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孕育新希望,新起点更需新作为。2019年4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大同市灵丘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贫困的退出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灵丘县坚持“四个不摘”,努力在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效上下功夫,全力推动脱贫攻坚从“打赢”向“打好”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三级干部齐心协力 巩固脱贫成效再显身手

“新闻发布会的当天,天津的六家企业就与县里的企业签订了农产品产销协议。”去年7月30日,灵丘县委、县政府在北京举行“灵秀灵丘”县域公共品牌新闻发布会,灵丘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负责人李兴旺谈到发布会成效时依然激动不已。

灵丘县位于农作物生长的黄金地带——北纬38°—39°地区,是优质小杂粮的重要产地,全县杂粮品种涵盖“谷、黍、麻、麦、豆”大部分种类,特别是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的苦荞,在周边地区享有极高声誉。让优质农产品走出深闺香飘海内外,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为了加深大众对灵丘县公共品牌的认识,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品牌影响力,县委、县政府积极筹划,全力推动,发布会的成功举办赢得极高的评价。

脱贫攻坚是一场真刀真枪、常抓不懈的硬仗。摘掉了贫困帽并不意味着没了责任和担当,灵丘县摘帽不摘责任,继续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和统揽全县全局的工作来抓,对标一流、持续发力,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发展。

白崖台乡王巨村薛记平养牛规模扩大了,需要动力电,县电力公司获悉后,主动上门了解情况。激动的薛记平逢人便讲:“俺寻思已经脱贫了,这事肯定不好办了,没想到人家这么用心用情!”

灵丘县县、乡、村三级干部不甩包袱、没有歇歇脚的意识,扶贫工作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能量不弱。“三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持续推进,同时,乡村两级书记对未脱贫的贫困户和易返贫户分别进行一月一回访、一周一回访,准确了解群众实际需求,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措施、解决困难。包乡县领导坚持每周至少深入乡村一次;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各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保证每周至少两天驻村。一项项坚实的帮扶措施,让老百姓尝到甜头,脱贫成果更加稳固。

02

产业扶贫不松手 着力发展新产业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灵丘县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群众脱贫的重中之重来抓,结合区域资源、自然禀赋、人文环境和位置条件,强化精准扶贫政策与产业对接,着力抓好产业培育、发展、壮大工作,构建了“一区、一带、两园、三级基地”产业扶贫大格局,带动15947户贫困户稳定增收1000-3000元,产业扶贫可谓是挣回了“真金白银”。其中以“有机农业+生态旅游+美丽乡村”为发展模式的车河有机社区,成功走出了一条“升级版”的产业脱贫路子,“车河经验”作为减贫案例搬上了“中国扶贫国际论坛”。

“产业是脱贫之基、致富之源、强县之本,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巩固脱贫成效,就必须扭住产业,下一步咱们在产业上努力的方向是做强已有产业,积极发展新产业。”这是灵丘县在全县巩固脱贫成效大会上的部署。

为了巩固脱贫成果,灵丘县实施产业扶贫固本行动。在持续做大做强原有特色农业项目的基础上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投入1200万元在4个乡镇实施黄花种植项目,投入3500万元在12个乡镇实施了食用菌产业种植项目,再投入500万元实施月亮湾有机苹果园项目,投入500万元实施工场化养鱼项目,投入8118万元在13个安置点布局了5个扶贫车间类项目,7个扶贫工厂类项目,1个扶贫产业园项目。进一步加快有机旱作全域化步伐,推进车河、御射台、边台、烟云崖、沙岭台、花塔六大有机社区建设。同时,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应贷尽贷”,共为4408户贫困户发放金融扶贫小额信用贷款21852.24万元。

在边台有机社区投资建设的8万棒“玉木耳”基地,4个大棚的玉木耳已经采摘了三茬。“结果比预想的还成功,销售也不错,一个大棚保守来说收入10万元没问题。这项收入主要用于全村30多户贫困户分红,我们准备继续扩大规模!”村委会主任胡二良说。

在白崖台东长城村村东,一排排标准化塑料大棚内一派忙碌景象,村民们正忙着平整土地,抢时培植羊肚菌。“去年春季,我们邀请农业专家尝试种植羊肚菌,非常成功,17个大棚三个月就建起来了,干羊肚菌一斤市场价在800—1000元之间,一个大棚能产30斤干货,这个收入非常可观!”村民陈继生乐呵呵地介绍,“为了进一步拓宽菌类种植,我们又进行了灵芝、粟蘑种植实验,实验也非常成功。”

03

乡村振兴不松懈 文明新风扑面来

为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中住房安全的突出短板,灵丘县建设高标准安置点13个,109个深度贫困自然村、20个行政村全部搬迁,14471名群众搬入新居。与此同时,全县危房实现“全部清零”。按照“今天移民搬迁点、明日乡村俱乐部”的目标定位,结合“星级村”创建工作,打造了龙渠沟、小寨等集美丽乡村和旅游示范村建设为一体的移民安置点,建成了可容纳2000人的五保户供养中心——存孝公寓,逐步实现全县五保贫困户全部集中供养,同时,引进目前国内最大的风电供暖示范项目保障整个庄头安置区的供热。灵丘县群众实现居住条件从“危”到“安”向“宜”转变。

“看看这条件,城里人有的,我们也有!走的是柏油路、住的是安全房、喝的是甘甜水、用的是敞亮电,五堆四乱不见了,信息畅通了,啥时想洗澡啥时洗,神仙的日子!”在灵丘县最偏远的花塔村,村民孙拴富乐呵呵地说。

乡村振兴,首先要解决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完善基础设施,补齐发展短板。灵丘县继续整合交通、住建、环保、农业等专项资金集中投向农村,以就地城镇化为目标,全面保障农村居民出行、住房、饮水、如厕等需求,让农村像城市一样便利。全县村村都设置了保洁员、安装了路灯,都有了公厕;红石塄乡等3个乡镇的乡村天然气进户;常住人口200人以上的村全部新建了公共浴室,以往县城才有的设施,现在在农村也成了标配。全县12个村入选全国绿色村庄名单,12个村被评为省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个乡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乡村集中连片示范区,48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77个村达到美丽乡村和旅游乡村标准。

乡村美了,游客来了,村民乐了。“先前一年也不见个外地人,现在不一样了,你看看这几天,客人一波接着一波!”藏在深山的红石塄乡龙渠沟有机社区引来众多拍客,喜得村民拍手叫好。在武灵镇黑龙河村举办的第一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期间,省内外60多家商客齐汇黑龙河,10天时间日平均接待群众3万多人次。

村容村貌在蜕变,群众的精神风貌也在悄然变化,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引领下,县乡村三级文化活动接连呈现给群众。文艺展演、农民运动会、“山水北泉”实景演出、乒乓球赛、羽毛球赛、骑行、非遗展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可谓是大活动月月有,小活动天天不断。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灵丘县将上下齐力、和衷共济,着力打好巩固提升奔小康新战役,奋力开启全面小康新征程。

(本刊记者 张俊凯 王万亮 张津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监制:姚卜成

编辑:张琼文

审核:韩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