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湖南长沙市岳麓区坪塘街道伏龙山一群村民正聚在一起说话,忽然听到村外传来一阵巨响,众人都被吓了一大跳。

当时,村长愣了几秒,然后反应过来,一跺脚,焦急地喊道:“坏了,有人盗墓!”然后派人调查,才知道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清末大儒、洋务运动先驱,被毛主席称为“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佩服的唯一近代历史人物——曾国藩的坟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的人生履历

我们要知道,中国自古都是死者为大,身后事业都是值得非常看重。所以,中国古人都是把葬礼、安葬、坟墓都是看得很隆重。即使生前勤俭节约,葬礼却一定办得风光盛大。而且,坟墓作为死后的安息之所,墓穴的规划与挑选都是有很大学问。当死者生前的身份越高,墓穴的规划、规格也就越讲究,陪葬品也就跟着越华贵。

所以,皇亲国戚与达官权贵,在死之后陪葬品都是很昂贵,这也引起了很多“土大夫”,也就是盗墓贼的觊觎。本文提到的曾国藩,乃是晚清的风云人物,1811年出生在湖南长沙一户普通的耕读家庭之中,自幼博闻强记,在1838年,也就是27岁那一年考中了进士,后进了翰林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清朝,处在内忧外患之中。内有广西太平天国起义兴起,外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于是,他运筹帷幄,回乡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叛乱、夺回南京、追剿捻军,同时兴办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派遣留学生,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由于曾国藩的能力杰出,为人正直严谨、忠君忠民、立功无数,在官场上也是步步高升,最终位高权重,对清朝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俗话说:生死有命寿终正寝,没人对对抗生老病死这一种宿命。在清朝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也就是公历1872年3月13日这一天,时年61岁的曾国藩在一次饭后,与儿子在南京西花圃散步,忽然感到脚发麻,两脚无力,头晕目眩,然后被人送回房间休息。之后,在榻上休息三刻之后,就离世了。

在晚清时候,六十一岁也是知天命的年纪,也算是寿终正寝了,曾国藩也算是功德圆满告别了自己的一生。当时的晚清朝廷对曾国藩的贡献也给予了极大的表扬与肯定,追封他为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清史稿》中赞为“中兴以来,一人而已”,也就是清朝就是他一人推动了中兴。

曾国藩的厚葬

由于曾国藩是湖南人,也有着中国古人死后落叶归根的思想。于是,曾国藩家族的人根据他的遗愿,决定将他的灵柩送回湖南老家安葬。当时,曾国藩家族在安葬之地选取上,也是争议不休,因为风水都不是最佳。后来,经过一番盘算,最终找到了长沙岳麓区坪塘街道伏龙山这一块风水宝地安葬,也算是给足了曾国藩死后的风光与体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伏龙山

当时曾国藩家族也处在鼎盛时期,再加上晚清朝廷慈禧太后的恩赏,大手一挥就花重金埋下了伏龙山二十多亩地,修建了三百多平方米的豪华墓葬。同时,为了葬礼风光,曾家也毫不吝啬地在曾国藩墓中放置了大量金银珠宝作为陪葬品,朝廷以及各地官员也献上了祭品。这样,曾国藩墓中的宝藏,足有万金之多,可以证明死者生前的位高权重。

曾国藩的墓地

在晚清时候交通不便利,马车也是最快的交通工具。从曾国藩去世的南京到湖南,今天虽然才一天的动车路程,可是当时由曾国藩弟弟和两个儿子护送灵柩,即使马不停蹄,从三月到五月下旬才到长沙。

五月的长沙,天气也是变为非常闷热,再加上那时代没有先进的尸体防腐技术与冷藏技术,气候炎热也使曾国藩的尸体腐臭了。晚清社会也遵循古人的风俗,那就是人去世后,要留有全尸,入土为安的风俗,所以面对尸体腐臭的现状,曾国藩的儿孙只能退而求其次,在长沙南门外的金盆岭挖墓穴,将他下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7月19日,曾国藩葬于长沙南门外。12月13日,改葬于善化县湘西平塘伏龙山,与夫人欧阳氏合葬。这样,“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就这样永远扎根在自己的家乡。曾国藩墓地占地庞大,总面积有300㎡。墓地气派,有着2米高的花岗石围,主碑高有3米,建筑物包括石阙、御碑亭和墓庐等。而且,为了保护这一位晚清重臣的墓葬,曾家还设置了守墓人。

由于世人都知道曾国藩是晚清社会的权贵,墓葬如此气派,陪葬品也是不凡,自然招惹贪财的盗墓贼觊觎。晚清和民国时候,曾国藩的墓前都有专门的守墓人看护,盗墓贼虽然有贼心却没贼胆,不敢接近墓前。

可是在建国初,由于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等战乱的影响,曾国藩的坟墓也无人看守了,墓前的松树都被附近的村民砍了回家做成桌椅板凳,然后盗墓贼也起了盗窃财物的注意。

曾国藩墓穴的几次被盗

建国后,曾国藩的墓穴遭遇到三次大规模的盗掘。

第一次是发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建立不久,农村广泛开展农村合作社运动,大量农民开始修建猪圈、房屋、池塘,增大生产场地都需要石料、于是,曾国藩陵墓没有幸免于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裸露在地表上的石碑、封土,全部都被农民毁坏,能搬动的石阙、御碑亭等石制建筑都被附近农民拆下作为石条,运回家里做为桌子板凳等二次利用。但这只是地面部分遭到了破坏,墓冢没有被毁坏。

如果说第一次的破坏是在曾国藩墓表面的破坏,第二次破坏就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深入到坟墓里面了。

在六十年代的运动,这也使一些激进分子认为传统的东西都是封建糟粕。因此,曾国藩作为儒学知识分子的代表,也是在被批判的行列之中。于是,一些偏激的人就想扒开曾国藩的墓,把曾国藩“捞”出来。

于是,这些盗墓贼想用炸药把墓穴炸开,然后偷里面的陪葬品。但是一切不如人意,曾国藩的墓穴用料非常讲究,过于坚硬,炸药也撬不开,这些盗墓贼只能无功而返。这样,曾国藩的核心墓穴获得保全,逃过一劫,但却永远不会这么幸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9年盗墓贼用炸药轰开曾国藩墓地

第三次是在1989年,当时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八十年代,由于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金钱有了强烈的欲望,什么来钱快、就去做,这也使社会上文物古玩市场的流行,形成一股倒卖古董文物的不良风气。

在这一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非法盗墓行为也频繁发生。刚好曾国藩是清末的重臣,权倾一时的人物,盗墓贼也想着他的陪葬品肯定是价值连城,于是就盯上了曾国藩的坟墓。

这样,在1989年冬天一个风高月黑的寒冷夜晚,由于天气寒冷,村民们聚集在一个大家庭里取暖看电视。可是,突然一声巨响响彻天际,打破了乡村原有的宁静。村民们立即出门辨清方向,才知道这一擎天巨响来自曾国藩墓地的方向。

村民们立即派人通知镇上文化站的站长,由于当时盗墓现象频繁,站长也非常重视,赶紧报警。当民警与文化站的站长一起来到现场的时候,没找到盗墓贼,估计已经溜之大吉了,现场留下的工具就是手套与绳索,也能闻到一些刺鼻的火药味。这样,在场的人们检查曾国藩的墓地,发现其侧面有一个直径一尺多的洞穴,显然就是被炸药炸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场的人们都可以推测,是盗墓贼想用炸药轰开曾国藩的墓穴,盗取里面的金银财宝。好在墓冢由三合泥拌碎石糯米混浇而成,墓葬填土夯实,土质细密坚硬,防护十分严密,即使用炸药轰炸,只能炸开一个一尺多的洞口,不能全部炸完。然后那些盗墓贼见人来了,于是都溜走了。

于是,文化站的站长、民警与考古学家观察这个被炸开的盗洞深达二十多米,直通地下墓室,周围的石道被炸得七零八落。然后照亮洞口观察后更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发现曾国藩的楠木棺材也被挖出了一个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勘察人员在附近的草丛里,发现一个被丢弃的清朝官员。看来,这是盗墓贼在逃跑过程中的慌不择路,丢下了这一顶管帽。当专家看过之后,也是叹息不已。因为这一顶帽子保存完好,做工精细,即便博物馆里保存的那些清制官帽也不如这一顶做得精细,可以看到这些盗墓贼对古董的糟蹋,说不定被掠走了很多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

考古队员对墓地的侦查

在考古工作中,为了保障考古队员们的生命安全,或者防止墓葬坍塌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一般对墓穴采用揭顶法,就是从墓室顶部逐层揭开墓室的挖掘方法。可是,当时考古队员为了最快了解墓葬被盗、被挖掘、被损毁的情况,在没有太多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一个身材比较瘦小的考古队员就腰系绳索,携带必需品,然后绳子缓缓下降,考古队员也进入了墓葬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过一段时间之后,地面上的人发现绳子没动静了。于是准备要拉入洞的考古队员上来,却发现绳子似乎被扯着动不了了。于是,在地面上的考古队员们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就在洞口大声呼叫队员。

正在大伙惊慌失措时候,盗洞口下也传来了队员们的声音,绳子也有动静了。下去侦查的考古队员说盗墓贼没能把曾国藩的棺材打开,仅仅是破坏了棺材上面一个小洞。

然后,大伙们把侦查的考古队员拉到地面。可惜,由于洞口太狭小,队员在上来时候被卡住不能动。后来考古队员通过调整自己的身体,最终才从盗洞中解脱,有惊无险地回到了地面上。

侦查的考古队员在地面上时候,对大伙说由于自己错误判断了盗洞的大小,进去时候自然被卡住不动,经过多次调整之后才最终出来。同时也汇报墓室中的遗迹遗物都基本保存完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坟墓被封

于是,考古学家与专家们都一起判断,由于炸药轰炸的盗墓洞口也太小,不可能在短时间进去又出来。这些盗墓贼没有进入曾国藩墓穴里面,只是把少量的随葬品盗走之后就匆匆逃离,这也让墓葬中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大量遗物最终保存下来。在那个盗贼歪风邪气横行的时代,曾国藩的整个墓葬基本完整得以保存,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于是,专家们为了对曾国藩的坟墓进行文物保护,直接就用钢筋混凝土把洞口封死了。同时也加强了对墓穴的管理,避免盗墓现象的再次发生。

在1996年,曾国藩墓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地方文物部门派专家对曾国藩墓进行实地调研,制定了保护曾国藩目的的规划方案,宗旨在保护曾国藩墓葬和周围的历史文化氛围,并且开发为文化景区,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知识的场所。

修复曾国藩墓地的困难

这样,曾国藩墓地成为湖南地方文化的象征,宗旨在弘扬曾国藩报效国家的精神,以及传播湖南文化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2000年,湖南长沙文物部门也获得51万元的拨款,目的是要修复曾国藩的墓冢、拜台等主体部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尽管政府重视,曾国藩墓的后续修复还是搁置了。原来在过去曾国藩墓地占地辽阔,要恢复昔日的风貌,一定要征用附近的村庄与农田的土地,这一块拆迁费用政府是拿不出,更有不少房地产商借着曾国藩墓的噱头来此投资。

而且,地面上建筑物在建国后都是被毁坏殆尽,很多做石碑的大理石居然被村民抬到了家中,变为桌子板凳家具,甚至一些村民那石头盖了自己房子。

由于这些石碑建筑物材料也是稀有,上面也有雕刻与印刷文字。当考古部门对当地村民求购被抬走的墓葬材料时候,村民们居然狮子口大开,漫天要价,这也导致这些建筑物材料在短时间内难以索回。

而且,在即使没有盗墓贼的情况下,但是频繁出入的游客与各地开放商,都会墓葬进行有意或者无意的破坏。看来,曾国藩墓的考古保护工程任重而道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所以,如果朋友们去湖南旅游,看到曾国藩的目的,已经经过了好几次破坏之后的无数次修缮。你可以替他老人家扫扫墓,感受晚清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可以感受国家为保护传统文化遗址,以及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做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