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李大钊牺牲后不久,他的三个子女在北平拍下了这张珍贵合影。右起分别是长女李星华,次女李炎华和次子李光华。镜头中的他们显然还没有从失去父亲的悲痛中走出来,眼神中充满了茫然和无助。

从三个孩子的穿着来看,几乎和贫苦家庭没有任何区别,很难想象,他们的父亲生前竟然有着每月300块大洋的薪水,而这些收入,几乎全部被李大钊捐助给了贫困学生和有志青年。

李大钊被反动军阀逮捕后,他的妻女也随之身陷囹圄,那一年长女李星华只有16岁,当时的她并没有想到,时隔多日当她再次见到父亲时,竟是在法庭上。更令她不曾想到的是,这一次见面竟是诀别。

尽管如此,在法庭上的李大钊依然无法与自己的家人好好告别,整个审讯过程,他都谨小慎微,生怕会泄露机密。当法官问李大钊,李星华是不是他最大的孩子时,还未等李大钊回答,16岁的李星华就机智地先声夺人,告诉法官自己就是家中最大的孩子。

李大钊看了看女儿,心里十分欣慰,他知道,女儿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在外参加爱国学生运动的哥哥李葆华,随后便迎合说道,李星华就是自己最大的孩子,并向法官言明,自己的妻女都是乡下人,什么都不懂,关于自己的事,家人完全不知情,也没有任何关系。

此后,李大钊的妻女被释放,20多天后,李大钊在刑场做完人生中最后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讲后,从容走上了绞刑台。而他的子女们,在父亲的影响下,也都成为了日后的国之栋梁。甚至用“满门忠烈”来形容这个革命家庭也毫不为过。

长子李葆华在父亲牺牲后,跟随父亲的脚印,化名杨震东渡日本,并在留日期间加入了革命组织。九一八后,李葆华愤然回国,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建国后官至正部级。

长女李星华和次女李炎华先后投身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并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次子李光华在父亲牺牲时只有4岁,1940年,李光华前往延安投身革命,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党委书记。

而从未与父亲谋面的幼子李欣华,同两个姐姐一样,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并主动申请到贫困山区支教,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