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杨晨 图片由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提供

花条蛇属(Psammophis)隶属于花条蛇科 (Psammophidae),该属目前已描记有34种,主要分布于非洲,其中只有少数种类发现在非洲以外,例如阿拉伯半岛、中东和亚洲大陆。目前,花条蛇属中已知有6个物种在亚洲有分布,中国仅有花条蛇(P. lineolatus)1种分布。花条蛇因其行动极快,又名“子弹蛇”,是生活在荒漠、半荒漠的典型蛇类代表,其分布横跨整个亚洲中部干旱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吐鲁番花条蛇Psammophis turpanensis 郭宪光 摄

5月25日,记者从中科院成都生物所获悉,近日,该所在新疆艾丁湖畔发现花条蛇属新种——吐鲁番花条蛇(Psammophis turpanensis Chen, Liu, Cai, Li, Wu and Guo, 2021)。迄今为止,吐鲁番花条蛇是唯一模式产地位于新疆的蛇类,也是新疆唯一的特有蛇类,还是花条蛇科、属蛇类唯一由中国学者命名的物种。

吐鲁番花条蛇是花条蛇属在我国分布的第2个物种,也是已知的世界陆生动物模式产地海拔最低的物种。因为该新种目前仅知产于模式产地艾丁湖以及邻近托克逊县夏乡,而“吐鲁番”就是以艾丁湖为中心向下凹陷,最低处海拔−154.31 m的陆地区域,系“世界内陆最低点”。

该报道相关研究成果以“A new species of Psammophis (Serpentes: Psammophiidae) from the Turpan Basin in northwest China”为题发表在在国际著名分类学期刊Zootaxa上。

研究人员郭宪光告诉记者,吐鲁番花条蛇的发现支持了最初的预测,即花条蛇属在亚洲极有可能有隐存多样性。“有趣的是,1838年以全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之东畔(哈萨克斯坦的曼格斯陶地区作为模式产地,德国自然科学家勃兰特(Johann Friedrich von Brandt)命名了花条蛇。180余年后,我们在世界内陆最低处艾丁湖之畔,发现了其姐妹种吐鲁番花条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条蛇( 红色圆 )和吐鲁番花条蛇( 绿色圆 )绿色五角星表示模式产地的样品采集点

他认为,吐鲁番盆地在面积如此小的地区集中了多种特有物种,是干旱区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我们理应加强对该地区生态环境及栖息地的保护,从而保护这些珍贵而独特的生物资源。

“一个地区生物区系的演变过程通常和地质气候变化紧密相关,在山脉隆升期间,地貌的异质性增加会产生大量的地理隔离机会和生态位分化,从而诱发本地物种的形成。吐鲁番花条蛇与花条蛇的分化时间估算为~5.88 Ma(95% HPD: 4.44−7.32 Ma),这与天山在7−2.58 Ma之间的强烈隆升相吻合(Sun et al., 2004)。”郭宪光认为,这表明了两个姐妹种可能与晚中新世-上新世天山快速隆起而引起的异域隔离分化有关,一些祖先种群可能被滞留在吐鲁番盆地,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吐鲁番花条蛇种群,其生态位可能向适应更干旱的低海拔生境转移。“另一方面,在吐鲁番盆地发现有花条蛇分布,这又暗示了两个姐妹种在吐鲁番盆地可能存在二次接触。这个话题非常有意思,有待今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