭三招走遍天下的谐将,而是一名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虎将。 小说中的程咬金干了不少混事,外号“混世魔王”。程咬金早年因贩卖私盐入狱,出狱后靠卖柴扒为生。当时正值隋炀帝在位,社会黑暗,百姓生活难以为继,各地官府却不断给皇帝进献皇纲,也就是各种宝物。尤俊达想劫夺经过山东地界的皇纲,就物色人选找帮手,最后找到了程咬金。两人合伙抢了好几次皇纲,每次都是程咬金埋伏在路上,等到护送皇纲的队伍走近时突然手执大斧头杀出,把护送人员吓得纷纷逃命。这就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典故的由来,指事情发生的太突然让人意想不到。 程咬金在小说中是一个非常讨喜的角色,鲁莽滑稽又重情重义,得益于此,关于他的故事才越传越广,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参考文献: 《旧唐书》《说唐》《隋唐演义》等。#历史新知识
  • 辽沈战役第一枪:毛主席说关门打狗,为何离门400公里就开打?

    2024-03-20
    图片
    03:54
  • 从血洒边疆,到信佛禁杀,岑参如何从戍边转向佛寺
    岑参有20多首诗歌涉及佛寺、佛教、佛僧,虽然佛诗占岑参全部作品的比例很小,但这些诗歌内容和用典充满禅意,展现了岑参佛学功底的深厚。 岑参幼年丧父,跟从兄长学习生活,15岁便到嵩阳隐居,在长安的时候还一度隐居终南山。按照《岑参年谱》所说,岑参在这个时候游历了大量的佛寺,比如景云寺、游仙寺、崇济寺、云济寺、千福寺、磐石寺,并且和许多佛僧有了交集,比如有晖上人、谦道人、法澄上人、眼上人、郑和尚。但年轻的岑参立志出仕报国,对佛教的兴趣更多的是因为无法施展抱负而进行的哀怨。 757年,岑参怀着满腔热血,随北庭军入内地勤王,但遭到朝廷奸邪排挤,被贬为虢州长史,上任途中路过华岳寺,他回想自己的前半生,有过戍边杀敌的荣光,更多的却是在政治旋涡中的挣扎,于是写下了《出关经华岳寺访法华云公》,通过对比佛寺情景和官场污浊,展现了自己想要遁入佛门的愿望,所谓“欲去恋双树”。而更让岑参有所触动的是,同在西域当兵的友人,竟然回内地后便削发为僧,法号归一。岑参创作了《青龙招提归一上人远游吴楚别诗》,表达自己的感慨。此后的岑参虽然还在宦海沉浮,却越发感到厌倦。 765年,岑参任嘉州刺史,此后就常居蜀地,直到去世。晚年的岑参对佛教展现了巨大的热情。在梁州滞留期间,他在永安寺听禅师讲经,久久不愿离去,“门外不须催五马,林中且听演三车”。在《登嘉州凌云寺作》、《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等诗中,他又表达了自己依恋佛禅的情思。这两首诗也是学界公认岑参沉溺佛教的证据。在凌云寺,岑参产生了剃头的冲动,所谓“抽簪归法王”,就是在这种现实和归佛的挣扎中,岑参走完了最后的人生。 参考文献 任文京:《岑参边塞诗中的矛盾心态》,《河北大学学报》,2004年3期。 任文京:《论岑参的佛教情节》,《河北学刊》,2013年6期。#历史冷知识
  • 朱棣阅兵吓退帖木儿帝国?离谱谣言背后,真相到底是什么?

    2024-03-19
    图片
    04:28
  • 一生只见过两次面,却是最好的朋友,岑参和杜甫有什么关系
    作为诗人的岑参,一生有许多诗友,但作为最核心朋友圈的人,却是只见过两面的杜甫。杜甫在《渼陂行》中将岑参称为兄弟;在《九日寄岑参》中,杜甫更是直言“思君令人瘦”,可见二人的特殊关系。 岑参和杜甫有记录的见面仅有两次。一次是在天宝十年(751年),杜甫担任待制集贤院,而岑参从安西任上回京,二人在长安相遇,以诗酒助兴,堪称知己,《渼陂行》即创作于此时。这次相交,持续到754年岑参远赴北庭为止。相处时间为两年 。另一次是至德至乾元时期,这时期二人同在长安朝廷为官,相处时间约一年。但今天的研究认为从天宝以后二人相交来看,二人显然是旧友,并非新交,所以二人在751年以前必然已经认识。 今天推测,二人认识可能有两个时间。第一次是732年。当时岑参隐居在嵩阳,时间持续为10多年;而杜甫的祖墓在偃师,他常驻洛阳仁风里。这两地都离嵩阳很近。岑参是官僚世家,杜甫则有一个在文人中声望很高的祖父,所以岑杜两家可能有共同的亲朋故旧,必然有联系。最有可能的相识时间就是735年,这一年,唐玄宗在洛阳居住,岑参曾向朝廷投文章谋求出身。而杜甫也在734年从吴地返乡,在洛阳谋求科举。二人有可能在行卷的过程中有交集。 此外二人可能交往的时间则是在747年。这年杜甫在长安再次科举,但因为李林甫操纵,无人及第。而当时岑参为右内率府兵曹参军,也在长安。而杜甫的父亲为蒲城县令,此地距长安160里,杜甫经常出入长安,所以二人也可能是在此时相交。 肃宗德乾时期,岑杜还有宫廷的唱和诗,但不久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此后二人再未见面。虽然在代宗时期杜甫还有赠送岑参的诗歌,但岑参的回赠已经遗失。不久二人也相继去世。 参考文献 廖立:《岑参诗友考》,《郑州大学学报》1991年1期。#历史冷知识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