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7月15日,日军133步兵联队以第九中队的工藤分队为前锋,在中国衡阳守军迫击炮、捷克机枪的猛烈射击中匍匐前进,逼近守军张家山阵地,突破了坚强的木栅。

但日军接近断崖后遭到手榴弹的集中攻击,接连出现损失,即使攀上断崖也为铁丝网所阻而无法突入。

虽然要求重机枪和大队炮破坏铁丝网,但并不能够轻易切断。不久,在中队攻击无效后,从隔着军用公路的张家山东侧传达过来黑濑平一联队长的呵斥声:“九中队快点突入占领!”

傍晚,第九中队主要利用中国军队留下的手榴弹破坏了铁丝网的一部分,打开了突破口,因此得以突入占领。约在日落时分,大队本部也进入了该高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玉木斋吉回忆,第九中队在这次战斗中有大角润太郎一等兵战死,另有许多战死伤者。

但根据第133联队战殁者名簿,第九中队在当天有四人战死。第九中队在占领“23”高地之时,人员已经不足40名。

随着第六中队占领“33”高地,第二大队长足立一男拖着疼痛的伤腿到达了“33”高地,确认了第五中队对“23”高地的夺取,继而为攻击“34”高地而同各中队长和配属的重武器队长一起在交通壕中侦察敌情地形。

当时速射炮中队长角田和夫中尉、平射炮第一分队长若林(平射炮第一分队奉命应在“33”高地进入阵地)、速射炮小队长田口宗雄少尉及其传令兵佐佐木荣一等兵等也在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约14时左右,在“33”高地上面对中国军队的斜面上,距离掩盖数米远的散兵壕内,足立大队长正在侦察“54”、“34”高地的敌情,突然一发山炮弹(一说为迫击炮弹)在其正前方爆炸,炮弹破片击中了足立的左胸。

足立平静地说道:“我被打中了。”

旁边的人马上问道:“不要紧吗?”并解开他上衣的纽扣,稍稍露出左胸,发现似乎是在心脏的位置,鲜血如一条细线般地从此处流出。

足立用微弱的声音说:“不要紧。”

这却成了他的最后一句话。附近的几个人虽然马上对他进行了救护,后来又经过军医治疗,但仍然无济于事。最终,足立大尉于下午7时左右在大队本部官兵的注视下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此,第133联队参加湘桂作战时的大队长现在已经不剩一人。

日军资料对此评价道:“责任观念强、富有实行力且外柔内刚,在部下中颇有威信,将这些集于一身的足立大尉的死去,使黑濑联队长感到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支柱。”

足立大队长受到致命伤后,随田口少尉上山的传令兵佐佐木荣一等兵为了进行联络而返回速射炮中队所在阵地,传达完命令后,在复命途中被迫击炮弹击中头部和胸部,最后在7月22日死亡。

此后黑濑平一判断,第二大队已经失去了大队长,而且该大队各步兵中队连一名将校都没有(各中队现皆由下士官指挥),难以使其继续执行今后的进攻,遂决定以第三大队为右第一线,于16日拂晓攻击夺取“34”高地,之后在攻击“54”高地之前,首先以左第一线关根第一大队攻击夺取“55”、“56”高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足立大队长死后,速射炮中队的平射炮小队变换阵地至“33”高地,速射炮小队则仍然留在张家山上,该中队开始为次日拂晓的“34”高地攻击战斗做射击准备。

在此期间,中国军队的迫击炮和飞机的炸射仍然不断地袭击着日军阵地,其中一发落在张家山上的炮弹命中了速射炮中队的中西卫生上等兵和崛兼夫一等兵,两人均死亡(后者于9月15日战伤死)。

据黑濑平一回忆,当日傍晚7时左右,他突然听到手榴弹的连续爆炸声,稍后接到己方部队正在攻击“34”高地的报告。

当时第三大队应该尚未着手进行攻击准备,黑濑对此感到奇怪,走出作为战斗指挥所的堡垒一看,为数十多名的一队日军已进入“D”处的独立房屋所在台地上,中国军队则正在独立房屋后方以手榴弹进行防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日军消失在了硝烟之中。中国军队不断从后方搬来手榴弹,而张家山上的日军步兵炮因敌我双方距离太近,无法实施炮击。

不多时,日军攻击部队脱离了中国军队,在“D”处的崖下消失不见了。黑濑判断该股日军应为占领了“34”台地后继续前进的第五中队,可能该中队没有接到第二大队的终止攻击的命令。

尽管以少量兵力在没有重武器或炮兵支援的情况下前进到台地上已经十分困难,然而他们竟还企图突入“34”高地,这给黑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

很可能由于足立大尉的战死,使战斗指挥陷于混乱,因此终止攻击的命令未能传达到该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濑认为,如果已进入“33”高地的足立大尉还健在的话,将能适时支援该部人马而不至于使他们陷于如此困境中,甚至还可能利用他们所取得的成果成功夺取“34”高地。

当时虽然也准备对“34”高地进行突击支援射击,但未能发挥作用。

黑濑联队长虽做了内容如上的回忆,但实际上他对第五中队当天的战斗详细经过并不清楚。

本文来自日军军史实录,从日方视角再现了衡阳会战中张家山阵地争夺战的惨烈战况!也折射出中国衡阳守军高超的军事技能和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