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陈杰系望正资产全球宏观对冲基金董事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到2020年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人数减少了6.2%,这是新皇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正常活动造成的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开始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的就业机会。比以往的正常失业率水平高出了将近一个尺度。随着海内外新冠疫情的发展,当前中国失业情况究竟如何,未来会如何演变,有何对策?这里按照两种方法,对中国当前和未来初步的分析表明,新冠状病情当前对中国就业前景已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目前有两种。方法膨胀的摩擦性失业(因增加或技术性原因而引起的失业)总规模在15亿至20亿人之间。转换复工复产的加速和经济扶持计划的激励效应发挥作用,就业压力可能在未来一个阶段稍微缓解。但是,从就业人数上来看,长期的就业压力 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设施刺激政策对于就业的吸纳能力不足,导致到就业端的时间过长。我们然是;从就业结构上,大学生就业,服务业就业和外需相关的制造业就业压力差距。应该认为中国的失业压力,创新政策工具,对于潜在的失业情况实施更为直接的精准补偿,精准安排和精准纾困,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

  第一部分当前中国失业情况测算

  我们分别用两种方法:行业分步升温和叠加奥肯定律(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中国当前和未来的失业状况进行干预。

  (1)行业分步预测

  按照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截至3月22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平均复工率达97%,大型超市96%,农贸市场(菜市场)94%,百货商场(购物中心)90%。截止3月22日,餐饮,住宿,家政企业的复工率分别达到80%,60%,40%左右。其他类型的服务业,此类文体娱乐,教育培训,旅游业,从草根发现来看,目前整体复工营业如果复工表现更好的规模超过工业也出现了大规模失业现象,那么中小型企业的就业情况可能更为严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就业式微。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每个月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数据中:营业收入,各类企业人均营业收入这一数据,分别测算出各类企业的当月就业人数。同时,从历年的统计年鉴中,我们将扩大规模工业企业的就业数据汇总。我们发现,规模超过工业企业的整体就业人口数据从2014年的7820万人开始萎缩,直到2019年萎缩到了5971万人,平均每年萎缩370万人。2020年2月底,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口萎缩缩了495万人,比去年一年的萎缩量还大。其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前两个月的就业人口萎缩缩了266万,是三种类型的企业中降幅最大的部类。由于2020年2月与2019年底的时间距离接近,我们近似的测算发现,新冠疫情目前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的影响程度在500万人左右。

第二,中小型工业企业和服务业形势更为严峻。规模以下(中小型)工业企业在2019年底的就业人数为9千万人,按照目前的复工率计算,仍然有两成以上的中小型工业企业没有正常复工。因此,中小型工业企业的摩擦性失业情况接近2千万人。服务业就业人数在2019年底大约为30亿7千万人,按照目前的复工率情况,大约为50%左右。因此,服务业的摩擦性失业情况接近1亿8千万人。3月初中国国内的疫情初步得到控制,但是海外的疫情愈演愈烈,呈现出蔓延的态势,我们面临的输入性疾病的压力,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影响。服务业的复工在疫情没有完全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很难迅速恢复,工业部分,特别是外需导向和供应链配套工业企业受制于外需变弱或供应链中断的问题而不能有效复工。

综上所述,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小型工业企业和服务业的分项分析来看,中国因新冠疾病情影响的摩擦性失业人数达到2.05亿左右。采用经济的逐步复苏,刺激政策但是,海外疫情的发展和国内疫情潜在的反复风险,将持续不断地着手工业生产的和服务业的正常化。

  (2)失业率的肯定算(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失业压力的测算

  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即GDP增长对就业水平具有拉动作用,我们称为奥肯定律。具体而言,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结构性角度来看,单位GDP拉动的第三产业的就业最大。

  在基准情景下,我们假设本次新冠冕之情能在2020年2月中下旬出现好转,但传播范围的广度和深度依然严峻,需要高温的提升,医护人员的努力和全国范围内隔离措施的持续执行才能最终战胜新冠疫情,我们预计可能持续2个月左右,即到3月底能出现明显好转,但由于海外疫情,还不能完全恢复正常运行;

疫情对GDP增速的影响显着,预计中国2020年1季度GDP增速在-8%到-10%左右。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我们按照基准情景假设分析,即到2020年4月份,中国经济活动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我们运用GDP核算的生产法分产业的分割法来粗略的测算2020年1季度的GDP增速。

  (1)第二产业主要是制造业,按照我们研究的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春节后复工度来看,目前复工率普遍在50%-60%左右,一些医疗等紧缺行业的复工更高一些。假设到2020年4月,制造业企业复工率普遍达到100%,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复工率基本呈现匀速变化(主要为了模拟测算方便)。那么在2020年1季度底,制造业的平均复工水平将为70%-80%。

  (2)第三产业主要为服务业,新冠疫情对服务业的压力严重一些,除了部分在线服务业受益,大部分人力资本密集的服务业受到疫情的冲击困扰。按照我们发现的服务业到公司的春节后复工度来看,目前复工率普遍在40%-50%左右,其中线上和5G应用服务业的产能利用率较高,但大部分服务业压力很大。假设到2020年年4月,服务业企业复工率普遍达到60%,且在此过程中,复工率基本呈现匀速变化(主要为了模拟测算方便)。那么在2020年1季度,服务业的平均复工水平将为40%-50%。

  我们假设第一产业受到疫情的影响略有限,这里也主要是囿于数据的确实,但第一产业的占GDP的比重较小,对整体的GDP的增速影响有限。

  如果在整个2020年1季度,我们的生产水平较2019年同期提升6%左右,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产能而不是产能的效率,产能的效率我们按照线性外推假设来实现。

  按照分产业的复工情况和生产效率的假设,以及分产业的比重来测算新冠疫情对2020年1季度经济增长的影响为:

  其中x,y,z,分别为第一,二,三产业的产能效率的提升; 10%,40%,50%是中国第一,二,三产业的分别比重。

  按照我们的假设,在基准情景下,即2020年4月以后,中国经济活动可能基本恢复正常,那么新冠疫情对2020年1季度GDP的影响幅度显着。按照我们的测算,在基准情景下,2020年年1季度中国GDP增速大约为-8%到-10%。

  遵循中国奥绝对律的相关经验方程,我们采用2020年1季度中国GDP增速大约为-8%的上限增长假设,分别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失业压力进行替代:

  其中α,β,分别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与经济增长弹性,,分别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的下降程度。

综上所述,采取规模估计的方法,新冠疫情影响下,当前中国失业压力在1.5亿人左右,其中第二产业在4千万人左右,第三产业在1.1亿人左右。

第二部分如何缓解失业压力,保障经济社会正常运行

疫后政府经济扶持规模大约为3-4万亿(主要分布在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型基础设施建设上)。我们通过一个粗略的经验模型来测算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在基准情景中下,2020年1季度中国GDP增速大约为-8%到-10%。如果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低增速目标来看,2020年2季度,3季度和4季度所需要额外的经济增长压力大约为每个季度补充2个季度的GDP。按照目前政府投资的乘数来看,我们的实证检验来看近五年的政府投资乘数大约为2.8-3,比十年前政府投资乘数(4-5之间)下降了很多。按照这个比例,转变倒推的疫后政府经济刺激规模大约为3-4万亿之间。因此,在2020年2、3, 4季度,政府在疫病后经济刺激的过程中至少大概需要花费3-4万亿的财政资金扶持规模,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基本稳定运行。对于就业的压力,此处初步提出如下对策:

  首先,应尽快取消地方不合理的复工限制,统一编制健康码。首先是促进就业和人员流动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各地之间对于复工复产存在矛盾的心理:既担心新冠状病情的反复,又建议全国统一编制健康码,对健康码的重新分配继承地责任,一旦重新投入要在政策上和技术上实现国民互认。

  第二,加强对第三产业就业恢复的帮扶工作,特别是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民工的第三产业新增就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主要分布于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金融业,交运仓储邮政业等,第三产业占比超过70%。农民工曾是建筑业和制造业的主要劳动力,目前仅占城镇新增就业的16%,而且伴随着群体加速老龄化,就业越来越成为较轻体力的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主要包括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主要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可以考虑适当扩大招,尤其是在新兴疫情暴露出的卫生和社会工作短板领域。批发和零售业,交运仓储邮政业,加上餐饮和住宿业,文体娱乐业,居民服务业,受疫情影响严重。除交运仓储邮政业外,上述行业80%以上的就就 职位由私营企业和个体户提供,抗风险能力弱,对这些行业就业的支持政策可能带来更好的效果。建议给予第三产业企业在企业收益,替代方面更多的阶段性豁免优惠。发行1-2万亿财政特别国债,财政资金直接给予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扶持,以及提供金融工具,助力其困难时期的现金流和维持其正常营业。

  第三,给予摩擦性失业人群适度的生活补充和就业培训机会。一种是给予低收入人群分发消费券,保障其基本生活状况。结果,对服务业发放消费券,目前已有南京,宁波等地区向居民发放消费券,涉及餐饮,通信,体育,图书,旅游等方向,既促进了居民消费和相关就业,也将导致留在当地。另外,对制造业提供消费补贴,对接通信设备,计算机,视听设备,纺织服装,鞋,家具,家电等受出口冲击撞击的可选消费品,可部分对冲相关出口企业的外需压力。最后,对失业人口和疫情导致的无收入人群,可利用大数据如果按照一位摩擦性失业的低收入人员支出1百万美元的消费补助金,请按照我们测算的目前摩擦性失业人数,估计需要财政资金1.5万亿到2万亿之间。同时,对于农民工群体,应 鼓励就地就业和在农村地区开展扶贫工程就业。对于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可以考虑延迟毕业和就业培训的方式,提高其就业技能,缓解暂时的压力。

  综上所述,2020年的新冠状疫情全球经济和社会运行产生了干扰的影响。中国的摩擦性失业人数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较大显着的增加,按照我们两种方法的估计,摩擦性失业人数规模在1.5亿到20亿之间。这部分人属于低储蓄,低收入和高负担人群,为了维持经济社会的稳定,建议应该对这部分人群和所在的行业采用一些结构性的政策扶持。我们认为中国未来的科技创新,医疗健康和消费等结构性机会不会变化,在激烈的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历史的趋势无法阻挡,中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前进的势头也将极其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