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见财经

侃见财经

网易号

关注
4.5万粉丝
2关注
1996被推荐
IP属地:广东

全景网新媒体总监

6枚勋章

看见不一样的财经!

  • 实际上,过分依赖线上流量,无异于为平台“打工”。
    今年一季度,虽然三只松鼠营收、净利润双双实现了大幅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同期,三只松鼠的利润率数据却出现了下滑,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7.4%和8.46%,而去年一季度分别为28.27%和10.09%。 除此以外,今年一季度三只松鼠的销售费用高达5.928亿,而去年同期的销售费用只有2.885亿,这就意味着今年的营销费用翻倍了。 其实,作为一家已经成立了十几年的零食品牌,三只松鼠追求流量固然没错,但“修炼内功”才是关键。 从成立至今,三只松鼠走的都是贴牌模式,即产品由代工厂生产,然后套上品牌包装的OEM模式。诚然,这种轻资产的商业模式推动了三只松鼠的快速发展,但随着体量的增长,这种贴牌模式已经成为三只松鼠发展路上的一个“枷锁”。 例如,贴牌模式由于没有自己的生产线,三只松鼠很难把控成本。跟同为零食巨头、但有生产线的盐津铺子对比,2023年盐津铺子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33.54%和12.47%,而三只松鼠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3.33%和3.09%,三只松鼠的毛利率比盐津铺子要低了10个百分点,净利率更是只有盐津铺子的四分之一,两者差距甚远。 除此以外,由于是代工生产,三只松鼠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据媒体去年11月的报道,在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有3000多条投诉中包含“三只松鼠”关键词。在这些投诉中,大部分是食品质量问题,发霉、有虫子、临期食品中有异物、没有生产日期……这些还只是普通的投诉,去年还有三只松鼠脱氧剂泄漏致孕妇误食的新闻登上热搜。 作为一家零食企业,在借助流量快速崛起后,是否有自己的生产线就成了核心竞争力,而这正是三只松鼠最欠缺的。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越来越多的资金在逃离三只松鼠。据媒体统计,过去一年,今日资本减持三只松鼠6.1个百分点的股权,IDG资本减持6.03个百分点的三只松鼠股权,上海自友松鼠投资中心退出了前十股东行列。 不可否认,今年一季度三只松鼠的业绩有了明显的好转,但想要迎来真正长久的复苏,三只松鼠要走的路还很长。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回看过去的这十几年,三只松鼠其实都在做一件事——追逐流量。
    2012年,嗅到了电商红利的章燎源,以坚果为主卖单品,创立了三只松鼠这个零食品牌。 伴随着电商的爆发,吃尽了电商流量红利的三只松鼠也同样开始了飞速发展。2019年,三只松鼠的营收来到了101.7亿,成功突破百亿营收大关,成为当时最成功的零食品牌之一,也同样是在2019年,三只松鼠在创业板成功上市。 然而,伴随着电商红利的消退,三只松鼠的股价也经历了漫长的下跌期。 从财报来看,2020—2023年,三只松鼠的营收分别为97.94亿、97.7亿、72.93亿和71.15亿,净利润分别为3.013亿、4.111亿、1.294亿和2.198亿,营收呈现逐年下滑的态势,其中2022年营收和净利润下滑尤为明显。 其实,在电商红利消退之后,三只松鼠也并非没有想过要放弃这种高度依赖线上的流量打法。据媒体报道,早在2018年,三只松鼠就开启线下分销渠道,当时主要入驻阿里零售通和京东新通路平台,覆盖终端门店数超40万家;到了2019—2020年,三只松鼠新渠道业务启动,建立平台分销及批发直供业务两大渠道,覆盖终端门店超54万家。 不过,相比于线上的风生水起,三只松鼠的线下布局却是困难重重。据三只松鼠在当时的规划,2021年三只松鼠分销业务收入预估在18亿元左右,计划2023年分销业务整体实现50亿元的年度销售目标;但从2023年的财报数据来看,三只松鼠的线下分销营业收入只有16.41亿元,仅完成了50亿目标的三分之一左右。 随着线下转型失利,2023年三只松鼠选择重新回到线上流量模式并开始布局抖音这个新平台。据媒体报道,2023年上半年,三只松鼠的第三方电商平台营业收入22.68亿元,其中,天猫系营收8.44亿元,同比下滑29.49%;京东系营收6.59亿元,同比下滑41.11%;抖音营收4.36亿元,同比增长28.61%,是三大平台中唯一营收上升的。 今年一季度,在抖音平台的加持下,三只松鼠的业绩大增——实现营收36.46亿,同比增长91.83%;实现净利润3.083亿,同比60.8%,这是其过去几年来交出过最好的一份一季报。不过,正如开头所说,现在抖音正处于爆发期,三只松鼠不过是吃到了流量红利而已,一旦抖音的流量下滑,三只松鼠恐又将会再一次陷入流量的“漩涡”。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低迷了很久的零食巨头三只松鼠,经营状况终于有了好转的迹象。
    4月17日,三只松鼠披露了2024年一季报,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三只松鼠实现营收36.46亿,同比增长91.83%;实现净利润3.083亿,同比60.8%。 拉长周期来看,这是过去六年以来,三只松鼠交出过最好的一份一季度财报。 财报发布之后,三只松鼠的股价出现了大幅的反弹,4月18日最高涨幅达到10.46%,最终收盘上涨7.79%,股价报收24.63元/股。自2月5日的最低点14.68元/股计算,不到两个多月的时间,三只松鼠的股价涨幅已经超过了50%。但从最高位算起,三只松鼠的股价依旧跌幅超过了70%,市值蒸发超过265亿元。 从这份财报来看,一季度三只松鼠的经营状况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善,而这主要归功于抖音平台带来的红利。从去年开始,三只松鼠定下了“抖音+N”的经营策略,从电商平台向短视频直播平台转型。 不可否认,转向抖音确实带来了不错的效果,但从本质来看,这一策略依旧还是在追逐流量,三只松鼠并未摆脱被流量“绑架”的命运。 当下,三只松鼠依靠抖音红利业绩重新开始增长,但是,没有“长红”的平台,如果还是围绕着流量做文章,可以预见,在经过这一轮短暂的反弹之后,三只松鼠又将会再一次陷入流量的“漩涡”。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拯救万达商管之后,太盟投资集团与单伟建的步伐并未停歇,而是选择了“继续扫货”。
    根据市场消息,4月20日下午,由南通市海门区政府牵头,中南建设控股股东中南城建与太盟投资集团及江苏资产等机构洽谈债务化解、股权交易等合作。 此消息获得了中南建设的证实,受此影响,4月22日,中南建设股价一字涨停。但随即深交所就向中南建设下发了关注函,要求公司就上述媒体报道等事项所述事项的真实性做出说明等。 根据资料显示,中南建设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陈锦石,曾是江苏南通首富,随着中南建设陷入困境,陈锦石个人也陷入到了危机当中。 4月18日晚,中南建设发布公告提醒,截至当日,公司股票收盘价已连续10个交易日均低于1元/股,存在可能根据前述规定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而这已经是该公司第二次提示退市风险了。 根据其公布的销售数据,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一季度,中南建设累计合同销售额仅47.3亿元,同比继续减少38%。也就是说,中南建设最大的问题实际上还在销售端。 4月22晚,中南建设发布了2023年财报,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总营收为684.88亿元,同比增长16.01%;净亏损52.92亿元,同比下降42.37%。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中南建设连续第三年亏损。不仅如此,2023年该公司新增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合计30.85亿元。 其财报发布之后,中南建设同时也发布了《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及停牌的公告》,自4月24日起,该公司股票简称将由“中南建设”变更为“ST 中南”。 据该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中南建设总资产约为2269亿元,总负债为2068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91%。 深交所的关注函以及这份巨亏的财报,对于中南建设而言,无疑不是好事,但是如果太盟投资集团此时真能伸出援手,那么也有可能彻底盘活该公司的资产。对于这家曾经的2000亿地产巨头而言,如果太盟投资集团参与属实,那么未来渡过难关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太盟投资集团掌舵人单伟建此前曾公开发文表示看好地产,他认为中国不存在供应严重过剩问题,只是需求和价格受到政策抑制。 而太盟投资集团也言行一致,逆势抄底了万达商管。我们认为,随着国内地产行业泡沫的逐渐出清,太盟投资集团与单伟建的抄底动作不会停止,当下的抄底动作只是一个开始。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为了挽救风雨中的万达,王健林做了很多妥协,包括出售万达最核心的资产。
    4月9日,北京万达广场实业有限公司发生股权变更,这次变更对于万达而言意义重大,因为该公司持有北京万达广场,就是万达总部所在地。 时间回拨至十六年前,王健林意气风发的将集团总部从大连迁往北京建国路上的万达广场,这一次迁出,对于王健林而言,是人生的历史性事件,也是万达走向全国和全球的关键节点。 踏着地产风口,短短数十年时间,王健林完成了人生的“三级跳”,成功的坐稳了中国首富的宝座,其最辉煌的时刻,甚至马云都要忌惮三分。 十六年后,造化弄人,行业的困局,困住了万达,也“困住”了曾经的首富王健林。 此次股权变更完成之后,原全资股东大连万达商管和肖广瑞、侯鸿军等一众万达系高管退出,取而代之的是持股99.99%的坤华公司,和持股0.01%的坤元辰兴公司。 而这两家公司的背后,正是新华人寿保险和中金资本。 据悉,此次出售万达总部,与此前出售其他城市的万达广场目的一致,仍为缓解流动性压力。 “脱手”了北京万达总部之后,王健林紧接着又“脱手”万达电影。 一轮又一轮的股权变更,预示着万达系正在平安落地。 4月16日晚,万达电影发布《关于间接控股股东股权转让完成暨公司控制权变更的公告》,公告显示,万达文化集团、王健林,分别转让所持万达投资20%股权、1.2%股权,4月15日已办理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至此,“儒意系”旗下中国儒意、儒意投资,合计持有万达投资100%股权,王健林与万达投资彻底分割,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柯利明。 这意味着,万达电影正式易主,王健林的电影梦彻底结束。 回望王健林创业三十多年以来,走到今天,实际更像是一个行业的缩影,接连出售核心资产,更像是一场无言的落幕,代表着王健林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不过,王健林近期罕见新增一笔对外投资,引发了外界的关注。天眼查信息显示,珠海万达锐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原全资股东大连万达商管集团退出,新增王健林为全资股东。值得注意的是,王健林本人已有多年没有新增对外投资项目,目前珠海万达锐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为其名下唯一一家100%持股的企业。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王健林是不幸的,同时也是幸运的。
    对赌失败后,让外界没有想到是,王健林以及万达会以这样的方式落地。 时间的钟拨回五个月前,万达商管上市依旧没有进展,对赌期临近,王健林的资金压力陡增,庞大的资金缺口,成了王健林的心病。 尽管从年初开始,王健林为了应对万达商管可能不能如期上市,开始处置核心资产万达电影的股权换取宝贵的现金流。 然而,这一切的努力最终没能换来最好的结局。尽管出售万达电影获得了部分现金流,也降低了万达系的负债,但是万达商管上市仍差临门一脚。 大部分时候,形势比人强,对于曾经的首富王健林而言,亦是如此。 当外界猜测王健林因为此次对赌失败支付多少赔偿金时,一份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曝光在大众视野当中。 不得不说,在生死抉择方面,王健林的魄力鲜有企业家能与之匹敌。 12月12日,万达官网随即就发布了一则消息,太盟投资集团与大连万达商管集团共同宣布签署新投资协议。 根据新投资协议,太盟投资将联合其他投资者,在此前的投资赎回期满时,经大连万达商管集团赎回后,对珠海万达商管再投资。其中,大连万达商管持股40%,为单一最大股东,太盟投资等数家现有及新进投资人股东参与投资,总计持股60%。 三个多月后,这笔资金落地。王健林持有的大连新达盟商管,获得5家机构,合计600亿元的投资。 代价是,王健林彻底失去了万达商管的控制权。 对于王健林而言,一辈子的心血最终以“他人嫁衣”的方式画上了句号,着实让人唏嘘。但对于万达而言,能以这样的方式得以保全,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此次投资完成之后,万达商管的估值将下降至1000亿,这笔交易完成之后,预计王健林的家族财富还将缩水,有机构预测只剩下了200多亿。与王健林家族的落寞相比,太盟投资集团与单伟建却在此次收购案中一鸣惊人,名声大振。 值得注意的是,太盟投资集团与单伟建的押注不仅仅只有万达,其在地产市场的扫货动作已经开始。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一夜跌没1968亿,发生了什么?

    4小时前
    3跟贴
    图片
    03:06
  • 业绩大增,净利润突破100亿!长安汽车“稳了”?

    4小时前
    1跟贴
    图片
  • 业绩大降28%,股价崩了!“疫苗茅”怎么了?

    5小时前
    图片
  • 阿斯麦一季度业绩出现下滑,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均有一定的负面的影响。受此影响,英伟达的股价当日也出现了下跌。
    当下的英伟达的动态市盈率已经超过64倍,且随着台积电、阿斯麦等半导体产业链巨头业绩的下滑,英伟达的业绩增速可能会放缓,这也是英伟达股价出现暴跌的诱因之一。 从长远来看,因为全球AI产业爆发,该行业成为全球风口,进入景气周期,不少企业开始布局大模型,其对算力的需求增加迅猛,英伟达的需求出现暴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从元宇宙项目开始,由于落地难度较大,商业化进程缓慢,最终该项目被各大企业无限的推迟,甚至很多企业都不再提元宇宙相关内容。 综合而言,尽管AI在商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且GPT的确有了实质性的进步,但是其距离全面商业化的路程并不短,以当下大模型的这种消耗,其能产生的收入远远不及投入的消耗。因此,我们认为未来两到三年之内,AI行业将会进入挤泡沫阶段,届时英伟达将价值回归,此次大跌也算是一种信号。 #2023,我看见#
  • 进入2022年之后,全球新能源产业的风口逐渐过去,作为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特斯拉开始跌下“神坛”。此前,被誉为“女巴菲特”的凯西·伍德曾因为押重注特斯拉,一战封神。但因为其持有特斯拉仓位过重,后来随着特斯拉股价下跌,近几年凯西·伍德旗下基金表现均不如人意。
    另外,更为重要的是,马斯克曾因特斯拉股价的大涨,一举成为全球首富,也是第一个身价突破3000亿美元的世界首富。其也因为特斯拉股价的下跌,丢掉了全球首富的位置。 从当下的美股判断,进入2023年之后,因为AI站上风口,英伟达也几乎复制了特斯拉一样的走势,未来大概率命运也会相同。目前,特斯拉的产能已经开始出现过剩,该公司也宣布将裁员10%。 作为全球新的风口,AI领域目前还处于讲故事阶段,且大模型的应用距离全面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因此,我们认为全球AI领域,未来可能会进入挤泡沫阶段。 根据此前全球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发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财报显示,公司一季度销售额为52.9亿欧元,同比下降22%,环比下降27%;净利润为12.24亿欧元,环比下降40%。 财报发布之后,阿斯麦市值单日蒸发超272亿美元。 #2023,我看见#
  • 全球芯片巨头企业英伟达,也撑不住了。
    周五,美股科技股领头羊英伟达大跌10%,总市值跌破2万亿美元大关,单日市值蒸发超21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350亿元。 此次暴跌,终结了英伟达自2023年10月以来的上涨趋势。据悉,这也是美股企业单日跌市值蒸发创记录的一次。 实际上,除了英伟达,本周美其他科技股市值蒸发也相对较多,例如,苹果市值蒸发1780亿美元,微软市值缩水1690亿美元,亚马逊市值蒸发1180亿美元…… 由此可见,此次下跌不是一家的问题,而是美股整体估值比较高的问题,英伟达的下跌也释放出了一个信号。那么,英伟达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跌幅?是否代表AI的行情结束? 侃见财经认为,英伟达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跌幅,实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一样的剧情曾在特斯拉身上也上演过。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百亿”蒙牛,跌没了1300亿!

    1天前
    6跟贴
    图片
    04:15
  • 王健林的“白衣骑士”,继续疯狂“扫货”?

    1天前
    5跟贴
    图片
  • 零食巨头三只松鼠,四年跌没了265亿

    1天前
    3跟贴
    图片
  • 今年年初,全球光刻机巨头阿斯麦计划从荷兰迁往其他国家或向海外大举扩张。该消息一经传出,荷兰政府立马坐不住了。
    随即,荷兰政府成立“贝多芬计划”工作组,由首相马克·吕特亲自领导,从而阻止阿斯麦的外迁。 在当下全球芯片产业大爆发的背景之下,阿斯麦一旦离开或向海外扩张,对于荷兰来说,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打击。因此留住阿斯麦就成了荷兰政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那么,这家享誉全球的光刻机巨头为什么突然就想离开荷兰呢? 实际上,抱有这种想法的企业,并非只有阿斯麦一家。近年来,曾有多家大型企业因税法问题离开荷兰,例如壳牌和联合利华。 此外,2023年11月的潜在的反移民政策,则是阿斯麦做出上述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悉,阿斯麦在荷兰的2.3万名员工中,非荷兰籍员工占比约为40%,而留在荷兰就业的海外留学生是该公司主要劳动力来源之一。 如果该方案实施,那么将极大的增加阿斯麦的用工成本。 为确保阿斯麦不将业务迁往他国,荷兰政府也不惜重金,将拿出25亿欧元挽留阿斯麦。阿斯麦全球总裁彼得·温宁克曾表示,“限制劳动力迁移的后果是巨大的,我们需要这些人进行创新。如果在荷兰招募不到足够的人才,我们将搬去其他可以发展的地方。” 进入2023年之后,AI行业的爆发式发展,人工智能在更多更深层次的应用,极大的助力了芯片行业,而英伟达也在这个大背景之下,一跃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芯片公司。而阿斯麦作为全球芯片产业链最重要的一环,也天然的成为了受益者之一。 表现在股价上,有统计显示,去年十月至今年三月初,阿斯麦的股价涨幅超过了70%。侃见财经认为,尽管阿斯麦一季度业绩有所下滑,二季度业绩展望也不及预期,但从长远来看,阿斯麦在全球芯片市场的竞争优势依旧明显,可替代性也不强,因此未来阿斯麦的市场依旧广阔,扩张的步伐还会继续。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作为半导体产业最重要的一环,光刻机对于整个芯片行业至关重要,但光刻机最早的发明者却不是阿斯麦,而是美国地球物理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大卫·曼恩公司。
    1961年,大卫·曼恩公司研发出了“971型光刻机”,由于该公司生产的这款设备很好的解决了行业的难题,因此==“971型光刻机”一经面世,就遭到了IBM、德州仪器、飞利浦等公司的疯抢。该公司也因为这款产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光刻机也衍生出了一个独立的产业。 光刻机的重要作用以及成功的商业化,很快引发了行业的巨震,不少科技企业开始跃跃欲试,准备研发自己的光刻机。 1962年底,飞利浦公司物理实验室考察团参观贝尔实验室。参观期间,贝尔的研究人员向他们展示了自己开发的半导体芯片。由于这些芯片做工精致,飞利浦公司物理实验室主任皮特·哈依曼就将一片芯片带回欧洲,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当时,一位刚入职不久的职员弗利茨·克洛斯特曼,很快被调到了实验室的光化学研究小组,并且负责为飞利浦开发光刻机。 1963年,飞利浦从大卫·曼恩公司重金购入了一台1080型光刻机,而克洛斯特曼作为技术服务人员,参与了对该光刻机的组装。通过其深入的了解与不懈的研究,1966年克洛斯特曼最终获准自行研发光刻机。 令外界吃惊的是,仅用了一年时间,克洛斯特曼就制造出了一台重复曝光光刻机的原型机,但不幸的是该项成果并未引起飞利浦公司物理实验室高层的重视。 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飞利浦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其打算出售非核心业务渡过难关,这项光刻机业务才被摆上了“货架”,准备出售。 当时一家毫无名气的公司——先进半导体材料国际有限公司(ASM)注意到了这项技术,当时这家公司的创始人阿瑟·德尔·普拉多,就想买下这块业务,但被飞利浦公司拒绝。 1983年,飞利浦公司财务困境愈发严重,其光刻机业务已经穷途末路。一次偶然,飞利浦科学与工业部技术董事乔治·德·克鲁伊夫在报纸上看到了关于ASM的报道,因为ASM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且规模已经做大,因而他将该公司的情况汇报给了飞利浦的高层,于是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最终,在双方的协商下,飞利浦和普拉多各出资210万美元,成立一家新的公司,名字叫做先进半导体材料光刻公司,这家公司就是阿斯麦的前身,股权占比方面,两家公司各占50%。 由于生不逢时,该公司成立之后,业务并没有很快地开展,由于当时半导体行业已经被日本占领,且尼康、佳能等企业的光刻设备也已经在全球形成规模。因此,合资公司的处境比较艰难。 为了“突围”,普拉多找来了磁流体工程学硕士和天体物理博士斯密特,而正是这位牛人,改变了阿斯麦的命运。 1985年,斯密特带领团队研制出了精度更准确的光刻机PAS2400。因为这款设备,阿斯麦的命运终于在1986年迎来的转机,但戏剧性的是,尽管阿斯麦的产品打开了市场,但是由于斯密特的激进以及前期巨量的投入,因此合资公司的财务状况非常糟糕,不仅如此,阿斯麦还严重拖累了两家母公司。 最终,斯密特遗憾的离开了公司,ASM也被阿斯麦给拖垮了,为了避免公司破产,普拉多选择了撤资,其股份以及债务由飞利浦承担。也许是阿斯麦命运足够的坚韧,在其破产之际,刚成立的台积电给了其一大笔订单,其要购买17台全新的PAS2500,因为这笔订单,阿斯麦才躲过了一劫。 1991年,阿斯麦的新产品PAS5500敲开了IBM的大门,IBM已作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它的加持,让阿斯麦一骑绝尘,最终成长成为了全球光刻机巨头。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全球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业绩也撑不住了!
    4月17日,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公司一季度销售额为52.9亿欧元,同比下降22%,环比下降27%;净利润为12.24亿欧元,环比下降40%。 这份下滑的财报发布后,阿斯麦的股价应声而跌。截至当日收盘,阿斯麦股价大跌7.09%,市值蒸发超过27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68亿。 众所周知,阿斯麦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最重要的巨头之一,其旗下公司所生产的EUV光刻设备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半导体行业的核心设备制造商,阿斯麦在芯片行业内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据悉,目前全球芯片企业所生产最高精尖的芯片所需的EUV光刻设备,均来自于阿斯麦。因此,其业绩的下滑对于全行业而言,均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此外,今年一季度阿斯麦的新增订单额为36.1亿欧元,远低于市场预期的51亿欧元。而2023年第四季度,阿斯麦的订单金额为91.9亿欧元,创出了新纪录。这个数据意味着,阿斯麦一季度订单金额下降超过了三分之二。 有分析认为,阿斯麦的最新财务结果并不是许多投资者所希望或预期的数字。在经历了去年四季度的爆发式增长之后,由于其不规律性,第一季度的订单金额预计会减少,但它们的下降幅度比预期更糟,并且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警示信号。 阿斯麦首席执行官Peter Wennink此前曾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对2024年全年的展望不变,预计下半年将强于上半年,这与行业从低迷中持续复苏的情况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阿斯麦此前曾表示,由于出口限制等因素,预计今年中国的销售额将影响10%至15%。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根据统计显示,伯克希尔目前从这五大商社中的获利已经超过了2万亿日元,约合129亿美元。
    作为全球最著名的投资人,巴菲特投资策略的调整一般时间周期都比较长,且一般完成投资之后,轻易不会改变策略,自2016年其买入苹果公司以来,该笔投资已经数次救伯克希尔业绩于水火之中了。事实证明,这也是巴菲特近十年最成功的投资。 侃见财经认为,当下巴菲特选择继续发行日元债,在未来日元进入持续加息周期前,提前锁定这笔低利率资本,对于伯克希尔的投资收益来讲,无疑是利好的。且随着其在日本的投资的扩大,最终巴菲特也会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2019年,伯克希尔发行了首只日元债,作为日元债最大的海外发行商之一,在过去的40次发债当中,其中有32次选择了日本。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本次发债,伯克希尔一共发行了约101亿美元。 侃见财经认为,巴菲特之所以大规模的发行日元债,主要还是为了买入更多的日本股市的股票。 早在2020年8月,巴菲特首次宣布持有伊藤忠、丸红、三菱、三井和住友这五大商社5%的股份。其后,巴菲特便一发不可收拾,不断的买入日本股市的股票。 在巴菲特的加持之下,日本股市一路走高。 2023年6月,伯克希尔持有五大商社的持股比例继续提高,其中持有伊藤忠以及三菱的比例已上升至8.5%,其余几家皆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到今年2月,巴菲特在给股东信中表示,伯克希尔公司已经持有五大商社约9%的股份。对于未来何时出售这几家公司股份,巴菲特表示伯克希尔持有时间计划是10年至20年,由此可见,短时间巴菲特还将继续持有。 从当下伯克希尔的发债情况来看,也不排除伯克希尔买入除五大商社以外的其他日本公司的股票。 由于巴菲特的不断买入,国际资本市场以及日本国内资本市场对于股市的信心进一步增强,日本股市前段时间创出了34年以来的新高。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