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殷建

新学期就要开始,你是否在计划给孩子报个培训班了呢?

如果要报班,你可能暂时也不用担心“天价”培训了,因为今年的报班价格,主管部门已经给出了“上限”。

近日,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三部门也发布了《关于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据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

“限价”也分班型。比如,10人以下的班型每课时仅需50元/人次,而35人(含)以上的班型仅需35元/人次。相比之前一节课动辄就要上百元来说,价格确实“亲民”不少。

实际上,不仅仅只在成都,全国多地也都陆续出台了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设定上限,机构只能低于标准,不能高于标准。此举也确实把培训班价格“打了下来”。有数据统计显示,“双减”后,校外培训的价格平均降了4成以上。

但是,部分家长也遇到了一些此前没有意料到的问题。慕名而去想找某个名师补课,却听说已经离职?私下一问,“老师嫌工资低,已经辞职了”。

培训机构负责人们也着急,“有经验的走了,新的招聘又接不上……以前因为薪酬高,很容易招到高学历优秀人才,但现在这个薪酬水平,普通老师都不太好招了。”

这也就延伸出了家长和业内共有的担心:如果行业收入上不去,是否会进一步导致优秀教师流失?对于部分口碑好、教书技能过硬的“王牌”老师,是否可以用市场规律来调节?同时,还有行业专家提出,如果行业指导价太低,不排除部分名师转入地下开设“私班”,脱离日常监管。

那么,培训班为什么要限价?限价的本意是什么?对于业内和家长们的担心,又是否可以有相关政策补丁来进一步完善呢?

成都公布课外培训收费标准

多地根据区域和班型分档

日前,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的通知》,就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进行规范。

通知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属于非营利性机构收费,依法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学科类校外培训范围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

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基准收费标准和浮动幅度为:中心城区10人以下班型为50元/课时·人次,10人(含)—35人班型为42元/课时·人次,35人(含)以上班型为35元/课时·人次。中心城区外区域10人以下班型为41元/课时·人次,10人(含)—35人班型为35元/课时·人次,35人(含)以上班型为30元/课时·人次。

按照要求,各培训机构在基准收费标准和浮动幅度内,确定具体收费标准。其中:45分钟为标准课程时长,实际时长不一样的,按比例折算;上浮不超过10%,下浮不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基准收费标准

这种分档办法也基本上是全国通用的一种方式。

例如,北京市、上海市规定,线下10人以下班级为每人次80元/课时,10至35人班级为每人次60元/课时,35人以上班级为每人次40元/课时;上述三类班型线上统一为每人次20元/课时。山西省则按照太原市城区、其他10个市城区、县区等三类行政区域确定收费标准,义务教育阶段每人每课时收费从9至28元不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市与上海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

记者还注意到,各地普遍要求面向普通高中学生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的管理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执行,河北省提出,非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举办的线下高中学科类培训,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收费标准按1.3倍的系数折算。山东省规定30分钟的普通高中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线下收费标准为每人次18元/课时,相较于义务教育阶段每人次16元/课时有一定幅度调升。

据不完全统计,在各省市公布的指导价中,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最高为每生每课时80元,最低不到10元,大部分集中在20至50元之间;规定收费上浮不得超过10%,下浮不限。相比之下,各地制定的网课指导价差异则相对较小,每生每课时大多是在15至20元。

这些收费标准是如何确定的?记者了解到,各地学科类校外培训限价政策总体指导原则是在坚持学科类校外培训公益属性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学生家庭承受能力等因素,参照平均培训成本来确定基准收费标准。

总结来看,每个省市的价格都要求的比较“亲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市与深圳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

调查:

校外培训学费大幅下降

有家长也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

对于培训班的限价,大部分家长是支持的。

家长陈女士是一位“二孩”妈妈,目前老大读的是初二,老二则上的是四年级。她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政府公布的限价标准,两个孩子的学科类校外培训费用可以省下一半左右,“周末、寒暑假也不能补课了,省下来的这笔费用还是非常可观的。”

除了陈女士,大多数家长都认为,限价政策有助于遏制校外培训机构过度逐利行为,促进公益属性的回归。“按照政府公布的限价标准,孩子的培训班学费可以节省不少,收费方式也由以往的按学期收费改为按月收费,一学期下来减轻了家庭的负担。”

但是,也有家长告诉记者,自己在给孩子找培训班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80后家长廖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孩子下半年就初三了,寒假期间,自己慕名前往某机构点名想报一位数学名师的班,却愕然听说,这位老师已经离职了。“机构负责人说,老师觉得工资太低了。”

廖女士看了一圈现有教师,综合经验、口碑、学历等,最终也没选到让自己十分满意的老师。临走前,机构负责人告诉她,要按照以前的标准找老师,确实不容易了,“本来这两年走的老师就多,所以确实暂时以新教师为主。我们也很想去招一些综合实力强、口碑好的老师,但现在我们(机构)这个财力,确实没法像以前那样财大气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摄图网

这也正是家长们的担忧所在。“你看两自一包的学校,为什么老师们工作热情高,就是因为多劳多得,钱到位了。如果机构收入被锁死,老师收入也就高不到哪里去,长此以往,这个行业的优秀人才流失就是必然的,也不会再有高学历优秀人才愿意入行。”

还有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据他们所了解,此前一部分名师离职后,其实并没有完全转行,而是以其他方式在教学,且收费不低。“这些老师都不开大班,而是开小班,小班肯定就贵……对于这部分冲着名师去的家长来说,和以前这些名师的大班相比,其实经济负担变重了”。

但家长们的态度很明确,宁可多花钱,也一定要找好老师。“事关孩子的学习,不敢贪图便宜……太便宜的班,我们心里就很打鼓,不担心钱白花了,而是担心孩子被耽误了。”

现状:

有的选择转型,有的则是离开

“限价令”或将是重创

面对这样的限价标准,机构们是否能维持日常开支运转呢?成都一本地教培机构负责人张帅告诉记者,自己在教培行业做了十几年,目前还是计划能够做下去,但学科培训已经不是业务的最大部分。

张帅表示,最近两年来,自己机构的规模、教师人数差不多都缩减了一半。“尤其是初中业务板块的影响最大,此前我们在全成都拥有大概十几个教学点,教师人数达到了上百人。但现在都缩减了很多,人也减少很多,一部分是老师自己走了,一部分是内部转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侯区天府二街某商场内的培训机构已闭店(图文无关)

他谈到,目前机构们都已经严格按照限价政策来收取费用。“我们此前完成了‘营转非’,收费标准比政府指导价低,算下来平均每课时在30—40元左右,由于现在同业竞争比以前小了些,勉强还是能够维持正常的收入。”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由于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只有在学生放学后开展培训,且要在晚上八点半之前结束。这样计算,学科类老师每天只能最多上4课时。

”一个校区基本由房租、水电费、老师薪资等部分组成。如果按照机构面积100平左右来计算的话,一个月的正常开支至少要8000至10000元。”张帅说,一次课只有4课时,一个班如果是40人,机构只能拿到1400块钱,除去运营成本和公司利润,所剩无几。可以说,如果机构要运转下去,要么只能选择开大班,要么就只有拓展其他业务来进行补充。

张帅说,以自己所在的机构为例,这两年课时费下降,确实直接导致了部分优秀教师流失,“一是现在寒暑假都不能开课了,机构不再需要那么多老师;还有就是收入下降,部分老师选择了其他的生存之道。当然,这个所谓各自的生存之道,就比较复杂了。”

看法:

加强“限价”后的落地情况跟踪监测

监管和扶持需并重

限价的初衷是什么?家长们担心的“找不到好老师”又该如何解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政府指导定价标准,被认为是监管非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最后的靴子”。与之前机构的培训收费标准相比,政府指导定价标准低了不少,这对家长来说,方向肯定是个好方向。但是政府指导定价不是越低越好,只要能遏制天价收费就已经达到目标。

熊丙奇认为,要遏制机构天价收费,但也必须尊重市场规律。政府指导定价要让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能生存下去规范经营,而不是无法生存。如果真执行非常低的政府指导定价,预计可能会出现两种走向:一是有一批学科类培训机构选择退出;二是机构违规经营,与家长签“阴阳合同”,这会导致对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收费监管措施难以落地。

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认为,如果当地政府在对培训机构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成本进行充分调查后,再根据从业人员的整体平均工资水平制定出来的政府指导价,应该可以保障校外培训机构的运营。但是,如果政府指导价偏低或过低,师资质量难以保障,水课增多,“加量不加价”的大班制将是常态化模式。

“政府指导价需要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才能让校外培训行业有序良性发展。”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范涌峰此前在接受新华视点记者采访时也建议,各地在出台政策前应开展全面深入调研,充分掌握当地培训机构数量、规模类型、课时数量、教师数量、经营收入、成本、原收费标准、培训人次等情况,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合理制定收费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据新华社

另据温州日报报道,温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崔岐恩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学科类培训市场情况的跟踪监测,待市场情况稳定后,根据需要适时调整政策。“校外培训企业维持正常运转需要一定的成本,如果收费过低,会影响企业正常运转,政府应对培训价格进行动态调整。家长虽然反对高价培训,但也不愿意用廉价换取低质培训。质优价廉是家长的期望,也应该是政府制定‘限价令’的目标。”

他还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对校外培训市场的监管,加大对非法培训的处罚力度。“‘限价令’出台后,校外培训的暴利时代宣告结束,但不排除部分培训机构和个人打政策的擦边球,偷偷暗补。对于此类违规补课,必须严厉打击查处。”

此外,他提到,如果要扶持“质优价廉”的培训市场。建议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扶持管理规范、师资水平高的培训机构,开展公益性学科培训,以满足家长和学生因材施教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