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加沙危机爆发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所长牛新春发表过一篇文章,里面这样写道:

每当全球发生大灾难时,“中国或成最大赢家”的论调就会应声而起。这既是西方话语霸权的体现,也是多年来似是而非的观点在中国畅通无阻的结果。

总结国内外观点,“中国或成为最大赢家”的观点有两个论点。一是中国可以借加沙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批评美国中东政策、双重标准及其伪善,消弱美国的国际声誉;二是加沙冲突或未来更大的中东危机能让美国再度陷入中东,中国在印太的战略压力会大大减轻。

这两个论点具有极大的欺骗性,看起来简单、合理,实际经不起任何推敲。

牛新春研究员认为,唯一有可能让中国获益的局面是中东危机惹得美国直接下场干预,但又不能闹太大影响到地区稳定大局,因此几乎不可能正好出现这样一个窗口;不管基于道义还是基于利益,中国只能是中东和平的赢家。

伊朗首都德黑兰夜景

在4月1日以色列袭击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和4月13日伊朗报复性袭击以色列之后,中东的紧张局势再次引发各界关注。

目前国际上主要出现了以下五种声音:

1、以色列表示将作出回应。

2、伊朗表示报复已经完成,伊朗驻联合国代表称“有关问题(

以色列袭击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事件)至此可视为已解决”。

3、以美国为首的G7明确表态支持以色列,谴责伊朗,把加沙危机与袭击事件分开讨论;不过美国也表示不会参与以色列对伊朗的任何反击行动,拜登劝告以总理内坦亚胡谨慎行事。

4、中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立场接近,呼吁伊朗和以色列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认为袭击事件是加沙危机外溢的表现,希望全面停火。

5、巴西等全球南方国家和西班牙等西方温和派国家仅表示“高度关注”,要求各方避免升级,态度偏中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攻击以色列的导弹经过了沙特、伊拉克、叙利亚和约旦上空。发动袭击前,伊朗向地区国家和美国提前做了通报,提醒他们临时关闭领空。土耳其、约旦和伊拉克方面证实这一说法,但美方予以否认。

不难体会,目前中东局势是否升级的决定权主要在以色列手中,假如它的回应涉及到攻击伊朗本土,局面势必进一步恶化

伊朗方面的攻击其实非常谨慎,主要展现一个姿态和决心,而不是为了给以色列造成多大伤害。

美国不希望看到中东局势升级,2024年拜登政府一切工作的重心都围绕着大选展开,危机加剧不会给拜登的选情加分,只能证明其中东政策彻底失败,属于失分失多少的问题。

俄罗斯希望看到中东局势升级,莫斯科已经通过加沙危机收益,包括缓解自身道德困境和减少西方援乌物资,假如伊朗与以色列爆发大战,相当于为俄罗斯开辟了“第二战线”。

中国并不希望看到中东局势失控。

战术层面,红海危机已经导致中国向欧洲方向的运输成本增加和能源供应风险变大等问题;而在战略层面,混乱与中国中东战略的基本思想也是背道而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朗袭击以色列事件发生后,拜登在白宫战情室召开安全会议。

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非常复杂。

其中,与伊朗的关系主要集中在地缘政治领域,通俗点解释,即伊朗强烈的反美倾向可以为中国提供一些掩护和帮助(

比如在军援俄罗斯问题上)。

中国的主要能源及贸易伙伴其实是沙特、阿联酋等海湾阿拉伯国家。

2022年,中伊双边贸易额仅158亿美元。

同年,中国同海湾阿拉伯国家(

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阿曼、巴林)的贸易额达3158亿美元,其中我方出口额1067.9亿美元,进口额2090.1亿美元,沙特更是中国在中东地区首个千亿美元级贸易伙伴。

众所周知,海湾阿拉伯国家是普遍亲美的,即便目前有远离美国的倾向,但还远未到火候。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中国与海湾国家和伊朗的关系类似于跟欧洲和俄罗斯的关系——前者立场亲美,但却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后者立场反美,是地缘政治领域的准盟友。

这种情况下,中国最优的策略显然是尽可能缓和两方之间的关系,不让“选边站队”的情景在中东地区重演。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美国真的与伊朗撕破脸,硬逼海湾阿拉伯国家站队,这些中东王爷们会怎样选择?

要说在中国、俄罗斯和美国之间让它们选,沙特等国或许会犹豫一下,可在伊朗和美国之间让它们选,毫无疑问站美国。

一旦发生上述场景,中国缓和伊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努力将付诸东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朋友会质疑了,让伊朗拖美国和以色列下水打一场战争,难道对中国没有好处吗?

理论上当然可以起到削弱美国的作用,但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困难。

因为伊朗很难支撑起一场对美国和以色列的高科技战争,除非爆发大规模地面战争,否则造成的伤害将是不对称的(

对伊朗的消耗远大于对美国)。

伊朗空军只有少量七十年代美国出口的F-14战机,以及部分九十年代初俄罗斯生产的米格-29,绝大部分战机服役时间超过三十年,有些甚至高达半个世纪。

伊朗2023年曾向俄罗斯订购了一批苏-35,可战争期间俄空军自己都不够用,交货周期面临很大变数。

而以色列空军相当于一个西方大国的配置,拥有600多架各式飞机,其中包括39架F-35、66架F-15和175架F-16。

即便不考虑美国介入的情况,仅以伊双方用战机和导弹互相攻击彼此本土,伊朗也将处于劣势,它不适合跟以色列打一场小规模高科技战争。

在“代理人战争/特种作战→小规模直接冲突/空中远程打击→全面地面战争”这条升级轴上,伊朗目前采取的“代理人战争/特种作战”模式已经是最优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朗和以色列并非邻国,中间隔着伊拉克、约旦和叙利亚,真想打一场“全面地面战争”是很难的,因为必须越过别国的领土作战,牵扯面甚广。

一种可操作的手段是以志愿兵名义派部队到叙利亚,但这样一来长途跋涉、后勤补给将是很大问题。

伊朗的优势在于本土作战,即如果美国想使用大规模地面部队进攻伊朗,像伊拉克、阿富汗那种,伊朗可以极大消耗美国的力量。

可现如今美国显然没有这种打算(

小布什时期的军事占领策略已被美国战略界抛弃),华盛顿早就“吃两堑长一智”,即使对伊朗开战,也必然采取类似科索沃战争那种空中打击的方式。

此时伊朗可能的报复手段无外乎用导弹打击以色列、打击美军在中东的军事基地,以及极端情况下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前者对美国的杀伤力有限,导弹在大规模攻击时并不是一种经济的手段。

至于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对于中国等第三方国家的危害程度远远大于美国。

总的来看,无论伊朗怎么升级,美国都不太可能落入对伊大规模地面作战的陷阱。

实际上,即使是美国大规模入侵伊朗,对中国来说仍是一个“X事件”,难说好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朗是中国很重要的朋友,正如中国经不起俄罗斯政权的任何风吹草动一样,作为目前世界上少数有实力的反美力量,中国自然也不希望伊朗政权承受太大压力。

如果爆发一场伊朗对美国和以色列的战争,中国能够给前者提供的支持非常非常有限,或许只是道义层面的。

尤其考虑到伊朗的体制与社会现状,德黑兰更应该吸取《中世纪战争》的经验教训,避免冲动的动员。

站在中国的角度,与其让伊朗冒极大风险去挑战美国,不如劝说其从长计议,充分利用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广泛影响力。

当前中东局势的整体走向对中国是比较有利的,自沙特伊朗和解和加沙危机爆发以来,以色列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渐渐超越了海湾阿拉伯国家与伊朗之间的矛盾,中国的两个重要朋友正彼此走近。

中国不需要依赖美伊战争这种极端的方式去削弱美国,仅靠经济贸易的力量,就足以在中东地区实现更加长久坚固的实力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