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度狼gg

度度狼gg

网易号

关注
980粉丝
2关注
1.3万被推荐
IP属地:辽宁

联众军棋网站长

8枚勋章

141次获得编辑精选

度度狼gg军史专栏。研究军事历史,弘扬军事文化。

  • 道路纷传,谍战新电影《红色特工》好评如潮,而且讲的又是辽沈战役期间,在锦州发生的故事,那必须得去认真学习观摩,咱是锦州人,咱还是军事历史的自媒体创作者嘛!
    看完是要写观后感的,影片总体来说,情节还算紧凑,也很有历史代入感,尤其是每一幕都给出了准确时间: 比如开场不久,地下情工、“国防部保密局”少校科长林希,奉毛人凤和地下党的双重命令,于1948年9月24日到达锦州! 此处应该有党卫军上校冯·迪特里希,秘密到达萨拉热窝的音乐,可惜没有听见。 然而当林希少校施施然从火车上走下来的时候,俺的心瞬间凉了半截:导演大人呐,开篇就露怯了! 确实,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城垣发起总攻,是1948年10月14日,可能编剧和导演因此有个错觉: 在之前20天的时间点,锦州的水陆交通应该还是畅通的,林少校从南京坐火车到锦州,理论上是没有问题地。 错到离谱也!要知道,辽沈战役的第一枪早在9月12日便已打响,最先动作的也并非东野主力,而是从建昌出发的东野11纵和三个独立师。 该纵在程子华将军的率领下,首先执行“截断北宁路”的任务。 程子华所部于9月14日攻克河北昌黎,9月17日再克北戴河车站,也就是说,从北平或者天津出关的铁路线,至9月17日,已经被东北野战军完全截断! 那么问题来了,林希少校,9月24日怎么还能坐火车前来?写日期有点弄巧成拙了。 有人会抬杠,人家可以先飞沈阳,再坐火车去锦州呢?拜托,从沈阳至锦州的铁路线,早在辽沈战役打响之前就被切断了。 否则南京疯狂命令沈阳主力撤往锦州,卫立煌为什么一直抗命不遵?过不去呗。 全剧的高潮拼杀,最后还是在列车上发生的,林希和老枪同志在城内折腾数日后,居然又一次坐火车离开锦州! 这也太低估东北野战军的战役部署能力了,围攻锦州之前,必然会提前封锁陆路交通。 所以剧情的时间线和历史事实,根本对不上,如果林希是坐飞机到达锦州,倒还说得过去。 因为东野封锁机场,已经是10月初的事情了,范汉杰最后获得的一些援军和物资,全部来自于空运。 至于城市细节,如今的“松坡路”是有的,可惜松坡路当年的位置,是在锦州城北4公里处,根本不是老城区的街道名称。 最雷人的,是地下党的接应地点之一,剧中说明为“城南码头”。 锦州临海不假,可是城区距离海边30多公里,当年也没有港口,城南又哪来的码头? 即便流经城南的小凌河与女儿河,也不具备航运的条件,从来没听过哪里有码头,这不是江南啊! 搞艺术的未必深耕军事历史,这个可以忍了,可是既然是拍红色电影,宣传严肃题材,并且弘扬伟大的辽沈战役,投资也不差那几个差旅费。 那么导演和编剧们,就不能来锦州实地考察一番吗?顺便吃点烧烤啥啥地。 叹息两声,最后还得说一句:锦州欢迎你!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 那臂章,谁注意看到啦?
    又一次被军装照震惊到了,出演“军政部次长”的黄志忠老师,终于正式穿着军装露面了,不得不说,中将军衔很合理,领章样式也很得体,不料中将次长一转身,左臂臂章展现出来的时候,再次亮瞎俺的双眼! 之前撰文说明过,剧中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军官,佩戴“78D”的臂章,已属大错特错,错在有违历史,因为当时的上海,已经不允许陆军正规部队驻扎。而华次长的臂章,居然又来个“87D”,这就属于常识性错误了! 臂章表示的意思,是军政部次长这样的高官,竟然隶属于警备南京的德械第87师,这不是开玩笑嘛!作为全国最高军政机关,军政部的二、三号人物,还得纳入一个步兵师的编制。。。就算华次长想去,87师也不敢收啊。 类似这样的军事机关,只需要在胸标上注明单位和姓名,根本不存在野战部队的臂章,完全是编导的画蛇添足。弄得军装标识好像挺专业,其实让人笑掉大牙,按这意思,军政部长何应钦也得挂个臂章呗,问题是,挂哪个军哪个师的?胡闹嘛。 也许有人会抬杠,军政部次长在87师兼个职不行吗?不行,差着辈份呢!当时的军政部除部长外,另设政务次长和常务次长各一人,因为剧中没有注明华桢他爹是哪个具体职位,所以才称为“二、三号人物”,但无论如何,在1936年的时候,黄埔生不够格当这个官。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历任军政部政务或者常务次长的有:陈仪、曹浩森、顾祝同、陈诚等人,前二位都是元老级人物,分别毕业于日本陆士和东京振武学校(委员长的学长),后二位也都是保定生,黄埔军校的教官,是黄埔生的老师辈。 当时第87师师长王敬久、第88师师长孙元良,虽然也是陆军中将,但是资历最多能当个师长,领先他们半个身位的胡宗南,也不过是代理军长,这已经是黄埔一期生能够晋升的最高军职,想成为统率机关的头头?至少在抗战爆发前,差着辈呢。 既然差辈,军政部次长咋可能在87师这个小庙里兼职?要兼,那也得是某路军副总指挥的档次,所以华次长佩戴一个步兵师的臂章,简直是驴唇不对马嘴,怎么形容呢,就好像咱八路军彭副总司令的胳膊上,佩戴着“115D”的臂章。 咋的,还得归林师长指挥不成?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 刘亚楼问责38军,李天佑怒骂113师,开国少将凭啥敢跟军长拍桌子?
    2024-04-27
  • 名将其人,也是这么复杂!
    1927年3月18日,北伐军第一军第1师的代理师长,在青红帮众的协助架桥之下,率兵直出闵行,军心已乱的北洋军大败而逃,两天后,第1师基本克复上海中心城区,正准备乘胜进军闸北时,突接北伐军总司令的紧急命令。 那位总司令企图借北洋残军之手,消灭或者削弱“上海工人纠察队”,因此密令第1师缓攻闸北,收坐山观虎斗之效。不料这位代师长(实职为副师长)对此命令不屑一顾,坚持督令部队杀进闸北,彻底占领上海市区。 总司令大怒,开始怀疑这位代师长的政治立场,第一军第1师那可是嫡系部队啊!而我党也看出端倪,积极对其展开争取,赵世炎同志甚至提出,选拔1000名精干纠察队员,直接参军加入第1师,从而改造这支队伍。 为什么这位师长,不服从总司令的命令,反而声称要把“总司令当反革命抓起来”呢?因为他的结拜兄弟张发奎,是武汉政府的军事台柱子之一,武汉方面当时还算是左派,对北伐军总司令大搞军事独裁,已经严重不满,甚至有“东征讨蒋”之意。 因此该师长的政治立场,更倾向于武汉方面,倒也不是他跟我党关系如何紧密,而是想暂时联合一切可以合作的力量,把矛头对准总司令。眼见第1师即将失控,总司令无奈之下联合桂系,调第七军进驻沪宁沿线,然后下达了第1师代师长的撤职令。 在第七军的武力监视下,在第1师内部黄埔生的集体反对下,代师长知道大势已去,只好交出部队,第1师随后也奉命调出上海市区,代之以收编的浙军周凤岐第26军,后面发生了什么,想必历史爱好者基本门清。 本来,总司令承诺给这位代师长5万块,出国考察旅游什么什么的,后来又变了卦,认为此人不可再重用,答应的巨款也黄了,不久同意其重回粤军部队任职,转任新编第2师师长,这跟第1师军事主官的份量,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这回轮到该师长大怒了,认定总司令不是个东西,从此以后,便跟张发奎抱在一起,以“反蒋”为中心任务,可惜屡战屡败,最后随张发奎残部退入广西,暂时在桂军中栖身,因为这个时候的桂系,也已经跟总司令翻脸了,兵戎相见中。 寄人篱下的滋味,并不好受,桂军上下,对客居广西的部分粤军,也多有冷眼,这位师长眼见局势如此不堪,遂离开部队前往九龙闲居。一直闲到1933年,才在陈诚的保举下,重新担任军职,摇身一变成为中央军的将领。 嗯,这就是名将薛岳的早期经历,以及他跟那位总司令的复杂关系,照片为担任第1师代师长时期。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 钢笔和命哪个重要?
    隐蔽潜伏在哈尔滨火车站的地下党员宋卓文,公开身份是一名铁路警察,他有一支那个年代很牛的派克金笔,权且不说怎么来的,或者一个小巡警哪来的如此奢侈品,反正人家就有。 这支钢笔别在胸前,是宋卓文跟另外一个同志宋医生,在车站接头时的信物,理论上说,这样的方式只能用一次,因为钢笔露过面有些显眼了。转过天来,宋卓文陪着鬼子警官在站前值勤,鬼子买烟打借条时,相中了这支钢笔。 于是借完了不还,愣揣在自己兜里了,宋卓文也没敢硬要。当天晚些时候,鬼子警官骗一个摆摊的小美女,去偏僻的仓库办什么营业执照,其实就是图谋不轨,结果小美女在激烈反抗中,摸到这支钢笔顺手刺向鬼子脖颈,当场重伤。 小姑娘跑了,宋卓文溜过来,顺势给鬼子来个“补笔”,终于送丫见了阎王。在哈尔滨杀死一个日本人,那可是惊天大案,特务科也根据伤口,基本判断出凶器可能是一支钢笔,到这个时候,钢笔已经成为了大麻烦,该扔扔,舍不得扔也得交给同志藏起来。 不的,宋卓文非但不隐藏凶器,还换个笔尖继续留在身边,而地下党唯一的补救措施,是提前安排好修笔铺子的维修记录,以证明换笔尖的时间,发生在鬼子警官死亡之前。 果然,宋卓文同宿舍的田小江,发现他夜里摆弄一支钢笔,并且是换过笔尖的,可疑,于是举报。特务科长关雪遂带着一大票警察,押着宋卓文,气势汹汹杀到修笔铺子调查,然后翻翻维修记录,分分钟证明宋卓文是清白的,跟日本警官之死没有关系。 看到这里,脑袋里始终绕着一句话,子曰“脱裤子放屁屁”。 这么重要的物证,如此会带来麻烦的一支钢笔,而且已经被鬼子警官硬抢去了,为什么案发以后不处理,非要带在身上招事呢?俺就不明白了,钢笔再昂贵再有纪念意义,难道还比命重要?一旦因此遭到特务的怀疑,岂非引火烧身? 还去安排修笔铺子做假证据,万一特务较起真来,把修笔匠也抓起来大刑伺候,再万一修笔匠熬不过招供了,那不是弄巧成拙?这样的谍战剧情安排,实在有点看不懂了,一分钟搞定没有后患的事情,整整用了半集时间来解释。。。 观众们,总也是有相当智商,不带这么蒙事的。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 1959年杜聿明被特赦,为何功德林里反响很大?只因一个身份很特殊
    2024-04-25
  • 哪个野战军最牛?专业点,再专业点!
    严格来说,五大野战军的说法是不专业的,解放战争后期,我军只有四个野战军的正式番号,即彭总率领的一野,刘邓首长统率的二野,陈粟首长指挥的三野,以及林罗首长领导的的四野。 前身则分别是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再往前捋,一些短暂授予番号的不计在内了,比如华中野战军,晋察冀野战军,山东野战军,晋绥野战军等等,战争期间有一个整合的过程。 所谓的第五大野战军,准确称谓是"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因为聂帅的华北军区正式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不设野战军司令部,在该军区建制内的三个野战兵团中,徐帅的第一兵团在山西作战,始终由军委直接指挥。 华北军区成立的同时,也就是1948年的5月以后,军委亦从陕北进驻华北的西柏坡,一度直接指了杨成武和杨得志兵团,因此华北军区野战部队,不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更没有野战军番号。 到底哪个野战军最牛?那是要分时段来讨论的,一概而论那是外行的理论,因为战争形势和各野战军的实力,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 在解放战争序幕期和初期时段,要属二野和中野的前身,也就是"晋冀鲁豫野战军"最牛,在1945年秋的上党战役中,刘邓首长指挥刚刚成立的三个野战纵队,以31000人的兵力,干掉了阎锡山35000多人马,基本吃掉了其精锐第19军,生俘中将军长史泽波。 这还不算完,痛打完北面的阎锡山后,刘邓挥师南下,又在邯郸战役中消灭敌第十一战区的两个军,其中第40军被基本全歼,战区副司令长官兼中将军长马法五被俘,高树勋率新编第8军起义,总计歼敌40000余人,开我军大兵团大打歼灭战之先河。 在1946年9月的定陶战役中,晋冀鲁豫野战军更是创造记录,首次全歼中央军的一个军,也就是整编第3师,中将师长赵锡田被活捉。 这个时间点上,西北野战军还没有成立,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也没有合并,而东北野战军干脆是接连失利,从辽宁退守吉林,再不久更是退过了松花江,这是不是历史事实? 在解放战争的拉锯期,由于刘邓率四个纵队挺进大别山,率先实施战略反攻,因此该野战军主力分拆使用,形成了大别山刘邓主力,豫西陈谢集团,晋南徐向前兵团的格局,所以分兵的后果是虽然调动了敌人,却影响了自身的整体发挥。 而这一时期的三野(华野)最牛,粟裕将军的大兵团作战指挥,越打越熟练,“愈打愈奇”,从1947年初开始,先后全歼了整69师,整74师,整46师,整73师等多支精锐,成为敌人最忌惮的部队。 关于这一点,敌人也是有评价的,因此在这个阶段,华野当面的敌人兵力最多,所谓的嫡系主力也最多。 大家要注意,东北野战军首开歼敌一个整军的记录,已经是1948年初,终于干掉了陈林达的新编第5军,在此之前,东野还处于“发育”和成熟期,至1947年冬,才从根本上扭转了东北战场的局面。 到了战略决战阶段,毫无疑问,已经发育成熟的东野最牛,这个没办法,东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胜利后,东野以及未来的四野,那是兵多将广大炮狠,完全碾压当面之敌。 四野几乎以一己之力,干掉了三大坨敌人:东北剿总、华北剿总和华中剿总,从白山黑水横扫到海角天雅,堪称纵横天下!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 抗战期间重庆政府最大的失误是啥?这一做法不仅是错误,更是罪行
    2024-04-24
    1跟贴
  • 居然还有读者认为,海军电雷学校比“陆军大学”还牛叉,这是对民国军事养成教育的极度外行所致,一个是大专甚至中专水平,一个是研究生文凭,这俩学历有可比性吗?
    所谓的“海军电雷学校”,其实就是给水雷敷设和鱼雷快艇这俩海军兵种,培养学员和“学兵”的学校,是在中日海军不在一个量级的情况下,南京当局的无奈之举,希望通过这两支专业队伍的建设,未来在长江上拒敌。 这个学校没有归属海军系统,而是划给“军政部”直辖,就是因为这俩专业,都跟传统意义上的海军,有一定的区别,属于“内河专业水上部队”,主要是配合陆军作战的,比如在要塞区布雷,用鱼雷快艇袭击日舰等。 在海军吨位与敌悬殊的情况下,水雷和鱼雷是长江防御的重中之重,所以层峰很是重视,但是学校级别并不高,它不是什么海军学院,至多算个海军专科学校,华次长说得没错:华祯在这里毕业以后就是个少尉,最多是中尉。 而“陆军大学”是当时的最高军事学府,类似于今天的“国防大学”,注意它不是面向社会或者面向什么高中招生的,而是面对“现役军官”!尤其是华祯已经考上去的“正则班”,更是陆军大学最正规的招生渠道: 1、现役军队的中尉至少校军官(中校以上只能报特别班); 2、之前至少接受过两年以上的正规军事养成教育,比如黄埔、保定、各类讲武堂等等。 3、至少担任基层军官两年以上时间。 你瞅瞅,这条件严不严格?也就是说,华祯在报考陆大之前,必然已经是中尉或者上尉军官,之前还得毕业于黄埔军校或者中央军校(按年龄后者面儿大),否则无论如何也达不到报考陆军大学正则班的条件! 那么陆大毕业以后,以华祯的条件,至少将授予少校军衔,起点高进步快,所以他爹对他转投电雷学校表示严重不满,这也才是《群星闪耀时》的爽剧特色: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俺不念了,改去读职业中专,主打一个任性。 无论是正则班还是特别班,考生任何一个条件不满足,理论上,都得校长特批或者特别推荐;同时还规定,军级以上参谋长,必须得是陆大毕业的,“陆大生”后来也逐渐成为中央军的骨干将领群体,比什么电雷学校毕业生牛叉多呐! 而陆军大学的校长,长期由黄埔校长兼任,直到抗战爆发,才暂由蒋百里代理。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 1936年秋,东北已经沦陷五年了,地下党组长邓铭远正着急完成一个紧急任务,给在上海的一对实业家夫妇,送去新的身份证件,以便让他们安全逃离上海,因为他们已经被日本人盯上了。
    孟氏夫妇此前在地下党的帮助下,一直给东北义勇军和东北抗联提供资金和物资,不幸的是,地下党在沈阳的联络人叛变了,他不仅供出了孟氏夫妇,也出卖了邓组长,情况遂急转直下。 本来,邓铭远回南京准备新证件时,已经安排孟氏夫妇离开住所,暂时躲进酒店里,还派出一位同志实施保护,但还是被日本特工发现了,杀手在酒店房间内,将三个人全部暗杀,只有孟氏夫妇的小女儿逃过一劫。 日本人还故意把邓铭远的身份,透露给淞沪警备司令部,于是在南京的邓铭远也遭到追捕,走投无路之下,他逃进了军政部华次长的府上,当时正举办寿宴。在这里,邓铭远遇见了自己曾经的学生、华二公子华祯海军电雷学校学员。 邓铭远相信华祯的为人,情急之下,把藏有新证件的一本书,拜托华祯送往上海,自己随后被捕。两天以后,当华祯赶到上海的酒店时,恰巧目睹孟氏夫妇等三人被杀,可惜没有看见凶手模样,同时意外救下了小女孩孟多慈。 孟多慈看见凶手穿着警服,加上她的可爱和央求,华祯最终决定留下来查出真凶,于是利用向远生的假身份,报考了正在招人的上海市公安局,并且动用关系混进了案发地所在的十六铺分局第4派出所,以便掌握案件资料。 邓铭远虽然被捕,但是他的小组成员还在,包括法租界警务处美女石督察、子衿成衣店女老板和老张等三人,还有一个没有唤醒的组员:第4派出所的队长陈浩,他们也在追寻凶手和寻找孟多慈,对华祯更是一时分不清敌我。 于是,我地下党、国民党军警机关,日本间谍组织,以及意外卷入此案的华祯,围绕孟氏夫妇被杀一案,以及保护或者争夺他们的遗孤孟多慈,展开了一场血雨腥风的暗战,事情很显然,日本间谍已经混入警队高层,而国民党是不干正事。 这不是剧透啊,是俺根据前六集的剧情,总结出来的故事脉络,暗战后面具体如何发展,还得继续看下去。顺便说一句,出演孟多慈的小女孩,未来绝对是个童星,演技大大超过真实的年龄,一大亮点。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 牛皮两次吹破了咋办?
    看见“东北行辕”上面露出的那个字了吧?那是个“席”字,这块牌子的全套标识是:“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也就是原来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行营”改称的,但是性质没有任何区别。 1943年林森车祸而亡,所以国民政府主席的职务,委员长又拿了回来,此时他已经完成了集权统治,不需要像1932年那般谦让客气了。只不过鬼子还没有投降,战事频繁,已经设立的各“行营”并未改称。 抗战胜利以后,重庆谈判开始,国内和平气氛很浓,“行营”这个军事化色彩很强烈的机构,不太合时宜了,于是纷纷改称“国民政府主席某地行辕”,意思还是那个意思:最高当局派驻某地,行使全权的军政单位。 比如什么北平行辕、东北行辕等等,行辕主任就是当地老大。作为头号军事嫡系,陈诚当时已经任“参谋总长”,也是头号军令长官,理论上要指挥全国军队的整训和作战,也曾经夸下海口,要在六个月内消灭我军。 如果从1946年6月算起,到1947年2月底恰好六个月,就是这个月,华东野战军取得莱芜战役的重大胜利,一战“抓了五万头猪”,坐镇徐州的陈诚,脸皮再厚也下不来台了:牛皮吹得山响,结果是损兵折将,咋跟朝野交代? 为了保护陈诚过关,徐州绥署主任薛岳成了替罪羊,被解除职务负责背锅,陈诚对薛岳有恩,这锅不背不行的!好容易过了这个关口,陈诚总想把脸面捞回来,琢磨来琢磨去,他认为华东陈粟强大,一点不好玩,东北好像有戏! 因为东北我军,暂时还处于劣势,于是陈诚一番活动,以参谋总长、海军总司令的身份,又兼任了“东北行辕主任”,既是最高军令长官,又是一地军政军令头目,简直都有些搞笑了,但是人家得宠,下面有意见也白扯。 这张照片,便是陈诚1947年7月初,到任沈阳时所摄,他还带着罗卓英等大批随员,并且是故伎重演,叫嚣六个月解决东北军事问题,结果东野将士分分钟教他怎样做人,六个月以后东野全面大反攻,陈诚又溜了,说要去上海养病。 两次牛皮吹破,陈诚成了笑柄。。。留一个问题,喜欢历史的朋友,能否认出跟陈诚合影的那位,是何许人也?答对的俺给点赞?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 东北五虎的首任军长,何故产生四名上将?只因韩先楚“搅乱”队形
    付费
    2024-04-21
  • 楚云飞配得上“委员长高足和阎长官红人”?从历史事实看绝无可能
    2024-04-20
  • 黄维把女儿送来的材料撕个粉碎!
    1943年3月,西南地区各部将领云集昆明,参加装备30个美械师的整训会议,会议期间,大家相约同游昆明西山,其中的第54军军长黄维,最是独树一帜。 黄军长带了长女黄敏南同行,因此大家在西山龙门合影留念时,黄敏南成为唯一一个入镜小囡。不久以后,黄维就因为顶撞何应钦,被解除军长职务,调任军委会中将高参。 淮海战役后期,风传黄维死于乱军之中,妻子和孩子们哭得死去活来,后来才听说没死,而是兵败被俘,关进了功德林改造,于是妻儿都赶回大陆,当然经常去探望黄维。 在周公的关怀下,黄敏南入读复旦大学,毕业后还分配到清华任职,堪称高级知识分子。黄敏南与父亲感情很深,只要条件允许,就去看望父亲。 期间黄敏南得知,父亲正在疯狂研制“永动机”,作为复旦和清华人,黄维南是相信科学的,经过研究考证,她认为永动机是违反科学原理的,就屡次劝说父亲,放弃这一徒劳的努力。 黄维听不进去,黄敏南就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带到功德林给父亲看,以证明永动机项目的不靠谱,结果材料被黄维撕得粉碎,黄敏南是哭着回家的,她的父亲是真倔。 有人说黄维坚持“研发”永动机,是为了逃避学习和改造,也未必尽然,因为黄维特赦后,周公安排他担任了政协文史专员,工资也是不低,在那个年代每月开200元! 结果黄维把大部分都工资,都用来购买资料和设备,继续在家里搞实验,甚至到了忘我之境界,所以他对永动机的执念,还真不全是为了逃避改造,就是性格有些偏执。 但是影响了出狱倒是真的,本来黄维在1959年的首批特赦内定名单上,因为学习和改造态度极其不好,被拿了下来。在那以后,他潜心于永动机,更不爱参加学习和讨论,于是特赦一拖再拖。 到1975年终于走出监狱大门时,黄维已经是垂垂老矣,从1948年底被俘算起,他被关押了整整27年!一声叹息。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 粟裕三打胡琏不胜,并非整11师如何强悍,而是这个纵队发挥不太稳
    2024-04-19
  • 1931年1月中旬,“林罗”率红四军接到了新的任务:部队分散筹款,目标是至少十万大洋,必须完成!同日发生了一件大事,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局”成立,这当然是苏区的最高领导机构,而任命的书记却还没有到职。
    新任命的苏区中央局书记,是政治局常委恩来同志,当时还没有到达苏区,在他没有履职之前,以项英代理书记,另有毛泽东、朱德、任弼时等九名委员,也就是说,当时在党内职务上,项英已经是毛主席的上级。 苏区中央局是在“江西小布”宣告成立的,项英随即主持召开了会议,决定撤销以毛泽东为书记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另组直属于苏区中央局领导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是我党的最高军事领导机构。 中革军委以项英为主席,以毛泽东、朱德为副主席,另以恩来同志、彭德怀、叶剑英、贺龙、刘伯承等20余人为委员,拥有对全国红军的指挥权,可见,这一时期项英的军内职务,也是毛主席的上级。 长征出发时,项英被留了下来,统一指挥苏区的党政军事务,因此,他没有经历湘江血战,没有参与遵义会议,不清楚毛主席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重新走上党和红军的领导岗位的,加之通讯不畅,项英心目中的毛主席,还是他曾经的下级“老毛”。 这一别就是三年多,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项英才有机会前往延安,并被补选为政治局常委,但问题是,对于毛主席领袖地位的确立过程,他一没有亲历,二也不是那么的服气,换位思考一下,也算人之常情,另外,期间还有王明路线的干扰。 返回皖南后,项英出任东南局书记和新四军军分会主席,对于延安的指示,尽管没有公开地抗命,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态度消极或者自做主张的情绪,肯定是有的;当时长江局的书记是王明,态度比项英还要恶劣,斗争其实很尖锐。 因此毛主席在这一时期,领导地位还没有得到绝对巩固,他曾经愤怒地说“我的命令,出不了这个窑洞”!具体所指,就是长江局和东南局的不听招呼,两地执行延安的方针政策多有偏差,对革命亦有损失。 到1940年底,重庆当局对新四军的企图,已经昭然若揭,毛主席迭电项英立即率军部转移,然而项英的习惯性使然,总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对毛主席的指示也不那么重视,拖拖拉拉,终有1941年初的皖南之殇。 所以解放战争时期,五大战略区的中央局书记,全部出自红一方面军,这是必须要理解的,只有这样,才能认真贯彻主席的指示。而在笔者看来,就算项英没有牺牲,结局也不会太好。。。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 不穿军装穿长袍的两员上将
    陈炯明叛变炮打大总统府,发生于1922年,正在上海搞投机炒股票的中正同学,鞋都顾不上穿就跑往广州,在军舰上随侍旬月,中山先生因此大为感动,这一感动,就许了个“参谋长”的要职。 次年初,在许崇智等部粤军的支持下,中山先生重返广州,陈炯明败逃。中山先生重建的指挥机构,叫作“陆海军大本营”,遂自任大元帅,然后论功行赏,提拔中正为“大本营参谋长”。 期间又延揽了一批军事人才加入,蒋参谋长低头一看,有个参谋模样英俊,居然还跟自己颇有渊源。此公名朱绍良,福建人氏,但是也曾经留学日本东京的振武学校,属于中正同窗。 并且朱绍良与何应钦、张群等人关系熟络,于是更加亲切,朱绍良早年军事能力还是不错的,之前在黔军混迹时,曾被誉为“黔军小诸葛”,跟后来桂系的白崇禧有一拼。 各方面因素叠加,朱绍良自然而然进入了小圈子,成为蒋参谋长的朋友,以及刻意拉拢的对象,所以朱绍良虽非黄埔系“八大金刚”之一,却也算中正的早期班底成员,北伐前夕,被蒋总司令调任第10师参谋长,起点是很高的。 此时的陈诚,还只是总司令部中校参谋,地位级别都比朱绍良差一丢丢。至1927年初,朱绍良已晋升总司令部参谋长,成为很受信任的嫡系将领,此时陈诚为师长,级别还是差了半个身位。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后来朱绍良的职位,始终居高不下的原因,某种意义上,还不能彻底把他划进杂牌范畴,1935年首批铨叙陆军二级上将,陈诚才叙了个中将,1936年初加上将衔。 之后经常性担任行营主任等高级职务,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淞沪战场跟陈诚、张发奎一起,各指挥一个方向的作战,级别类似于“集团军群”总司令,下辖两个集团军。 因此抗战中期以后,长期担任第八战区司令长官,坐镇后方兰州,什么胡宗南、傅作义、马鸿逵,理论上都是朱绍良的副手和下级。朱绍良其实忠诚度可以的,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仍被重用,担任过西南军政长官等要职。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当黄埔一期生逐渐冒头的时候,这批老资格的将领就靠边站了,职务地位都不低,但是兵权有限。 图为朱绍良和陈诚1936年的合影,没穿军装而穿长袍的原因,是因为西安事变刚刚和平解决,这俩大员同时被张、杨释放。看得出来,朱绍良确实“挺帅”。 只不过这个时候,两个人基本平起平坐了,陈诚窜升得很快!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 解放战争期间,敌军“由胜转衰”的决定性节点是啥?不是豫东战役
    2024-04-17
    24跟贴
  • 一个东方某选的主播,一嘴的娘娘腔,看着就烦,更烦的是,居然在直播时恬个脸说“918是个好日子吖,就要发嘛”!看到这里,真恨不得一鞋底子拍“他”脸上!
    曾有自媒体记者,在街头做随机采访,提问“百团大战”是啥时候的事,十个有十个不知道;再问“淞沪会战”哪年爆发的,十个有八个不清楚,擦,茅台配咖啡咋都知道? 这个秋日,也就是昨天那个屈辱的日子,头一次没有写东西,主要是感觉许多作者,会在这一天大写特写,自己也就无需要再凑这个热闹了,其实,这也是一种无奈。 每年的这个秋日,警钟按例常鸣,全国所有城市如此,就是在提醒国人,抗日战争如何艰苦卓绝,日本人亡我之心不死,结果呢,该知道的肯定知道,不知道的永远不想知道,叫不醒装睡的人。 所以在想,我们的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不是有些流于形式了?一年365天,不能总是到了某个日子,才走个流程,而没有让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和我们的未来,真正的不忘国耻? 在网络上,经常看见“抨韩”的文章和视频,老实说,自己对这个国家也没有一点好感,可问题是,无论是可口可乐还是日美汽车,都很难在韩国打开市场,人家还是有那么点劲头的。 反观我们呢?明星大腕休个假,去日本旅游是首选,不去都不好意思的那种,还记得《非诚勿扰》电影吧,葛大爷的感情纠葛,也得搬到日本去演绎一番,好像中国这么大,已然不够他们折腾了。 包括长得像外星人的那个某宝创始人,也在日本购了豪宅,大有在那里安度余生的架式,实际上,江浙沪赴日旅游购物,确实也非常时髦,不得不说,他们为拉动小本子的GDP,都做出了相当贡献。 某一天,当祖国统一之战打响时,或者我们的解放军,必须面对鹰酱脚盆鸡的联军时,那些给人家贡献的GDP,都将成为脚盆鸡制造武器弹药的材料,这个话一点都不危言耸听,看这国际形势,几年之内的事! 我不是一个极端民族主义者,但是对百年以来,多次打断和破坏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这个国家,充满着清醒的认知和必要的警惕,“九一八”不过是其中之一,地缘政治决定着,这种关系不可调和! 防空警报要拉,这是公开的警钟长鸣,但不能光注重形式,郑重建议,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对这个邻国罪恶过往的普及,必须“从娃娃抓起”,避免出现如今一问三不知的情况。 这些街头采访视频如果让曾经的敌人看见。。。怕不要笑掉大牙,恰如92年前,那个叫石原菀尔的家伙说:对付小六子,用竹刀就足够了!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 不穿军装穿长袍的两员上将
    陈炯明叛变炮打大总统府,发生于1922年,正在上海搞投机炒股票的中正同学,鞋都顾不上穿就跑往广州,在军舰上随侍旬月,中山先生因此大为感动,这一感动,就许了个“参谋长”的要职。 次年初,在许崇智等部粤军的支持下,中山先生重返广州,陈炯明败逃。中山先生重建的指挥机构,叫作“陆海军大本营”,遂自任大元帅,然后论功行赏,提拔中正为“大本营参谋长”。 期间又延揽了一批军事人才加入,蒋参谋长低头一看,有个参谋模样英俊,居然还跟自己颇有渊源。此公名朱绍良,福建人氏,但是也曾经留学日本东京的振武学校,属于中正同窗。 并且朱绍良与何应钦、张群等人关系熟络,于是更加亲切,朱绍良早年军事能力还是不错的,之前在黔军混迹时,曾被誉为“黔军小诸葛”,跟后来桂系的白崇禧有一拼。 各方面因素叠加,朱绍良自然而然进入了小圈子,成为蒋参谋长的朋友,以及刻意拉拢的对象,所以朱绍良虽非黄埔系“八大金刚”之一,却也算中正的早期班底成员,北伐前夕,被蒋总司令调任第10师参谋长,起点是很高的。 此时的陈诚,还只是总司令部中校参谋,地位级别都比朱绍良差一丢丢。至1927年初,朱绍良已晋升总司令部参谋长,成为很受信任的嫡系将领,此时陈诚为师长,级别还是差了半个身位。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后来朱绍良的职位,始终居高不下的原因,某种意义上,还不能彻底把他划进杂牌范畴,1935年首批铨叙陆军二级上将,陈诚才叙了个中将,1936年初加上将衔。 之后经常性担任行营主任等高级职务,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淞沪战场跟陈诚、张发奎一起,各指挥一个方向的作战,级别类似于“集团军群”总司令,下辖两个集团军。 因此抗战中期以后,长期担任第八战区司令长官,坐镇后方兰州,什么胡宗南、傅作义、马鸿逵,理论上都是朱绍良的副手和下级。朱绍良其实忠诚度可以的,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仍被重用,担任过西南军政长官等要职。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当黄埔一期生逐渐冒头的时候,这批老资格的将领就靠边站了,职务地位都不低,但是兵权有限。 图为朱绍良和陈诚1936年的合影,没穿军装而穿长袍的原因,是因为西安事变刚刚和平解决,这俩大员同时被张、杨释放。看得出来,朱绍良确实“挺帅”。 只不过这个时候,两个人基本平起平坐了,陈诚窜升得很快!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史海钩沉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